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中國畫院六十年|民國藝術名流如何轉化為新中國畫師?
“開宗明義第一章——上海中國畫院系列文獻展”全方位展示60年前上海中國畫院初創時期的歷史畫卷,包括藝術界名流推舉畫院畫師和院長的選票原件等珍貴史料多為首次公開,透露出特定階段非同尋常的歷史信息。
對于上海中國畫院,浮現在大眾面前的是吳湖帆、豐子愷、陸小曼等一個個閃著光的名字和他們的藝術創作。然而,對于建國初期民國海派畫壇名流如何成為上海中國畫院畫師(美術工作者),上海中國畫院又是如何成立和發展的卻鮮為人知。
8月18日起,上海中國畫院美術館舉行的“開宗明義第一章——上海中國畫院系列文獻展”將以1956年至1960年籌建過程為線索,以珍貴史料為主體,從“建章立制”、“畫師隊伍”、“服務人民”、“正式成立”四個方面全方位展示六十年前,在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的親自關心下,上海中國畫院初創時期的歷史畫卷。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出的珍貴史料多為首次公開,例如陳毅市長題寫的上海中國畫院院名原件,藝術界名流推舉畫院畫師和院長的選票原件,籌委會成立當天畫師們合作的山水和花鳥長卷,傅抱石商調函及回復信函等,都透露出特定階段非同尋常的歷史信息。


推舉畫師 提名院長

此次畫展中首次公開了吳湖帆、賀天健等投票提名院長的選票。上海中國畫院副院長陳翔表示:“我們之所以把這些資料拿出來,主要是為了還原當時的歷史,我們展示的不是觀點,而是史實。”


畫院新風 畫師新貌
除大量文獻外,展覽中一張創作于1958年作品,名為《畫院新風 畫師新貌》頗為引人注目。圖中紀錄了畫師們從各個方面深入生活,服務社會的工作場景,根據上海中國畫院畫師、策展人龐飛介紹,如果對畫院歷史足夠熟悉,畫中人物和現實中的畫師形象可以一一對應。

這個時期,畫師們還深入工農兵中與群眾同吃同住,體驗民眾真實的生活,有感而發地創作出一大批反映時代風貌、人民風采的紀實性作品,為那個年代留下了寶貴的藝術映象,也為中國畫的創新進行了多方面的嘗試。

當年,王個簃、林風眠這類大師,深入景德鎮,在老技工的指導下學習瓷器畫;唐云、江寒汀等為搪瓷盆的繪稿設計,投身到生產第一線,和工人們共同探討研究,以藝術為人民服務,把中國畫滲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1960年上海中國畫院宣布成立。從1956到1960年,四年的籌備使上海中國畫院規章制度漸趨完備,畫師隊伍日趨穩定,學術成果日漸豐富。四年間的史料,件件都彌足珍貴。

一部上海中國畫院半個多世紀的歷史,連同其中若干的歷史細節,幾乎是一部中國當代美術史的縮影。
展覽信息:
展覽名稱:開宗明義第一章——上海中國畫院系列文獻展
展期:2016年8月18日至9月16日(周一館休)
地點:上海中國畫院美術館一、二樓展廳(岳陽路197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