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主流網絡視聽崛起,開啟主流價值社交傳播之門
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中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9.44億,占全體網民的93.4%,其中20~29歲年齡段網民對網絡視頻應用的使用率最高,達97.0%。由此可見,網絡已成為青年用戶視聽消費的主要平臺。
青年人在網絡上看什么呢?并非完全是搞笑、綜藝、娛樂類內容。近年來,《山海情》《覺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國》《巡回檢察組》等大量主旋律劇集,已實現網絡平臺與電視臺的同步播出,網絡成為其觸達青年觀眾的主要渠道。

《山海情》劇照
不僅主旋律劇集成功“觸網”,傳播黨史國史、弘揚真善美的電影、紀錄片、短視頻,在網絡平臺上的傳播效果也越來越好,并引發了廣泛的話題討論。以網絡視聽平臺優酷為例,該平臺上的主旋律內容播放人次高速增長,2021年月均播放人次近9億,分別是2020年、2019年的1.2倍、5.4倍。
我們把這類遵循網絡傳播規律、貼近青年觀眾審美、反映時代主流價值、以新媒體為主要傳播渠道的視聽作品稱為新主流網絡視聽作品,它涵蓋網絡劇、網絡電影、網絡綜藝、網絡紀錄片等不同形態。
既不像早期網絡視聽作品那樣過度娛樂化甚至徘徊在低俗的邊緣,又不像傳統主旋律作品那樣說教意味濃厚,新主流網絡視聽作品使用充滿人文關懷的敘述方式和修辭話語,讓主流內容傳達年輕化、精品化,讓觀眾看得懂、喜歡看,在此基礎上高效完成主流價值的輸出。
新主流網絡視聽作品的創作,來自對受眾精神需求的深邃洞察,來自對文化價值的深入思考,來自對社會潮流的前瞻瞭望。比如,重大現實題材作品《功勛》,講述8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的故事,以單元劇的方式“并軌”展現功勛模范精神,又“分述”每位人物的高光時刻,讓英雄的崇高精神契合新的時代表達。《這!就是灌籃》《拳力以赴的我們》《這!就是街舞4》等網絡綜藝,呼應社會主流審美需求,自覺抵制“娘炮”畸形審美,展現具有陽剛之氣的力量美與不懈拼搏的奮斗美,為正向引領青少年開辟出新通路。
新主流作品崛起的意義不僅在于革新了傳統主旋律作品的話語方式,更在于開啟主流價值社交傳播之門,賦予主流價值“爆炸式”的傳播力、影響力。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網絡平臺的“可供性”讓新主流網絡視聽作品成為創作者、生產者與觀眾共塑的文本,觀眾通過發彈幕、寫留言、跨屏分享等形式,與元文本深度互動,不斷延展傳播鏈條。

《功勛》之《袁隆平的夢》劇照
2021年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看到相關新聞視頻后,大量觀眾在相對集中的那一兩天里,同時通過網絡平臺留言區及彈幕發言:“一路走好,袁爺爺”“一輩子,一個夢,一件事”。這不僅是觀眾情感的表達,更是主流價值的社交式傳播。在“袁隆平去世”新聞視頻播放時,在網友們發布彈幕留言那一刻,尊重知識、尊重科學、崇尚英雄的價值觀念瞬間得到強化并獲得廣泛認同。因此,可以說新主流網絡視聽提供的不僅是內容,更是個人抒發情感的平臺,是群體間彼此尋求認同的表達場域,是特殊時期社會共情的陣地。
新主流網絡視聽作品往往與現實中的“紀念日”“節日”等重大時間節點形成較強關聯,從而可以打破時空限制長久在線并進行口碑傳播,推動主流價值的持續穩定輸出。比如,《覺醒年代》在優酷平臺長尾期播放量單日峰值分別是今年的6月14日和7月4日,與白玉蘭獎揭曉、高考等熱點事件日期相近,其長尾期獲得的流量達熱播期日均流量的107%,遠高于其他劇集占比。劇集加深了年輕觀眾對歷史的認知,很多人自發前往延喬路、上海龍華烈士陵園獻花留言,《新青年》周邊文創產品也熱銷起來。在線上線下互動的過程中,作品想傳達的價值觀念很自然地深入了人心,甚至化為觀眾的具體行動。

《覺醒年代》劇照
總之,在互聯網這一廣闊舞臺上,新主流網絡視聽通過新的內容形態、新的情感表達、新的傳播渠道,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新的互動方式,推動了主流價值的社交式傳播,引領著網絡視聽創作的潮流,讓網絡視聽呈現出繁而不亂、多姿多彩的文化姿態。
(原文刊于《光明日報》2021年10月27日13版,作者王曉紅系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靜系中國網絡視頻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傳媒大學博士。)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