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曠視科技切入智慧物流賽道:AI商業落地新探索
“AI四小龍”之一的曠視科技最初被廣為知曉的名字是“Face++”,彼時對這家公司的印象還是一家人臉識別算法公司。然而光靠人臉識別領域的技術優勢卻很難構建商業模式的護城河,曠視科技正另辟蹊徑,通過算法與機器視覺,探索智慧物流。
2021年9月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委員會2021年第66次審議會議披露,曠視科技(Megvii Technology Limited)科創板上市首發獲通過。據其招股書,曠視自我介紹為“一家聚焦物聯網場景的人工智能公司”,以物聯網作為人工智能技術落地的載體,通過構建完整的AIoT產品體系,面向消費物聯網、城市物聯網、供應鏈物聯網三大核心場景提供經驗證的行業解決方案,實現人工智能的商業化落地。
三位技術背景(印奇、唐文斌、楊沐都曾就讀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實驗班“姚班”)的創始人似乎找到了彌合AI與業務場景之間鴻溝的路徑。
10月26日,曠視科技在CeMAT ASIA 2021(2021年亞洲物流展)上正式發布了3A智慧物流解決方案(AS/RS+AMR+AI),向外界介紹其在物流賽道的最新進展和成果。
曠視為何選擇進入物流賽道?
作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曠視為何選擇進入物流賽道?曠視高級副總裁、物流業務事業部市場與戰略中心負責人陸建萍解釋背后的邏輯,“曠視進入物流賽道,是想用AI技術去賦能物流領域。未來,整個智慧物流賽道一定是與AI深度融合的,因為單體智能、群體智能與場景智能一定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商業模式的迭代、客戶痛點的不斷出現,使得數據在現在越來越成為一個企業的資產,而海量數據的產生一定會需要AI的算法去實時地反應。從這個角度來看,唯一能改變這個行業的一定是AI算法與AI視覺感知,整個彈性供應鏈在整個倉庫需要變成一個自我感知、實時反應、動態調優的狀態。無論是設備的實時調配還是人效,曠視在整個鏈條上是有一定優勢的,”陸建萍表示。
那么曠視要如何搭建智慧物流業務團隊?據曠視副總裁、物流業務事業部管理中心負責人王銀學介紹,曠視物流業務團隊方面有‘442陣型’的說法:40%的員工是做人工智能的技術人才,40%的員工是對行業有深度理解的業務老兵,另外20%是配套服務團隊。
在談及行業需求面臨差異化、定制化的問題時,陸建萍進一步解釋了未來深入行業的具體思路,“當我們說針對不同的行業去打造不同的方案的時候,并不代表這都是定制化的。整個物流行業這么多年以來其實也可以說是一個定制化工程的項目,我們現在也正嘗試著未來將解決方案作為一個產品來做。現在整個項目周期少則1年,多則3年,時間拉得越長客戶成本越高,面臨的風險以及不確定性越高,因為現在整個商業模式的迭代是非常快的。所以,目前我們嘗試做的更多的是一些標準化的工作,是基于用產品的思路去做軟硬一體解決方案的戰略。”
“同一個行業其實是有相通的地方的,當我們說這個解決方案有差別的時候,它是針對不同的行業,比如醫藥行業跟鞋服行業的訴求是不一樣的。但在醫藥行業,比如醫藥流通、醫藥制造、醫藥零售,這些訴求也是有相通之處的。我們所嘗試的是為某一個行業去打造標準化的解決方案,無論是硬件的標準化、軟件的模塊化還是未來的可擴展性。”陸建萍說。
AI如何賦能當下的物流領域?
“消費端的變化帶動生產端變化,現在2C的業務越來越多,包括大家對電商的理解,對訂單響應及時度的預期變化,以及訂單越來越碎片化的趨勢,導致行業對物流配送中心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低成本升級迭代的需求越來越高。”曠視智慧物流解決方案中心負責人對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表示。
如何配置更柔性的解決方案,降低對剛性設備依賴成為每個有大量倉儲和物流需求的公司所要考慮的問題。
3A智慧物流解決方案即將視覺感知、算法優化等AI技術與AS/RS立體存儲系統、AMR(Autonomous Mobile Robot,自主移動機器人)系統相融合,通過智慧物流操作系統曠視河圖進行整體調度,將傳統AS/RS自動化物流系統與新興AMR柔性物流系統接口打通,同時憑借曠視的底層AI技術,將視覺感知和算法賦能倉儲物流。
AS/RS(Automated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自動存取系統)即通常所說的自動化倉儲系統,由高層立體貨架、堆垛機、輸送系統、信息識別系統等組成,從而能充分利用存儲空間、防止不良庫存、進行庫存管理等。
“AS/RS這個自動存儲解決方案是適合于SKU(Stock Keeping Unit,庫存管理單元,是產品的唯一字母/數字代碼)種類比較少、批量比較大、快速進出貨的需求。但現在隨著電商發展及海量訂單的出現,多SKU的訂單的及時性需求等就催生了以AMR為代表的柔性的機器人解決方案,”陸建萍表示。
對于這個行業變化直接給物流配送中心造成的影響,曠視高級副總裁、物流業務事業部機器人產品部負責人王宏玉表示,“從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來說,之前的物流我定義叫傳統物流,特點就是取一件貨,然后設備唯一、路徑唯一、任務只能串行,比如一個堆垛機排了一堆任務,前面卡住后面就得等著。柔性物流的特點是取一件貨,設備不唯一、路徑不唯一、可以多路并行。”
王宏玉繼續闡釋柔性物流為何需要AI,“柔性物流離不開AI的算法,因為柔性物流具有的多任務、設備不唯一、路徑不唯一等特點,復雜度指數級上升,帶來很多具體的問題,如果不能解決交付就會成為最大的問題。然而這些用傳統的思維已經很難解決的問題,通過AI的算法就能很好地解決。”
比如柔性解決方案中會需要很多靈活的移動機器人,那么多車運行中不可避免發生擁堵,通過機器學習的算法就可逐漸拆解擁堵,讓現場很快地運行開。
王宏玉舉例,“我們做的某家新能源領域的頭部企業的項目,它每天的產能是230萬塊太陽能硅片,生產速度非常快,一旦有擁堵可能很快就會造成大面積擁堵,所以需要預防。這需要AI算法預測可能的擁堵,提前去拆解,防止大面積擁堵。因為一旦大面積擁堵,車會互相遮擋,被遮擋的路徑可能就超過50%,這時候車就會都迷路。”
在亞洲物流展會現場,曠視展出了國藥控股廣州有限公司的廣州物流中心的改造方案,據介紹,這個物流中心的數智化升級是在不耽誤生產的前提下完成的,升級后的物流中心整體效率提升25%,作業完成時間提前2小時,未來五年將節約上千萬元成本。
據了解,曠視目前已簽約項目超過200個,包括醫藥、鞋服、食品冷鏈、智能制造等行業客戶。
曠視“AI+物流”產品有哪些?
目前,基于機器視覺算法、機器人控制算法,曠視已經研發了20多款智能物流裝備,貫穿倉儲物流的入庫、存儲、分揀、出庫等核心環節。本次CeMAT展中,曠視介紹了二維碼導航潛伏式AMR、激光和視覺SLAM導航AMR、激光SLAM導航叉車AMR、智能圓形播種機、自動裝卸系統、3D視覺揀選機器人、人工智能Miniload,以及包括單據信息識別系統、紙箱信息識別系統在內的醫藥行業AI視覺感知解決方案。

曠視智能物流設備

曠視智能圓形播種機(訂單分揀是倉儲作業中最復雜、作業量最大的環節,智能圓形播種機可解決傳統揀選過程中的揀選密度低、每批次行走距離遠、訂單揀選效率低等問題,從而更好地適應海量復雜訂單的作業需求)

自動裝卸系統(作為物流自動化的最后一個環節,托盤側裝自動裝卸一直是業界難題,為此曠視結合視覺算法,研發托盤側裝自動裝卸系統。該系統適用于食品、先進制藥業等生產領域中貨物外運裝、卸車環節。)

3D視覺揀選機器人(借助曠視自研的3D目標檢測、6D位姿估計算法,3D視覺揀選機器人的效率更高,運動軌跡更柔和,基于算法還可以自行腦補畫面,10分鐘即可完成人工2小時的數據采集工作)

人工智能Miniload(運行速率可達360米/分鐘,且具備軌道異物識別、貨物盤點等功能,提升作業安全和效率,可支持小型倉庫中多樣化的物流場景,實現密集存儲、快速揀選與發貨)

醫藥行業AI視覺感知解決方案(基于入庫復核的行業痛點,曠視開發了藥品、單據、紙箱信息識別系統,實現文字、數量、種類的信息識別,準確率可達99.9%。包括單據信息識別系統、紙箱信息識別系統在內的醫藥行業AI視覺感知解決方案,能準確識別和記錄藥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批號標識等信息,大幅提升藥品管理的精度和效率)
曠視認為,AI和IoT的融合,是未來十年最重要的創新機遇。AI是產業數智化的核心能力,IoT是關鍵落地場景,兩者的融合是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的具體體現,將有力推動實體企業數智化升級和新產業新模式的誕生。
曠視高級副總裁、物流業務事業部總經理徐慶才表示:“2021年,人工智能與物流進一步融合,正在引領新一代物流技術的發展方向。人工智能技術不僅會讓單個設備和應用更加智能、柔性,整個場景效率更高,還將推動物流行業從勞動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行業轉變,帶動整個產業的優化升級。憑借領先的AI底層技術、創新的AIoT產品體系、技術創新和行業經驗雙輪驅動的業務團隊,曠視將通過3A智慧物流解決方案助力企業數智化升級,以提升整體供應鏈的成本效益和靈活性。”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