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G20峰會的中國主張

中國既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受益者,同時也是現存國際體系存在缺陷的受害者,中國為世界經濟的均衡發展承擔了很多的調節成本。因此,中國既不是現存體系的破壞者,也不是簡單守成者,而是國際體系建設性改革的推動者。
改革的重點是改善現有國際經濟組織的功能,改革的抓手是增強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的合作,改革的途徑是尋求更多的國際共識而不是對抗。比如,中國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就是要在現有多邊開發銀行的體系上提供補充性的國際公共產品,而不是挑戰現行多邊開發銀行。
杭州G20 峰會,中國提出的主題“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很好地體現了中國關于全球治理的基本原則和理念。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增長低迷的現狀,中國在 G20成員經濟政策協調方面提出了通過創新來推動結構改革,使世界經濟重新煥發活力的主張。
杭州峰會將基礎設施投資和為之服務的綠色金融作為重要議題。中國把包容性增長作為主題之一,直接針對全球經濟增長中面臨的貧富差距擴大、增長果實未能惠及更多的國家和群體這一挑戰,把共享經濟成果作為目標提出。中國向G20杭州峰會提出的三份關于普惠金融的文件就是落實包容性增長目標的具體措施。
中國提出國際貨幣發行國的權利與責任需要相對稱,主要貨幣發行國應該對自己的貨幣政策外溢性負責任。國際金融動蕩和危機頻繁爆發,與主要國際貨幣價值不穩、匯率大幅度動蕩存在密切關系,也與全球的資本流動存在密切聯系。
中國一貫主張增強SDR的功能,人民幣被納入SDR計值籃子貨幣后,中國的推動變得更為有力。世界銀行在中國發行SDR計值債券,實際上已經把SDR作為世界貨幣價值尺度職能一事提上議事日程,未來越來越多的國際金融產品以SDR計值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中國還提出了國際金融危機解救機制的構建需要充分考慮成本合理分擔的原則。中國正通過G20杭州峰會進一步展現負責任大國的形象,為國際社會應對各種挑戰提供越來越多的正能量,為全球治理做出與中國國際地位相適應的貢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