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學生赴英留學迅猛增長,未來或遭政策收緊
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報道,目前約有22萬名中國留學生在英國學習。在羅素大學集團中,每十個學生中就有一人是中國人,他們給該大學集團帶來近1/5的學費收入,每年約13億英鎊。格拉斯哥大學約1/3的學費收入來自中國留學生。利物浦大學在2019年約有1/5(5550名)的學生是中國留學生,給學校帶來約9000萬英鎊的收入。
中國留學生,顯然是這一收入來源的巨大貢獻者。這一局面會維持多久?
編譯 | 林若惜
編 | Chris_guo
近日,英國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Hepi)和英國大學聯盟國際部門(UUKi)發布了一份名為《國際學生對英國經濟的影響》報告,很是吸睛。
報告顯示,龐大的留學生群體每年為英國帶來了約288億英鎊(約合2500億人民幣)的巨大經濟收益,其中61億英鎊來自歐盟學生,227億英鎊來自非歐盟學生,非歐盟國家中,中國占主導地位,并且赴英留學人數仍然在增長。
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報道,目前約有22萬名中國留學生在英國學習。在羅素大學集團中,每十個學生中就有一人是中國人,他們給該大學集團帶來了近1/5的學費收入,每年約13億英鎊。格拉斯哥大學約1/3的學費收入來自中國留學生。利物浦大學在2019年約有1/5(5550名)的學生是中國留學生,給學校帶來了約9000萬英鎊的收入。
HEPI主任尼克希爾曼稱,“這份報告證實——高等教育是英國最大的出口收入來源之一。”而中國留學生,顯然是這一收入來源的巨大貢獻者。

與此同時,全球化智庫(CCG)與西南財經大學發展研究院共同研究編著的《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20~2021)》藍皮書指出,中國學生赴美留學人數或遇拐點,出國留學目的地多元化時代即將到來。
01
為什么是英國?
根據大學和學院招生服務中心(UCAS)發布的最新數據,中國留學生申請入讀英國大學本科的人數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從2011年的9660人到2020年24430人,上升了2.5倍左右。從中國留學生占總申請人數的比重來看,2011年占比為1.4%,2020年占比為3.7%。
可見,英國成為中國留學生的熱門選擇。
2011-2020年中國留學生申請英國大學本科的人數(單位:人,%)

▲圖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赴英國留學的中國學生人數遠超其他國家,一方面是源于中美關系日趨嚴峻,讓更多留學生將目光轉向了英國;另一方面也跟英國政府近年來友好開放的留學政策有關。僅在疫情期間,很多英國大學采用降低學費和降低門檻的方式吸引留學生。
眾所周知,英國大學收取英國本地學生的學費不高,但是國際學生的學費卻大致相當于本地學生的三倍。疫情期間,為了應對生存挑戰,很多英國大學以低價吸引學生,以華威大學為例,該大學現已支持使用雅思、托福、PTE和Duolingo申請,并將為學生減免所有的語言班費用,改為線上授課。
為了吸引國際學生,華威大學今年還新增了一大批獎學金名額,此前的媒體報道中,稱在7月底前接受的offer中,學校會隨機抽取學生獲得30%-50%的學費減免;商學院和經濟學院更是為學生提供了50%的學費減免機會。
疫情雖然嚴重,但是學費便宜了,所以從經濟角度看,疫情給更多普通家庭帶來了去英國留學的機會。
此外,疫情期間,英國有些大學還降低了入學門檻。
?南安普頓大學宣布可以接受除雅思之外的多鄰國(duolingo)考試成績,并且會為需要考試的學生申請10%的折扣。
?布里斯托大學語言班的雅思成績進行了調整,由原本的7.0(單項不低于6.0)降低為6.5(單項不低于6.0)。
?伯明翰大學表示,考慮到新冠疫情對學生的沖擊,擬將本科課程的A Level錄取要求下調,從而確保自己的生源不會受到影響。原本要求成績達到AAA的課程,學生以AAB的成績也可以入學了。
用更少的錢,用更低的標準可以讀更好的學校,自然吸引了大批學生前往英國留學。
除此之外,為了不損失海外留學生,尤其是中國留學生帶來的巨額收入,疫情期間,英國多所頂尖大學包機來華接走中國學生。
據悉,自疫情暴發以來,超過50所英國大學——包括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布里斯托爾大學和埃克塞特大學等屬于羅素大學集團的名校,已經包了四個航班,接送約1200名中國學生,保證他們可以及時入學攻讀學位。
報道稱,這些大學擔心,從海外留學生那里獲得的收入可能會因為學生行程受阻而受到影響,這些學費收入可能超過10億英鎊。
而在留住學生方面,英國政府也在逐漸放寬限制。除了恢復PSW簽證以外(國際學生畢業后可以留在英國兩年工作),自2021年1月起,英國開始實施新的積分移民制度,一系列政策的出臺,都使得去英國留學的性價比更高,國際學生趨之若鶩。
畢竟,對英國當地而言,“國際學生的經濟效益”是頗為可觀的,不僅包括學生支付的學費、異國生活成本、朋友家人的跨國訪問,還有以上支出在整個經濟體系中的后續連鎖效應(即間接和誘發效應)。
據報道,一個典型的歐盟學生,給英國經濟帶來的總收益估計約為94000英鎊;而一個非歐盟學生帶來的收益約為109000英鎊。國際學生為每個議會選區的英國經濟貢獻了4000萬英鎊,相當于為每個居民人口貢獻了390英鎊(計入所有成本后)。
難怪London Economics 合伙人 Gavan Conlon 表示,“英國脫歐和新冠疫情為英國經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而國際學生預示著巨大的經濟增長機會,英國政府應盡一切努力進一步發展這一重要的出口市場 。”
對此,HEPI主任尼克希爾曼則表示,“當下英國政府的國際教育戰略目標是,到2030年每年至少吸引60萬國際學生。”

看起來,中國學生赴英留學的前景頗為廣闊。但是這種光景,到底能維持多久呢?
02
世界在變化,未來留學選擇應更加多元化
據BBC報道,今年3月,英國首相約翰遜胞弟、曾任英國大學、科研與創新部長的喬·約翰遜勛爵(Lord Jo Johnson)與一些英國學界專家一起主筆撰寫了一份名為《中國問題》的調查報告。
報告稱,2000年,中國和英國研究人員合作的學術論文總數為每年750例,占英國總數的大約1%。但是到了2019年,這一數字已經增長到16267例,占英國研究產出的大約11%,許多有重大影響的課題——包括與科學、技術學科有關的研究中,超過20%涉及與中國的合作。
報告認為,中英合作研究、在英中國留學生人數的迅猛增長,導致英國對中國合作伙伴的“戰略依賴”。
縱觀中美關系為留學帶來的影響,就不難推斷,未來英國未必不會如美國一樣,開始實施留學政策緊縮,或者對中國留學生的學科審查或者限制。
事實上,自從2020年10月開始,英國政府已經開始審查涉及安全的科學領域。由此,英國大學中的大批外國研究生、特別是中國學生在選擇敏感技術專業方面將會遇到審查和限制。
報告顯示,廣泛審查涉及的敏感專業包括“先進常規軍事技術”,諸如飛機和網絡方面的專業,還包括人工智能、化學、物理(包括核物理)、數學、計算機科學和廣泛的工程科目,諸如材料學、機械工程、航空航天工程、化學、能源工程、礦物技術等。
這也就意味著,未來中國學生在選擇是否前往英國留學,或者是否要選擇這些專業的時候,都要抱持更為審慎的態度。在形勢變化如此頻繁的當下,中國留學生依舊要做好多種準備。

全球化智庫(CCG)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20-2021)》藍皮書指出,中國赴美留學生人數已經出現拐點,未來留學選擇將進一步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這種多元化,將不僅僅是區域選擇的多元,也是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的多元化。
伴隨著“網課留學”“中外合作辦學”等新方式的興起,以及從“學歷論”到“視野觀”的轉變,在多變的世界中,海外留學的選擇將會更豐富,而學生和家長要做的,就是以一顆隨時應對變化的心,去面對未來的種種未知與可能。
參考資料:
1.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to the UK economy London Economics
2.英國大學被指“依賴中國” 政界學界擔憂“受人施者常畏人 BBC中文
3.憂失巨額收入 英國多所頂尖大學包機接中國留學生 環球時報
4.2021年英國留學市場現狀和競爭格局分析 前瞻經濟學人
*本文配圖來源于網絡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