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讀丨26歲,一個人備戰冬奧會,晚了嗎?
26歲,一頭卷發,十足的活力,在雪上不斷跳躍翻飛,眼神放光……
最近我頻繁在各個社交平臺刷到這個視頻。主人公張嘉豪,17歲才開始滑雪,沒有專業團隊,沒有年齡優勢,沒進國家隊,卻向北京冬奧會的賽場發起了沖擊,只身輾轉半個地球參加積分賽,贏下一金一銀二銅。在他離夢想越來越近的時候,突然受到了很多人關注。
他說,“如果你有一件特別喜歡的事情,有一個夢想,你一定要去嘗試。因為此時此刻就是你最好的時機,是你最年輕的自己。”
張嘉豪的追夢之旅令人震撼,是因為他用一種近乎做“白日夢”的方式,敲打著現代人沉睡的內心。不管能不能在北京冬奧會見到他,他的故事已經是一個成功的正面教材,一個完美的勵志“劇本”。
故事也指向一個永恒的母題:關于人們該如何找到喜歡的事業,找到人生的意義。這個母題在不同年代以不同面貌出現,每一次都能激起人心里的漣漪。
記得有一本暢銷多年的心理自助讀物叫《世界盡頭的咖啡館》,講了一個疲憊的中年人在旅途中找到“PFE”(Purpose Of Existing,存在的意義)的故事。這本濃濃雞湯味的小冊子,原本是作者根據自己經歷改編、自費出版的“私人日記”,沒想到發行以來大受歡迎,風靡全球。可想而知,全世界有多少人和作者一樣都在遭受心靈風暴,每天想從枯燥不堪忍受的生活中逃離,又不知道該去向哪里。
人為什么而存在,不僅籠罩哲學世界,也籠罩著普通人的心靈。
我的研究生同學好像很知道什么叫干自己喜歡的事業,什么叫人生的意義。一個同學因為愛織染,經常去少數民族地區搞采風,最后開了一個專門教人扎染的工作室;另一個同學,因為喜歡中醫,直接去從事了理療行業,真上手實操的那種,還干成了店里的活招牌;還有一個同學,因為愛看國外小說,只身去了深圳專門翻譯小說的公司,每天讀不完的書,據她說公司氣氛非常好,小伙伴們都是愛書之人,非常單純,完全沒有“辦公室政治”的煩惱。她們不太在乎什么學歷的人應該做什么工作,不太迎合社會和家人的期待,自己對什么感興趣就去鉆研什么。畢業八年了,她們的狀態一直很在線,很少流露“打工人”那種普通的焦慮。對了,她們還都義無反顧地單著身,簡直太酷了。
每次黑著眼眶熬著夜的時候,我也會忍不住自問:我現在干的工作是自己真正喜歡的嗎?為什么總感到對生活失去激情?為什么會因為一個“雙十一”研究起完全用不著的Excel表?我的人生正在被虛度嗎……然后就會有張嘉豪之類熱血人生故事出現,徹底將我擊潰。
從那些能讓你起雞皮疙瘩的事情中找到所愛,抵制不正當物欲的干擾和誘惑,把握周遭環境“正向海浪”,以及有計劃地循序漸進……成功找到意義的人,其實已經告訴了我們問題的答案。你既不需要明天就去老板辦公室掀桌辭職,也不需要當下立刻清空購物車,只要下定決定開始過有意義的人生,改變就會發生。
或者不要說得那么宏大,仔細回響一下我們不甚成功的人生,從記憶里搜尋一些雀躍的瞬間、感到滿足的時刻,馬上會意識到:干喜歡的事情,確實比較容易成功,容易快樂,甚至會運氣比較好。
現在,我和成功、快樂之間只差一個愿意去行動的我了。必須先重溫一下滑雪少年的話,對沖一下對行動的恐懼:“有一種內驅力,驅使我往前走,這個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