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對話王旭明:真語文不是流派,教學方法要符合語文教育規律
“這個月(8月)10號,我要做第八次肝癌的手術了,我教書已經有59年,但一直沒有離開講臺。”8月6日,全國真語文系列活動天津站的第一堂課上,78歲高齡的賈志敏在開場白上這樣說。
賈志敏老師上的是真語文精品課。4年前,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聽了賈志敏的課,寫了一篇名為《終于,聽了一堂真語文課》的文章,“真語文”這一概念由此正式提出。
隨后,2012年11月,王旭明聯合全國12省市32校,發布了《聚龍宣言》,倡導求真務實的語文教學。2015年底,王旭明在名為《以求真務實精神促進語文教育健康發展》的文章中,再一次闡述了“真語文”的核心要求、基本要求和具體要求。
在8月6日的活動上,賈志敏講夏衍垂死之時,身邊的人大喊:“快去叫醫生!”這時夏衍直接坐了起來大喊:“不是叫,是請!”
“一字之差,天壤之別。”賈志敏說。由此開始講課文《推敲》。課后,賈志敏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他雖有重病,但離不開講臺。賈志敏坦言對于現在的小學語文教學并不樂觀,他希望語文老師能夠一字一句、從讀音到筆畫到句法細細講給學生。

“其實真語文不是流派,它是理念,這個理念的核心要求就是按照課程標準要求,用符合語文教育規律的方式方法去教學”6日,王旭明對澎湃新聞表示。
【對話】
澎湃新聞:你對真語文的理解是什么?
王旭明:我對真語文的理解就是在現有條件下,廣大語文老師應該怎么教?我們是國家的人民教師,不是個人的,國家的教師就要國家的標準來教,國家的標準就是語文課程標準,即 2011年教育部頒布的語文標準,這個語文標準對語文的定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所以我們的教學中就要注意怎么去統一,圍繞著這個講好真語文。
所以我們接下來希望從理念上能引導廣大老師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走上真語文之路。
澎湃新聞:真語文在理念方面已經很明確,具體的操作性經過這4年的打磨是否有比較統一和成熟的方式?
王旭明:這個很復雜,因為要涉及到課型的差別,不是說你這一有了上層理念,就會有教學實踐,所以我們一直都在摸索。今后真語文活動重點推出三類課型,一類是賈老師等一批語文教育大家的課,他們授課技巧高超,老到,是典型的真語文精品課。還有一類就是真語文示范課,強調方向、路徑,強調示范性、普及性和可學性,這類課盡管方法技巧上欠缺,但是屬于語文課。第三類就是研討課。真語文活動不著眼在培養培訓幾個語文專家,而在大多數語文老師的普遍提高。
澎湃新聞:現在最大阻力是什么,是教師資源的匱乏,還是其他的一些因素?
王旭明:最大的阻力還是行政,學校領導、語文老師、語文界內外觀念上的問題。我認為還是要調觀念、調方向,要沿這個方向走下去,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統一的方向。如果說得細一點,就是不要離開教材,教材是個例子,每一個老師都是拿教材上課,這和大師們不一樣。不要超越于教材,最基本是要完成教材的任務,教材是什么任務?就是課后的三道、四道練習題都要會做。
澎湃新聞:現在真語文也鼓勵教材的編者走上講臺是出于什么考慮?
王旭明:真語文的同事們都在努力當“四會人才”,即會編、會寫、會說、會講,我們的編寫人員中50%的能走上講臺,這是我們的一個理想目標。有過上課經歷的人可以更好地編寫教材。
澎湃新聞:真語文從教學觀念到教學實踐都如你講得那樣行之有效的話,為何推廣起來那么難?
王旭明:我們國家從1949年到現在,語文學的教育始終處于各種各樣爭論、學派流派當中,到現在為止有幾十種流派。比如一些老師認為詩重要,就提出詩意的語文,要把語文講得像詩一樣;有的老師認為情境重要,就穿插各種情境。其實語文不是流派,它是理念,它不需要這些流派,就老老實實講好語文就可以。有的語文老師因為某一方面有成就,排斥其他的觀念,唯我這個方法獨尊,把我這個方法神圣化、絕對化,形成一種流派,還排斥其他一切的,這就有問題。所以復雜的種種原因,有社會的原因,有語文界內部的原因,有語文界外部的原因,有社會的原因等等。
澎湃新聞:現在很多語文老師都在試圖摸索一種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希望能夠速成、能夠馬上見效。
王旭明:錯就錯在這了,這就是不懂教育的人都在做的一種努力。沒有最好的辦法,只有最適宜的辦法,很多大師不去了解學情,聲稱不管什么樣的學生,上來我就把我自己的教學理念灌輸給學生,是不太對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