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為啥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名為“墨子”? 墨子何以成“科圣”?

黃焦風
2016-08-16 08:19
來源:澎湃新聞
? 文化課 >
字號

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8月15日,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被命名為“墨子”,之所以起名“墨子”,是因為墨子最早通過小孔成像實驗發現了光是直線傳播的,第一次對光直線傳播進行了科學解釋——這在光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條原理,為量子通信的發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墨子還提出了某種意義上的粒子論。光量子學實驗衛星以中國科學家先賢墨子來命名,體現了中國的文化自信。

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

“墨子”上天是中國科學界的一大盛事。不過被稱為“科圣”、“中國科學家始祖”的墨子,尚不算廣為人知。距今2000多年的先秦時代,墨子及其所創立的學派墨家,與儒家并稱為“世之顯學”(《韓非子.顯學》)。然而經過秦火一炬及漢武帝時代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墨子學說一朝而斬,再無余續,在其后的歷時流轉朝代更迭之中,僅留存錄于正統《道藏》本的《墨子》53篇。《墨子》包含神學、政治學、經濟學、教育學、倫理學、哲學、軍事學、邏輯學、物理學、數學等跨門類多學科知識,堪稱“百科全書”,在彼時當世乃至后世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絕無僅有的。盡管《墨子》散佚已多,今人通過僅存篇章,仍可一窺代表古代中國科學最高水平的墨家科技成就及其科學思想。

墨子

《墨子》的邏輯學。近代以來,國家積弱,列強環伺。西風東漸之下,有識之士思以西學救濟中學,積極反思以儒家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有一部分人認為,中國人歷來沒有意識到“邏輯”問題,思維方式講究中庸,“和稀泥”,故發展不出精密的哲思和科學。然而墨家邏輯學,在西方漢學界被稱為和古印度因明學、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著名的形式邏輯三段式可相媲美的“古代三大邏輯系統”。墨家邏輯學強調“以實正名”,對事物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概念范疇的“達、類、私”等,做出精確定義和演繹推論。

在“名實之辨”等古代經典辯學論題如“白馬非馬”(白馬不是馬)、“殺盜非殺人”(殺死盜賊不是殺人)上發展出極具特色的方法論。《墨子.非命上》中更提出以“三表”為法,來作為認識論領域辨析真與假、是與非、對與錯的判斷標準——“何謂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于何用之?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謂言有三表也。”即根據古書典籍圣人遺傳的間接經驗(本之)、根據普通老百姓日用生活的直接經驗(原之)、根據理論聯系實踐、言辭運用于實際的果效(用之)來判斷取舍是否得當、命題是否成立、觀念為真為假。

《墨子》的數學。墨子門徒中多小手工業者,稔熟圓規尺矩等工具的應用,墨子本人即是彼時一頂尖巨匠。他們由生產生活實踐及自身行業經驗中積累了大量數理知識,發展出對點線面、直圓方等數理概念的超前理解。《墨子.經上》曰:“端,體之無厚而最前者也”,“端”沒有厚度和長寬,同歐幾里得幾何學中對“點”的定義一致。又有《墨子.經上》曰“體,分于兼也”,《墨子.經說上》曰“若二之一,尺之端也”。這里講的是全集子集和充要條件。“體”為個體,“兼”為整體,“尺”相當于線,“端”相當于點,點與線的關系即是部分和全體的關系,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條件,后者是前者的充分條件。墨家還定義了方圓:《墨子.經上》曰:“方,柱隅四權也”,《墨子.經說上》:“矩寫交也”——方形就是用尺矩作出四個邊四個角相等的平面圖形;《墨子.經說上》曰:“圓,一中同長也”——圓形就是從中心到四周具有同樣長度的平面圖形。

《墨子》的物理學。主要有力學、光學等。力學方面,《墨子.經上》曰:“力,形之所以奮也”,力是引起物體運動狀態改變化的原因,此與伽利略和牛頓的觀察研究相同,卻更早了1800多年。光學方面,《墨子.經下》曰:影倒,在午,有端與影長,說在端”。《墨子.經說下》加以詮解,為“影。光之人,照若射。下者之人也高,故成影于上。首蔽上光,故成影于下。在遠近,有端與于光,故影窟內也。”——在陰暗的小屋向陽一面立墻,墻上開孔,人離墻不同遠近距離,則當人被陽光照射時,將會形成倒影。人上部遮擋光線,故成像于下部;人下部遮擋光線,故成像于上部。物距越遠像越小;物距越近像越大。此即為小孔成像的原理,墨家通過此實驗,證明了光的直線傳播。

《墨子》的軍事學。一般而言可將現存53篇《墨子》分為“墨論”、“墨經”、“墨守”三個大類。“墨論”記載墨子學說的核心教義,即“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葬”、“節用”、“天志”、“明鬼”、“非樂”、“非命”,統稱“墨學十論”。“墨經”主要為《大取》、《小取》、《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為墨學一“索引”、“字典”性質的文獻,墨家大部分的科技知識亦都包含在內。“墨守”為墨家學派的守御兵法,有《備城門》、《備蛾傳》、《備梯》、《備突》、《旗幟》、《雜守》、《備高臨》、《迎敵祠》、《備水》、《備穴》、《號令》。以墨子和大弟子禽滑釐之間的對話形式展開,詳細論述了防御戰爭中的具體技戰術和非攻止戰的戰略思維。墨家反對面對強暴采取消極不抵抗的奴隸思維,提倡不放棄武力的積極的和平主義思想,墨子本人及其弟子就曾多次親身參與到幫助弱國抵御強國侵略的自衛反擊戰中。“墨子兵法”與《孫子兵法》,一守一攻,并稱為軸心文明時代世界古代軍事指揮藝術之“雙峰”。

墨子(明刊本)

墨學為何會中絕?“科圣”何以無傳人?此誠為國史千古謎題。除上文提及的暴秦思想鉗制及漢武一教獨尊等因素,尚有其他原因。有人認為墨家“兼愛”理想脫離實際,背離人倫,為一凌空蹈虛之烏托邦;有人認為墨家“非攻”思想及其建制成型的集團化、武裝化的組織模式,直接威脅到統治階級的利益,故被絞殺;有人認為墨家“以自苦為極”,尚儉太過。這種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墨子雖能獨任,但天下人難行。筆者傾向于一種觀點,即在儒家言說傳統下的古代中國,“重農”思維深入骨髓,社會普遍輕視工商階層、工匠階層或小手工業者的生產生活經驗及智慧,目之為“奇技淫巧”、“尚功用而慢差等”。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荀子之辟墨,亦多源于此認識。是故古代中國在儒家影響下能夠發展出十分繁復的應用倫理和生活哲學,卻因缺乏“墨學之維”而發展不出精密的理性思辨和抽象思維。

清末民初以降諸國人,痛感儒家文明無法振衰弱起弊,于是轉而尋求墨學的文化資源,希望把墨家勇武剛強、兼愛非攻的學派性格,融入衰朽孱弱的民族性格中。故有梁啟超、方授楚等學者力倡墨學,掀起第一波墨學復興思潮,發出“打倒孔家店,樹立墨家店”的呼聲。他們認為墨子學說中所包含的科學理性精神,同西方文明若合符節,足以同西學等量齊觀,甚至有人提出“西學墨源說”等。而今觀之,這一批學人以墨學接引西學的會通之路,或有偏頗極端之處,但他們“急其先務”、“先質后文”的濟世救時精神,倒與墨子“摩頂放踵以利天下”的大義,暗合冥契。

當下中國,第二波墨學復興思潮方興未艾,香港墨教協會、深圳墨門書院、中國墨子學會等墨學復興團體逢時而生,《墨攻》、《秦時明月》等墨家元素文化產品紛紛涌現。由潘建偉院士發起的,北大饒毅教授、中科院蒲慕明院士、王飛躍教授等國內國際頂尖科學家所組成的科普論壇“墨子沙龍”,對在年輕群體中普及科學知識,培養科學精神,實有正面作用。看來“墨子”不但上天了,還實實在在的落在地面上,此足證《墨子.大取》之放言:“天下無人,子墨子之言也猶在!”

著名西方漢學家、中國科技史學者李約瑟曾贊嘆:“墨家的科學水平,超過了整個古希臘!”須知歷史留下的不盡都是精華,淘汰的不盡都是糟粕。可以說墨子學說未能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實乃國史上一大悲劇。設若墨子學說能早一點為國人所重視,那么中國早一點開出“科學理性”之花,倒也未可知。

(作者黃蕉風系香港墨教協會主席)

上海文藝評論基金特約刊登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耒阳市| 东兴市| 林甸县| 山丹县| 瑞金市| 竹北市| 宁国市| 保山市| 淮北市| 玉林市| 绥德县| 昆山市| 临澧县| 阿勒泰市| 黑山县| 墨江| 邛崃市| 凤翔县| 张北县| 陈巴尔虎旗| 西吉县| 德令哈市| 鸡泽县| 内丘县| 乌海市| 连城县| 十堰市| 卢氏县| 百色市| 金堂县| 临颍县| 绥棱县| 霍林郭勒市| 石楼县| 曲松县| 文昌市| 商丘市| 夏津县| 勃利县| 察哈| 麻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