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鋼琴界頂流“肖賽”冠軍是怎樣誕生的?
鋼琴界“諾貝爾”入圍者5成是亞裔 唯一中國冠軍卻跌下神壇 原創 遵紀守法的 四象工作室
2021年10月21日,知名鋼琴家李云迪因嫖娼被警方行政拘留,這個消息震驚了娛樂圈,也讓許多音樂愛好者感到痛心疾首。
就在同一天的波蘭華沙,24歲的加拿大籍華裔鋼琴家劉曉禹成為第18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冠軍,也是史上第二位獲此殊榮的華人。而在21年前,第一位代表中國站在肖賽最高領獎臺上的人,正是18歲的李云迪。
這個承載著無數鋼琴青年夢想的比賽,到底如何見證一屆屆鋼琴大師的誕生,又是如何影響著千千萬萬的家庭為孩子的音樂生涯投資?
文 |Paella 圖| 四象設計部

肖邦國際鋼琴比賽是世界歷史最悠久、含金量最高的鋼琴比賽之一,也是優秀的青年鋼琴家們夢寐以求的圣地。
這里曾經走出過許多鋼琴大師,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肖賽創辦的1927年,肖邦的音樂被世俗曲解為“靡靡之音”,甚至連音樂院校都不愿意將肖邦的作品作為教學曲目。波蘭的鋼琴家和音樂教育者們為了給肖邦的作品和精神正名,決定舉辦“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發掘出優秀的肖邦音樂詮釋者。
所有參賽者必須從組委會規定的肖邦作品中選曲,并背譜演奏。通常來說,一個肖賽冠軍的誕生需要經過6層選拔,最開始的報名需要寄碟篩選階段,全球會有幾萬報名者同時參加,而最后能入圍的只有幾百人。
總共6次篩選,每輪比賽都要淘汰掉一批選手,如果評委認為無人水平能夠奪得冠軍,那么第一名的位置就會“從缺”。如此嚴格的評選標準,最終奪得桂冠的可以說是真正的萬里挑一。
相比起來,高考只需要一錘定音戰勝競爭者,而拿到肖賽冠軍第一名需要戰勝的不僅是同臺競技的精英們,還有評委挑剔的耳朵,其困難程度可能比高考狀元還要大。
人們對李云迪嫖娼事件痛心疾首的原因之一,在于他是肖賽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中國籍冠軍。原本起點比別人高許多,該是更上一層樓甚至留名青史的人生,然而這份天賦和榮譽的來之不易,卻并沒有得到珍惜。
光是2020年,李云迪就參加了《創造營2020》《脫口秀大會第三季》等至少5檔綜藝節目,炒CP買熱搜更是不在話下,與此同時,鋼琴生涯卻一直止步不前。
回顧肖邦國際鋼琴比賽84年共18屆的歷程,從歐洲的波蘭和前蘇聯選手稱霸,到如今華裔和其他亞裔選手大放異彩,背后不僅是一代又一代鋼琴家們的天賦與努力,也見證著鋼琴在世界范圍內的流行之路。

“鋼琴熱”從歐洲傳到亞洲,在肖賽上也有明顯的體現。在20世紀60年代前,肖賽的前6名基本都被歐洲選手壟斷,只有零星幾個亞洲人能站上舞臺。而到了60年代后,涌現了包括內田光子、小山實稚惠、橫山幸雄、宮谷理香等一批日本鋼琴家。
從李云迪奪冠的2000年開始,不僅亞裔選手入圍比率大幅上升,華裔和韓裔的年輕鋼琴家也開始在決賽舞臺上嶄露頭角:李嘉齡、陳薩、陸逸軒、楊藝可、趙成珍、林東赫、林東閔......直到今年的劉成禹,“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是千千萬萬亞洲琴童們的縮影,他們的成功也激勵著無數家庭為孩子的音樂生涯投資。
如今,在全球5000萬鋼琴學童中,約有4000萬是中國孩子。其中有多少是真的熱愛這個樂器,又有多少是跟風,或者把鋼琴當作功利的工具,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想要在這條路上走到頂峰,絕對不比普通人的考學、面試、升職要簡單。只有能忍受日復一日枯燥練習的毅力,一份無懼困難的熱愛,和以及一顆淡泊名利的心,才能站在最高的舞臺上。

原標題:《鋼琴界“諾貝爾”入圍者5成是亞裔 唯一中國冠軍卻跌下神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