- +1
38年后重修“天書”,背后仍有“奇談”
誕生于1983年的《天書奇譚》,是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經典動畫電影,也是幾代觀眾的童年回憶。這部秉承“奇趣美”審美,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大成,在中國動畫長片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11月5日,經過精心修復重制的《天書奇譚》4K修復版登陸全國院線,與新老觀眾再次相逢。

《天書奇譚》海報,蛋生
新版的《天書奇譚》畫面色彩更加清晰明艷,聲音更加豐富立體。除了視聽上的全面升級,影片片尾還多了一段關于幕后創作的彩蛋,當年參與《天書奇譚》創作的幕后主創們如今已是白發蒼蒼,但說起當年這一段創作經歷,還是神色炯炯,繪聲繪色。
影片上映前,澎湃新聞記者也采訪了幾位關于此次4K版《天書奇譚》的幕后英雄,關于重修這部“天書”前世今生的故事和經典何以百看不厭的秘訣,他們這樣說起。

《天書奇譚》劇照
動畫設計:放開手,敢于闖
薛梅君是《天書奇譚》的動畫設計,當時她主要負責蛋生、袁公和拐子等幾個人物的動作。
幾乎每一個經歷過美影廠的人都會說起那句代代傳承的美影精神,“不模仿別人,不重復自己”,于這部動畫的每一個參與者而言也是同樣。
說起當年的創作,薛梅君印象最深的是,電影里的人物眾多,但導演要求每個人都必須要有自己的個性和動作風格。因此,每個人拿到自己分配到手的角色都會絞盡腦汁地想要賦予它最獨特的個性。

《天書奇譚》海報,袁公
《天書奇譚》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國產動畫中算是異類,當時大多數美術片還是更強調主題和教育意義,而這部動畫中有相當強的喜劇色彩。而這些喜劇元素很多時候就需要靠人物夸張的動作和表演來達成。
當年在美影廠的美術車間里,有一面巨大的全身鏡,為了描繪出生動的角色動態,畫師們會在鏡子前面作出各種動作作為參照,充分觀察、揣摩、分解動作,并最終落到畫紙上。同時,畫師們的手邊都有一面小鏡子,用來對照表情。
“那個時候給我的戲是比較分散的,沒有整場的大戲,很多時候就這個人物走過哪里,或者這個人物在哪里坐下來,說了什么話。但就是這些很簡單的動作,你也要考慮它的遠近透視關系,或者不同年紀性格的人,坐立的節奏都是不一樣的。”薛梅君還透露,繪畫時,他們會注重仰視、俯視、旋轉、彎扭等動態,呈現360度全方位透視感,為觀眾帶來了細膩寫實的視覺體驗。可以想見當年車間里的熱鬧——不僅各自在為自己的角色絞盡腦汁地想辦法,共同工作的同事們之間也會相互幫忙參考。
“所以當時做出來動畫是大家集體智慧的結晶,現在的動畫都分包出去了,很多團隊甚至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各做各的,不會再有以前那樣的氛圍。”薛梅君說。
《天書奇譚》的創作歷時3年,光設計階段就超過一年,手繪原畫超過12萬張。

薛梅君
薛梅君記得,當時自己所在的組有20多個人,擠滿一個車間,一張一張地畫,她畫完一張,交給之后的人去謄清、上色、拍攝,一幅一幅接力,一幀一幀拍,是巨大的工作量。
美術設計黃煒回憶,“40年前我們剛到攝制組,導演王樹忱、錢運達就要求我們在造型方面要走民族化和民間的道路,要求我們放開手,要敢于闖,敢于畫出與以前動畫片不同的造型?!?/p>
聲音修復:傳統而先鋒,體現了改革開放后創造性的爆發
2011年,美影廠修復《大鬧天宮》的時候,當時的技術還沒辦法把電影的聲軌做剝離,因此《大鬧天宮》的聲音采用了重新配音。而此次《天書奇譚》在聲音修復上有了進一步突破,技術的發展將這部電影里的音樂、對白、音效做了成功的分離。在保留原味的基礎上,影片的聲音被做成了更適應當下影院環境放映,以及更貼合當下觀眾欣賞習慣的5.1聲道環繞立體聲。

《天書奇譚》劇照
影片聲音修復藝術總監張陽兒時對《天書奇譚》的經典畫面有著很深刻的印象。當張陽成為一名修復師,并擔綱《天書奇譚》聲音修復工作時,他要求修復團隊秉承不破壞原片本真樣貌的修復宗旨,以保住珍貴的表演和音樂為前提,再去拓展山間的空氣等環繞音效,增強影片氣氛,彌補現實元素。

張陽
同時,他也從一個聲音工作者的角度,重新發現了這部動畫中所潛藏的更多奇異密碼。
“因為要重新給它混音,我發現里邊的音樂,還有在80年代條件下做出的一些音效,都動用了當年就是最時髦的思維、最先進的技術的表達。它里邊又有銅管、木管,又有民樂。而且被老一輩藝術家演奏得極具韻味。我估計現在的名家可能都奏不出當年那個勁兒?!蓖瑫r,作為一個以古代帶背景的傳奇故事,影片還動用了大量的電子的聲音,“包括像《銀翼殺手》的感覺,三個狐貍的那些音樂寫得非?,F代派,有一些搖滾樂的感覺在里邊,很多類別碰出了一種新的音樂的語言,沒辦法去歸類,確實能感受到當時中國改革開放以后一批創作者的創意思維的活躍性和爆發力,也是能代表中國當時尤其是上海創作人才的一個高峰的時期?!?/p>
除了音樂之外,當時影片中對音效的運用也令張陽感到驚嘆,“那個年代很多音效,創作者可以用很簡單的方式,依靠非常巧妙的思維,去勾勒出這個里面人物的性格或者幫助動畫片的敘事,或者用很寫意的方式帶出情緒?!?/p>
這樣的風格也成了張陽在修復聲音時面臨的挑戰。因為在聲音剝離的技術上還有一部分的音軌無法徹底分離干凈,需要重新編配,加之影片中其實有許多“大場面”需要聲音輔助來創造更大的空間感,因此,這一版的聲音也有許多需要再創作的部分。今天電影的音效大多是力求真實地還原場景,而在制作《天書奇譚》的聲音時,張陽首先考慮的是“加什么聲音才能夠體現在原來的那種思路”。

《天書奇譚》海報,小皇帝
美影廠長:修復重制傳承美影精神
“這部影片是觀眾呼喚最多的希望能在大銀幕上看到的美影經典?!爆F任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廠長的速達一直計劃將這部影片重新搬上大銀幕。影片的2K修復版2019年亮相上海國際電影節,之后因為疫情一再耽擱,到今天終于以4K面貌與觀眾見面。
在速達看來,這部影片的經典與廣受歡迎,不僅在于它對傳統文化的融會貫通在美影老動畫中是頗具代表性的,同時放到今天看,“它也是極其符合當下觀眾喜好的一部電影,它在娛樂性上的突破,在整個美影動畫片里面都是獨樹一幟的。”

速達
1954年,美影廠的老廠長特偉先生在導演動畫片《驕傲的將軍》時就鮮明地提出了 “探民族風格之路,敲喜劇樣式之門”的創作方向指導?!短鞎孀T》無疑是對這一追求的極佳實踐。而之所以能夠在一部電影里將奇趣、怪誕、幽默、諷刺種種風格玩得這么飛,和影片的創作背景也有一定的關系。
說起來,《天書奇譚》差一點成為了新中國第一部中外合拍的動畫片。
1970年代末,BBC提出和上海美影廠合作一部動畫電影。他們還提供了一個劇本,不過中方創作人員看到之后哭笑不得。英國人幾乎不了解中國是怎么回事,從女媧補天開始,把中國的神話歷史故事雜七雜八堆疊串聯到一起。但在中方看來,這樣的故事實在是不知所云。之后美影廠提出要重新編寫劇本,英方表示只要是中國題材就可以。而后,《哪吒鬧?!返木巹『蛯а葜煌鯓涑谰烷_始組織劇本創作,從古典著作《平妖傳》里找到這樣一個故事。事實上,在羅貫中、馮夢龍編纂的中國小說史上第一部長篇神魔小說《平妖傳》中,真正為《天書奇譚》所用的內容不過短短幾行字,其中蛋子和尚與狐貍精的片段,經過了大刀闊斧的改動。
“當時國際上是有一股中國動畫熱的,那時候的中國動畫學派,在西方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和震撼,他們覺得中國的風味非常有意思,所以想合作一部。”速達介紹了當時的合作背景。不過在完成劇本后,英方因為資金問題沒有再繼續合作,加之當時信息并不發達,來往都靠郵寄書信,溝通不便,美影廠方面也就沒有再強求合作,自己把這個故事做了出來。
但也正是因為在創作之初有了這樣一個“外資”背景,給了創作者們更大的想象空間。“當時想要做中外合拍片,不像過去我們搞一些片子要很嚴謹的,跟外國合拍的,我們可以搞笑,可以去大膽地寫,大膽地搞。” 于是,影片里漫畫式的夸張、平民化的狂歡,酣暢淋漓的嬉笑怒罵,在今天看來都十分大膽和超前。

《天書奇譚》劇照
除了合拍的背景,速達也談到,“當時美影廠有一批思想特別開放、特別先鋒的藝術家,領導者本身的藝術修養也很高,知道創作者應該在什么樣的環境里面工作,給大家一個特別寬松的創作環境,加上當時沒有市場化的要求,大家只是想著怎么來把片子做好,怎么樣能突破創新,這是那一代人的幸福?!?/p>
同時,影片的造型設計柯明,是當時的工藝美術大家,其線條簡練又鮮明獨特的藝術造型為這部動畫奠定了令人過目不忘的基礎?!斑^去為了要追求不同的風格,我們可以到整個的藝術界去找喜歡的藝術大家來合作,所以才會產生這么多百花齊放的影片?!彼龠_記得,當時的許多藝術家,覺得能夠與美影廠合作創造電影是非常榮耀的事情,而如今進入商業化的時代,“真正的大師已經很少,動畫片的制作又太麻煩了,他們畫一幅畫就可以賣很多錢了。所以真正能夠合作的契機也不會那么多?!?/p>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老一輩的美影廠藝術家們都把他們的作品稱之為美術片而非動畫片,這個概念也許也正是美影創作獨樹一幟的原因。“我們美影是特別要強調‘美術片’這個概念的,我們強調用‘美’、‘術’在動畫片里面呈現出新的創造。繪畫、剪紙、木偶這些形式也統稱是美術片?!?/p>
因為是一種美學和技藝上的追求,當年的美術片創作也突破了“給兒童看”這樣的限制,“導演有自己的幽默的趣味和追求,不想單單是只給孩子看的,也想給成人看,所以這部電影的定位一開始就是老少咸宜的。”而對比在當下越來越細分的動畫市場,“一部動畫片,能夠做到老少咸宜,其實已經是非常難得的?!?/p>
《天書奇譚》劇照
創造了《大耳朵圖圖》系列的速達,身為一名動畫導演,在看《天書奇譚》的時候,也會發現許多令她耳目一新的地方,“它的動畫表演是非常突出的,充滿了想象力。比如蛋生吃餅,從中間開始吃,吃著吃著套到頭上;又比如阿拐偷雞,從雞屁股開始吃,你肯定沒見過這樣吃雞的;包括從水缸里跳出好多爸爸,都說‘我是他爸爸’那種很魔性的對白;包括狐貍在電子樂里跳舞這些設計,都是非常超前的?!?/p>
《天書奇譚》截圖,水缸里的爸爸們
動畫的修復工作比其真人影片更為繁復,修復的過程里,錢運達等老一輩藝術家都被邀請前往上海電影技術廠指導工作, 美影廠的年輕人也幾乎全員參與了。負責影片調色工作的原美術副廠長朱毓平介紹,“動畫片的修復比故事片要難,因為每一格都是手繪,難免會有偏差,機器自動檢測常常把人物的眉毛、胡子誤以為是臟點就去掉了。所以都要靠人手工作業。”
因此,整個修復的過程,就成了“錢老師帶領著我們后輩一起來做的一次創作。在整個修復的過程中,大家不斷去重溫、去學習經典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同時在我們在宣傳的過程中挖掘出很多過去的故事?!痹谒龠_看來,這次重新將《天書奇譚》送上大銀幕的過程,對美影廠當下“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幾代動畫人都共同參與了這個項目,也是一次美影精神的傳承和實踐”。
【上海文藝評論專項基金特約刊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