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想當年丨《尋秦記》放在今天,不一定能拍得好

電視劇版《尋秦記》比我想象中的受歡迎得多。去豆瓣上逛一圈,諸如《刑事偵緝檔案》、《天地男兒》、《妙手仁心》等讓港劇迷們心心念念的劇,評分人數都只有一萬多人。
而《尋秦記》的評分人數有四萬多人,評分也達到了8.1分,受歡迎程度快要和陳小春版的《鹿鼎記》以及《潛行狙擊》不相伯仲了。

《尋秦記》拍攝于本世紀初,那時還沒有“IP”的概念。如果小說作者黃易晚生個十幾二十年,那放到現在肯定也是個類似于“天蠶土豆”或“我吃西紅柿”這樣的大神級寫手。
那個年代的玄幻小說和如今的網文也有不少異曲同工之處——動輒幾百萬字,卻讓擁躉們死心塌地窮追不舍。
這也不是沒有原因的,除去幻想因素,這類超長篇小說描摹的世界,其實比較接近現實世界的狀態:人物描寫或對話常常廢話連篇,未必推動故事的發展,這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是一樣的——生活中遇到的人,未必每一位都會對我們的人生產生巨大的影響,與他們的日常對話,也常常沒有什么實質意義。
而藝術性較高的文學作品、戲劇作品則不同,是扣除了無意義的人物和對話后,對生活場景的高度凝練。故事里出現的每一個人、每一句話必須承擔某種功能,或推進劇情,或展現人物關系和人物性格,欣賞性雖高,代入感卻不佳。
如今的網文正是依靠對瑣碎生活的高度描摹和高度理想化,讓讀者產生極強的代入感,并且用極長的篇幅為主人公提供盡可能大的成長空間。
試想一下,如果你追一部連載了三年的小說,那你就和主人公一起長了三歲。這三年間,你和主人公一起拜師、修煉、打敗對手并抱得美人歸,并且除非故事完結,否則你根本無法預測之后會發生什么。

《尋秦記》雖不是網絡小說,卻明顯具有這種高開放度和低嚴謹度的特征。原著里,項少龍穿越到秦國是完全無目的、無計劃的,是因為他在酒吧打架事件中展現了強健的體格,因此被科學家選中,成了時空穿梭實驗的試驗品。
穿越到秦國后,他以隨波逐流的生活態度接受眼前的一切,甚至因為一個個投懷送抱的美女,而喪失了返回現代的欲望。
可放到連續劇里,故事可就不能這么整了。連續劇有固定的篇幅,有限的篇幅得完整說完一個故事,這就要求無論原著小說多長、長什么樣,改編成電視劇后都得有一個核心矛盾,主人公得有個明確目的。

美國作家庫爾特·馮內古特有個著名的“寫作八法則”,其中一條就是“任何一個角色都要有個明確的目的,哪怕只是要一杯水”。
例如,《甄嬛傳》里,甄嬛的目標從“嫁個好男兒”到“不被人欺負”再到“登上權力的頂峰”,這個目標隨著她的個人成長軌跡一直在變動。
《瑯琊榜》中,梅長蘇的目的則從頭到尾都是“輔佐靖王,直到他登上王位”,之后的一切策略,也都圍繞著這個目的調整和執行。
觀眾追劇時,也常常會抱有明確的目的:這個人最后死了沒有?他們兩個到底在一起了沒有?這個壞蛋被繩之以法了沒有?
如果沒有核心矛盾和人物動機,所有的角色都在自說自話,劇情也就毫無意義、不知所云了。
為了擺脫這樣的囹圄,劇版《尋秦記》的主創把人物設定和前傳做了大刀闊斧的改編。項少龍不再是部隊里的登徒浪子,而是一個有固定女友卻恐婚的G4(即隸屬香港警隊的“要員保護組”)成員。

因為遲遲不肯結婚,讓女友另投他人懷抱,這讓科學家說服他做時空穿梭實驗時,有了一個強有力的理由:“如果真能穿越時空,你就能回到過去,挽回你和女友之間的感情?!?/p>

帶著這個理由穿越到秦國的項少龍,因為急于挽回愛情而有強烈的動機回到現代。他能否回到現代也成了觀眾追劇時最關心的問題。


許多小說的原著黨看了連續劇后大為不滿,質疑電視劇改編太多、人物減少或合并太多。
但電視劇若忠實地復制小說,恐怕只會凌亂不堪,更何況和帶著明確目的的電視觀眾不同,小說讀者并不關心項少龍是否能夠回到現代,因為原著小說中的項少龍自己也不關心這個問題。
盡管故事情節和原著小說有所背離,但劇版整體還是忠實于原著精神的。
和當前大部分以吊絲逆襲為主題的男頻網文不同,《尋秦記》帶有一定的精英主義傾向。原著小說中,項少龍不但是頂尖部隊的精英分子,同時還是搏擊冠軍,深受性感美女們的青睞。年僅二十歲就已在部隊打遍無敵手,稟賦異于常人。



這和《神雕俠侶》中,古天樂飾演的楊過頗為相似:楊過練武起步雖晚,但學武不久就秒殺同門的武氏兄弟,這不也是天賦異稟的體現嗎?
除精英主義意識外,小說中對人物強壯體格以及打斗場面的描寫,都體現了尚武精神。而在劇版中,雖然項少龍擅長槍械和搏擊,但剛穿越到秦國時,卻因為不擅長用劍而屢次在打斗中處于下風。這也體現了主創的思慮周全,并不為取悅觀眾而給人物扣上不合理的光環。

對于一部作品來說,邏輯統一是多么重要的事兒,不合理的事物容易讓人產生懷疑。而一旦產生懷疑就容易抽離和跳戲。
小說改編成電視劇,還有另一條要則“盡量用全知的視角說故事”。
如今很多長篇網絡小說敘事時喜歡用第一人稱,即便使用第三人稱敘事,也會用第一主角的視角看問題,其效果和第一人稱敘事無異,都屬于有限的認知。
電視劇的受眾相比小說而言,要廣泛得多。男頻網文改編的電視,受眾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女性觀眾。
讀《尋秦記》小說時,讀者無論男女,都會不自覺地將自己代入項少龍角色中。但在觀看電視時,女性觀眾也許會帶入烏廷芳、秦清、趙倩公主這些女性角色中。這就要求每個角色不一定要像主人公那樣戲份吃重,但一定要立體、有血有肉。

同時,電視劇有意將原著中大段只取悅男性觀眾的風流快活的戲份刪除。這種“全知”視角不但更易呈現眾多豐滿的角色,也能讓觀眾看到一個更為立體和合理的世界。
比起忠實地復制原著,理清線索才重要,清晰地把不同線索構筑的世界呈現出來更重要。
喜歡卷福的觀眾,肯定不會是因為他最貼近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況且大部分的電視觀眾,其實是沒讀過原著小說的。
至于對代入主人公情有獨鐘的親,或許電腦游戲會是更好的選擇。據我所知,《尋秦記》是有游戲的,只是評價不高,因為3D的打斗場面寒磣得像廣播操而讓代入感大打折扣。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