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女性,是否更容易情緒化?
文|陳根
歷史上,很多重大的實驗都把女性排除在外,其中一大部分原因是女性被認為卵巢激素波動會導致不良影響,尤其在情緒方面。換句話說,女性被認為比男性更容易“情緒化”。
例如,在體育賽事中,經常可以看到情緒波動較大的男人,他們的行為往往被描述成“熱情”“活力”。但是,一個女人的情緒因事情而變化,即使是被激怒,很多情況下也會被認為是“非理性的”。
近日,一項研究表明:女性并不比男性更情緒化,這或許能打破一直以來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
此前,美國國家精神健康研究所(NIMH)的科學家們發現,雌性激素的波動會觸發女性大腦關鍵記憶回路中的一種常見基因的非典型功能變化。腦掃描顯示,當女性大腦執行記憶任務時,電路活動的改變與基因突變導致的雌性激素變化有關。無疑,這將“女性”和“情緒化”捆綁地更緊密。
但在該研究中,科學家們對142名男性和112名女性進行了75天的情緒調查。為了精細化雌激素的影響,女性被分成了4組:一組按照正常的月經周期,其他3組需要在安全情況下服用不同類型的口服避孕藥,這些藥物通常都含有外源性的激素,從而可能擾亂原本體內的激素水平。

在這75天中,志愿者每天都需要在晚上完成一次長達20分鐘的問卷調查(積極和消極情緒度量表),當然,研究者知道問卷過長可能會影響收集效率,因此他們會根據問卷完成度來發放獎金,以此維持數據穩定性。
科學家們主要通過3個不同的方向來判斷清晰波動:不穩定性,情緒惰性和周期性。結果顯示,無論以哪種方式,男性和女性顯示的情緒變化都沒有區別。研究中也沒有發現各組女性情緒之間有顯著的差異,這表明情緒的高低是由許多影響因素造成的,而不僅僅是激素水平。
目前,相關研究結果“Little evidence for sex or ovarian hormone influences on affective variability”,發表在了《科學報告》上。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