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漢能薄膜發電半年賺8.21億港元,第三方銷售貢獻超過八成

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8月30日晚間發布了2016財年中期業績報告。中報顯示,2016年上半年營業收入達到32.96億港元,同比增長近56%,毛利達到20.65億港元,同比增幅約為41%;同時,公司在期內錄得8.21億港元盈利,實現扭虧為盈。
漢能薄膜發電的主要業務包括上游光伏設備生產制造,以及下游光伏電站、分布式發電、電子產品、移動能源光伏產品等。中報稱,公司盈利增長由多個原因所致,主要包括下游戶用及工商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銷售同比增長約284%,太陽能光伏產品銷售帶來了可觀收入;同時,上游薄膜發電裝備產線交付收入同比增長約33%。
該公司稱,業績期內,漢能薄膜的市場化運營取得戰略性突破和成功,上游裝備制造及下游分布式應用等來自第三方的銷售收入分別達到21.38億及7.11億港元,占上半年總收入的86%。
在港股市場,漢能薄膜發電曾經是個“神話”,股價曾在兩年內大漲1800%,從港交所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市值股票,搖身一變成為不亞于推特和特斯拉的行業巨頭。2014年,漢能薄膜發電實現營業收入96億港元,比上年增長193%。其中59.58億港元來自制造分部向大股東漢能控股及其聯屬公司進行銷售。在純利方面,當年漢能薄膜發電共錄得純利33.08億港元,比上年增長64%。
2015年5月20日可謂漢能及其實際控制人李河君的驚魂日。短短半小時內,全球市值最大的光伏企業漢能薄膜發電,股價突現斷崖式下跌,跳水近47%,市值蒸發上千億人民幣,李河君本人身價瞬間蒸發900多億人民幣。當天10時40分,漢能緊急停牌。暴跌后,漢能薄膜發電被香港證監會要求強制停牌并立案調查,至今未能復牌。
漢能薄膜發電與母公司的關聯交易是其中一大敏感問題。外媒曾連續發文質疑漢能的銷售模式:上市公司向母公司漢能控股集團出售設備,然后再回購母公司的產品;將這些產品加工后,漢能薄膜發電再賣給下游的關聯企業。在遭遇強制停牌時,香港證監會曾表示,對于漢能薄膜發電和母公司漢能控股及其聯屬公司的關聯交易表示關注。漢能方面則澄清,母公司與漢能薄膜發電之間的關聯交易都是公開透明的,上市公司都嚴格遵守了相關規則。
飽受質疑后,漢能開始主動斬斷關聯交易。漢能薄膜發電在2015年業績報告中特別指出,去年與母公司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及其聯屬公司進行的關聯交易收入低于2億港元,較2014年度約59.6億港元的關聯交易收入,跌幅超過96%。該年報顯示,漢能薄膜發電2015年營收28.15億港元,較2014年下跌約70.7%;毛利減少至13.73億港元,較上年下跌約75.1%。2015年,漢能薄膜發電全年虧損達到了122.33億港元。
去年9月舉行的漢能成立21周年紀念日活動上,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李河君宣布了漢能的移動能源戰略,將以核心薄膜發電技術,實施“移動能源+”戰略落地實現。7月2日,漢能對外發布四款“Hanergy Solar”系列漢能全太陽能動力汽車產品。漢能方面稱,全太陽能動力汽車在陽光充足的條件下,能依靠太陽能電力源,每年可以驅動汽車行駛兩萬公里。中報稱,業績期內,已成功交付某全球知名科技公司訂單,用于其所研制的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產品。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