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寒地城市公交哈爾濱樣本:純電動“怕冷”? 用燃氣替代!
在寒地城市發展公共交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純電動公交車在技術上無法適應極寒天氣,故障率高。其次,在寒冷天氣下,乘客無法長時間在室外候車,這就考驗了車輛的正點率,同時還得有暖屋候車工程。
8月22日至8月27日,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跟隨交通運輸部走訪三個北線城市,哈爾濱作為寒地城市的公交發展情況與其他城市有著鮮明的特點:燃氣公交車的引用解決了純電公交車暫時的技術障礙,同時保證了節能環保。對于民營企業來講,選用新能源公交車也是節約成本的一項重要舉措。
公共交通的發展在有些城市完全依賴政府補貼,尤其是經濟發達的城市,政府補貼力度大,并且及時。不過,在有些城市卻很難依賴政府,需要自籌資金自主經營。還有一些城市,采取了引入民營資本發展公交線路,這種情況其實屬于大多數城市普遍采取的方式。
哈爾濱的公共交通有公共汽車、江上輪渡、地鐵三種形式,共有公共汽車線路228條,車輛6200臺;輪渡航線11條,船只45艘;地鐵線路1條。公交企業共32家,其中國有企業3家,民營企業29家。這其中的29家民營企業由于燃油補貼的退坡機制、勞動力成本上漲等原因,普遍出現了虧損情況。
綠色公交占比79.8%
哈爾濱2012年成為第一批國家“公交都市”示范工程創建城市,五年時間內共調動交通、財政、規劃、國土等39個部門開展了公交都市創建工作,“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在采訪過程中聽到的最為普遍的評價。
哈爾濱作為黑龍江省的省會,最近幾年東北三省經濟發展情況陷入“泥潭”,啟動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以財政撥款在建設公共交通的同時帶動經濟發展。
四年來,哈爾濱開辟了69條公交線路,填補了線網空白,全市500米站點覆蓋率,較創建初期提升13.1%,達到92.07%,每平方公里線網密度由創建前的1.54公里,提高到2.16公里;延伸53條公交線路,延伸里程達160公里平均間隔比創建前縮短了2-3分鐘。
哈爾濱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譚洪志在哈爾濱公交發展座談會上表示,四年來,哈爾濱公交累計新增、更新公交車輛3500標臺,公交車標臺數量較創建前翻了一番,城區主干線路實現了大容量環保公交車輛全覆蓋。新增、更新公交車的購置均價達50萬元,尾氣排放標準全部符合歐4標準。
新能源公交車輛投放方面,哈爾濱市綠色公共交通車輛比率達到79.8%,全市平均車齡為4.1年,遠低于報廢標準規定的13年。
哈爾濱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管延德在接受澎湃新聞(www.kxwhcb.com)采訪時表示,引入新能源公交車,尤其是燃氣、燃氣和電的混合動力車,主要原因是為了應對極寒天氣,純電動公交車在四年前我們引入新能源公交車的時候,技術還無法適應寒冷天氣。

哈爾濱的公交分擔率由創建初期的35.7%提高到56.35%,接近創建目標(60%);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由77.2%提高到92.07%,接近創建目標(100%),萬人公交車保有量由13.2標臺提高到18.6標臺,超過創建目標(17.4標臺);公交車進場率由40%提高到72.3%,接近創建目標(80%)。
這些變化是哈爾濱此次入選交通運輸部走訪樣本城市的原因之一。
世行貸款投入場站建設
管延德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哈爾濱公交基礎設施歷史欠賬多、保障能力弱,成為公交優先發展的瓶頸。圍繞解決這一突出問題,啟動了大規模的公交基礎設施建設。場站建設用地的歷史原因復雜,不少用地被開發商圈占,難以協調。
管延德提到濱江新城公交首末站的建設情況,“原本被開發商占地建設了售樓處,經過多方協調成立專項小組研究解決方案,最后才得以解決。”
為了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哈爾濱市政府先后出臺了哈交聯3號文件和市政府4號令,明確了公交基礎設施選址、用地、規模、標準和建設管理等具體規定。
在依托城建項目、統籌建設公交設施的基礎上,哈爾濱市政府專項劃撥預留用地,并規劃、建設公交基礎設施。通過市城建統籌資金、爭取國家和省補貼資金、爭取世行貸款支持、社會融資、企業自籌、合作建設等措施,累計籌措建設資金21億元。
哈爾濱市政府通過采取財政直接投入、財政擔保貸款、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和為世行貸款配套投入等方式,已為常規公交發展累計投入資金15.5億元。
這筆資金用來新建樞紐站3處、首末站63座;配建加氣站7座;新建凹進式停靠站324處、公交候車亭120處。累計建設公交場站面積29.65萬平方米、停車庫房8.8萬平方米,新建車庫總面積超過哈爾濱市建國以來的建設總和。
部分資金重點推進了國家交通部支持的“公交都市智能化示范工程”項目和世行貸款支持的“寒地城市智能公交系統”建設。

由于地處寒地,哈爾濱公交推出了具有鮮明特色的 “四暖工程”建設。實施“暖車運營、暖庫停車和暖屋候車工程”,讓百姓冬季溫暖出行;實施“暖心關懷駕駛員工程”,通過設立“公交工人節”,設置“工人之家、愛心氧吧”等措施。這些項目也在新建項目之內。
單線路民營公交年虧損百萬
84路公交車是由哈爾濱市禹圣客運公司經理顧淑麗負責運營,這條線路從96年開始承包,直至最近五年出現虧損情況。
新三中首末站坐落在哈爾濱群力新區,是一條由民營企業自籌資金自主建設和經營的公交場站,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總投資150萬,站內設有車隊調度室,乘客暖房候車室,職工食堂等。
顧淑麗在接受澎湃新聞(www.kxwhcb.com)采訪時表示,從1996年開始經營84路公交車,一直以來運營狀況都很好,尤其是2000年前后,經營收入達到最高峰,從那以后開始逐年降低,最近幾年出現虧損情況。
顧淑麗認為虧損原因主要是國家為了鼓勵新能源公交車出臺的燃油公交補助的退坡機制,在這之前燃油費每公升僅1元左右,現在要到5元,增加了運營的主要成本。
另外工人工資方面,以前每天工人出車總成本大概80元左右,現在要達到200-300元。汽車保養維護,尤其是零部件價格的上漲,也給企業帶來更多的成本支出。
顧淑麗僅有84路公交車一條線路,她估算平均一年的虧損額大約在100萬左右。
顧淑麗對澎湃新聞表示,暫時沒有退出經營的想法。
“現在最關注的是哈爾濱市政府出臺的新能源公交車的補貼政策,現在一輛純電動公交車大約150萬左右,國補50萬,如果哈爾濱政府也可以1:1比例補助50萬,將降低購車成本。” 顧淑麗表示。
顧淑麗計劃購買純電動公交車降低成本,“晚上十點半以后峰谷充電有優惠政策,與燃油或者燃氣公交相比,成本可以節約60%。現在正在和相關汽車企業研究引入適合極冷寒地的純電公交車。”
國有公交企業同樣也有虧損的情況,但是有政府財政兜底。
哈爾濱交通集團副總經理方恒軍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由于人工、燃油等各方面費用的上漲,尤其是地鐵線路的開通,對于公交企業的經營確實存在沖擊,減少客流量。公交企業一直處于虧損狀況。每年都由政府財政審核后進行補貼。”
“相對于民營公交企業來講,國有公交企業更注重的是提高服務質量,在票價不變的情況下,提供更好的服務。”方恒軍表示。
顧淑麗表示,國有公交企業的公交司機工資水平高于民營企業。“我們必須要核算成本,所以工資水平上漲相對緩慢。”
而國有公交企業還有另一個更大的福利。
哈南公交綜合樞紐配套了一萬一千平方米的星級駕駛員公租樓,共計4棟324戶,每戶按建筑面積60平方米、使用面積40平方米標準建設,每套14-15萬左右,均價每平米2500元左右, 2016年7月哈爾濱的平均房價為每平米7465元。

方恒軍表示,由于工作強度大、壓力大、時間長、環境差等問題,公交駕駛員出現了招工難的問題,為了穩定公交隊伍,解決困難職工的生活困難,特別在場站周邊的配套用地上建設了公租房,解決優秀駕駛員的住房問題,同時解決外地駕駛員的戶口問題。
“未來將出臺全面規范的公交企業成本費用評價機制和政策性虧損評估制度,合理界定企業成本標準。”哈爾濱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譚洪志表示,“我們將有效保障企業利潤空間和投資回報率。”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