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媒體:走正路的藝術方能行穩致遠
近期,在文娛領域綜合治理持續推進的背景下,文娛領域仍有個別違法失德現象發生,可見文藝界行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我們不禁又聯想起前不久舉辦的紀念陳云同志“出人、出書、走正路”談話發表40周年座談會。40年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陳云同志對曲藝界發表了“出人、出書、走正路”的談話。他強調走正路就是要用正派的藝術“打掉藝術上的那些歪風邪氣”“打掉歪門邪道”。重溫這些論述,對于今天我們加強文藝界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推進文娛領域綜合治理依然具有重要意義。
走正路,是走正心誠意之路。“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但凡有所成就的藝術家,都吃過學藝的苦、經過創作的熬、嘗過突破的難。誠如評書表演藝術家田連元所說,“藝術創作就是要不斷給自己出難題”,藝術創作絕不是一蹴而就,必須經歷在不斷學習提高中從量變走向質變的艱辛過程。那些妄想一夜成名,走坦途、抄捷徑、鉆偏門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與藝術這個職業、行業和事業格格不入的。當前,一些從業者,不愿下真功夫苦功夫,拍戲要替身、臺詞借配音、近景用摳圖、出名靠炒作,喪失了應有的職業操守,或許博得虛浮之名、一時之利,但終將被行業嫌棄、社會摒棄、時代拋棄。廣大文藝工作者既然走上從藝之路,就要有“踏平坎坷成大道”的信心,拿出“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的決心,精益求精搞創作,正心誠意立德行,努力推出彪炳時代的扛鼎之作。
走正路,是走守正創新之路。藝術需要在繼承前人成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但是,重傳承不是一味地將故紙堆、祖師訓奉為不容置疑的圭臬,更不能將不合時宜的糟粕視為傳統文化大肆宣揚。徒弟對師父“從一而終”的封建式陳規、人身依附式的行幫宗派、低俗庸俗媚俗的表演陋習,絕不能與尊師重道、遵守行規、服務大眾劃等號。同樣,重創新也不能快餐式生產、簡單化照搬、隨意性嫁接,更不能打著創新的旗號,打造經營“飯圈文化”,惡意炒作偶像“人設”,推波助瀾耽改之風,跟風效仿泛娛樂化傾向等亂象。廣大文藝工作者只有做到繼承不僵化、創新不異化,循法不拘法、破法不背法,克服浮躁這個頑疾,抵制急功近利、粗制濫造,用專注的態度、敬業的精神、踏實的努力才能創作出符合時代要求、滿足人民需求、高質量高品位的文藝作品。
走正路,是走光明正大之路。藝術家要追求藝術生命常青,就必須創造蘊含雋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蕩的氣的不朽之作,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美善戰勝丑惡,讓人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夢想就在前方。近年來廣受贊譽的電視劇《山海情》《覺醒年代》、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長津湖》、舞劇《永不消失的電波》、雜技劇《戰上海》等文藝精品力作之所以獲得成功,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因為這些作品積極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始終聚焦民族魂、家國情、英雄氣和人間愛。相反,只講顏值、不講價值,只立“人設”、不講建設,只求“笑果”、不講效果,只要流量、不講質量,這樣的作品和演員必將流于下品、墜入塵埃。廣大文藝工作者應心懷“國之大者”,常葆光榮夢想,為人民立功、為時代立言、為社會立德,用心用情用功記錄和展現新時代的正大氣象。
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文藝工作者是鑄造靈魂的工程師。廣大文藝工作者是社會風氣的排頭兵、社會風尚的引領者,只有站得端、走得正、行得穩,以身作則、行為示范,才能給人以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和審美啟迪。實踐證明,藝術這一行,沒有天分干不了,沒有勤奮干不成,沒有本分干不長。廣大文藝工作者應自覺把德藝雙修作為畢生的功課,始終堅守藝術理想,堅持從藝做人的底線和良知,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積極主動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感染人激勵人,用高尚的道德操守和良好的社會形象樹立向上向善向美的學習榜樣,真正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