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巴西,迷宮之謎(3): 粉紅年代
21世紀初,巴西政壇變色,左翼勞工黨政府上臺,粉色成為主色調。筆者試著選取巴西前總統盧拉政治生涯中的五個節點,簡單勾勒出巴西的發展及其與中國的關系。
2003年1月。盧拉在總統就職典禮的演講中表示,“我們將創造條件,使全國人民可以體面享用一日三餐,天天如此,而不需要他人饋贈。巴西不能再繼續如此不平等地生活。我們必須戰勝饑餓、貧困、社會排斥。這場戰爭不是要殺死什么人,而是要拯救生命。”由此,盧拉政府啟動了“零饑餓”計劃,4000多萬生活在貧困線下的窮人在政府的“攙扶下”開始邁向中產之列。
2004年5月。盧拉首次訪華,隨行的有8位部長和400多工商界人士。盧拉稱,中國在巴西對外關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這次訪華率領陣容強大的代表團充分體現巴方對巴中關系重要性的認識。以出口為支柱的巴西經濟開始全面轉向中國。
2010年12月。盧拉信心滿滿地宣布,“巴西將在2016年奧運會前成為世界上第五大經濟體”。那是巴西歷史上少有的鼎盛時期。2009年,巴西獲得奧運會主辦權。2010年,巴西經濟增速達7.5%,超越意大利成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2011年,盧拉任期屆滿,他親點的繼承者——羅塞夫獲選接任。當年,巴西又超英國再升一級,成為第六大經濟體。

2014年2月。盧拉在美國一家研究機構表示,巴西不會走中國道路。他稱中國的發展模式是以低工資競爭促進繁榮,即使經濟放緩,巴西也無意模仿。巴西更希望能與美國、德國和韓國等高度工業化的發達經濟體競爭。當年,巴西經濟增長停滯,僅為0.1%,主要原因是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對大宗商品需求減弱;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巴西主要主口產品石油、鐵礦石和大豆玉米等價格急劇下跌。
2016年3月。盧拉因涉嫌一起數額龐大的腐敗丑聞被警方帶走調查。本屆奧運會前,又有消息說,他不久將出庭受審。盧拉的繼承者羅塞夫受彈劾,被聯合執政的民運黨領袖、副總統特梅爾取而代之。巴西經濟深陷泥潭。
五個節點形成了一個了倒寫的V字,它起始于2003年勞工黨上臺。其時的巴西,在經歷了戰后的多次發展起伏之后,又回到了如何使窮人能夠不再繼續貧窮的政治原點。
巴西利亞大學教授戴維?弗萊舍認為,“華盛頓共識”將新自由主義強加給拉美,令巴西經濟一蹶不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巴西實行了10多年的國有企業私有化、金融貿易自由化,政府放松了對經濟的治理,削減了社會福利支出,致使經濟停步不前,國內貧富差距增長了好幾倍。這是最終巴西人民選擇左翼領導人的主要原因。
盧拉上臺之時,正是新一輪新興經濟體普遍加速發展之時,巴西的優勢產品——鐵礦石、大豆、玉米等受到國際市場“熱捧”。接著,盧拉政府又借機搭上了高速行駛的中國經濟之車。巴西經濟開始進入上升通道。
巴西發展加速的10年正是中國迅速崛起的10年。2000年,巴西對華出口額約為10億美元,進口額在8億到9億美元之間。14年之后,中巴雙邊貿易總額超過800億美元。巴西鐵礦石生產商淡水河谷公司的一位經理曾經自豪地對筆者說:“你們中國上海北京的那些高樓大廈,都含有我們巴西的土。”正是來自于巴西的源源不斷的鐵礦石(巴西的土)支撐了中國快速發展的城市化建設,而巴西也從中獲得了巨大的收益。
但是,這一輪巴西經濟的上升,并沒有能夠擺脫巴西政治與經濟結構的雙重規制。以出口帶動增長仍然走的是原有的依附型經濟老路,而政治方面的反饑餓政策,則是提升福利減少貧富差距以回報和穩定票倉——貧困民眾的結果。
巴西政府用出口收入為4000萬人的脫貧埋單,卻因受政治體制的限制,采取了全面保護民族工業措施,錯過了提升生產率,實現經濟轉型的機會。巴西政府用于醫療、社會救助、住房、教育等方面的社會支出總額在2010年達到了3150億美元,而1995年只有1150億美元,16年間翻了―番多。用提升福利救助換來的脫貧,沒有從根本上改善勞動生產率,雖可以在一定的時期內維持住選票,卻缺乏可持續性,尤其是在蛋糕越來越小、外部風險越來越大之時。
根據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的一份報告,巴西勞動力價格在2002年到2012年增加了121%,生產率在這段時間卻只增加了27%。
巴西可以不以中國模式為樣板,但卻不可能避開中國所走的以發展制造業為基礎的工業化道路。從2004年到2012年,制造業在巴西GDP中所占比重從19%下降到了13.2%。同期初級產品的出口大幅增加,甚至在2007年到2012年出現了高達147%的漲幅,成為對GDP增長的主要推力。低端和不穩定的服務業工作成為主要的就業崗位,僅女傭就有710萬之多。
巴西的“去工業化”與對華貿易的升級同步。巴西對華出口中原材料占比超過80%,而巴西進口的中國產品幾乎全部是工業制成品,有人因此說是“中國制造”制約了巴西的工業化。實質上,巴西的“去工業化”有深刻的內因,與其開放程度不夠、競爭力缺乏,以及落后的基礎設施、匯率升值、儲蓄率和投資率低、勞動者慵懶等因素相關。
在巴西,效率低下處處可見。剛到里約,筆者第一次去住處附近的一個大超市,買了兩袋排骨。收銀臺里坐著的那個黑人大媽瞧見我提著貨物走來,著急忙慌地把手里捏著的兩個炸土豆片塞進了嘴里,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手在一塊深灰色的抹布上抹了一下。在我付款的期間,她一直在和旁邊的一位服務員聊天。收款員全都坐在轉椅上工作,每一個收款臺旁還站有一兩個服務員,幫著顧客裝袋。一溜排70多個收款臺,光是站著裝袋的服務員就有百十來號人。不難想像這是怎樣的工作效率。
巴伊亞州薩爾瓦多市的地鐵系統有一段6.5公里長的軌道,從1997年開始一直修到2014年6月世界杯開幕前才完工,當地政府的花費超過4.5億美元。首都巴西利亞機場的改建工程后期轉向私營承包后,總值達到了預算的20倍。巴西東北部煉油廠差不多10年前開始修建,到2015年才完工,工程造價從最初的28億美元增加至130億美元。
好夢不長。在全球經濟體排行榜上第六位這個位置上,巴西只短暫停留了一年。在全球經濟下滑,大宗商品價格大跌、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下,巴西經濟再次落入底谷。里約奧運會舉辦之時,巴西已落后于印度和意大利,退為全球第九大經濟體。
將玻利瓦爾180年前對南美國家命運的預測用于巴西,可能過于悲觀。巴西人談起自己的國家,一方面會為巴西豐富的資源而洋洋自得,說“上帝是巴西人”;另一方面也會自我調侃,說上帝沒教會他們該如何發揮潛力。這對有趣的比喻表明,巴西的大國崛起之路必然是一個充滿曲折艱難的潛力兌現的過程。
從發展曲線看,巴西并非走的是一個簡單的W型,它實際上是沿著一個大約三十度的斜線向上攀升的一組連續不斷的W。盡管無法避免下一次回升之后仍會出現下降,但整體上它卻是在向上移動的。尤其是整個人口受教育程度因受益于福利政策而在不斷提升,盡管速度相對緩慢。

未來的潛力還與巴西的自然稟賦相關。巴西國土面積858萬平方公里,比中國僅差100萬平方公里,卻只有近2億人口。走進巴西“腹部”,你一定會震撼于那廣闊肥沃的土地和一望無際的熱帶雨林。
巴西水資源充沛、物產極為豐富。咖啡、橙汁、食糖、牛肉、雞肉出口量世界第一,大豆、鐵礦石出口量世界第二,玉米、豬肉出口量世界第三,棉花出口量世界第四,巴西石油有可能在2020年成為世界第五……在世界上還有很多地方需要高樓、鐵路、汽油、優質的食品和飲料的今天,巴西是不可或缺的。
一位來自巴西南部的禽肉出口公司的老板曾這樣說,“巴西出口的只是牛肉、大豆嗎?當然不是。你知道每公斤牛肉、每噸大豆消耗了多少水,含有多少土壤和空氣的養分?這些最基本的資源對很多國家的消費者來說,越來越像奢侈品了。”任何一個在巴西生活過的外國人都會同意這種說法,也會情不自禁地迷戀于巴西的水、草、樹木、小鳥和空氣。這就是巴西崛起的本錢。
-----
作者系資深媒體人,曾在巴西生活工作過三年。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