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國內首部3D全息話劇上演,阮玲玉將連續一月“現身”舞臺

上海著名配音演員劉家楨沒有想到,跨越80年的歷史時光,他可以和上海上世紀30年代的著名影星阮玲玉同臺互動。
8月5日晚上,作為2016上海市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財政扶持項目,中國首部3D全息多媒體話劇《都市往事——阮玲玉》在常德路800秀首演,以先進的全息投影的方式復活了這位默片皇后。來自上海電影制片廠的3D全息導演金牧野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該項目計劃用5年時間,“復活”包括阮玲玉、周璇、張愛玲、董竹君等10位上海灘名媛。
看3D版阮玲玉無需佩戴眼鏡

在2015年的央視春晚舞臺上,節目利用全息投影技術“分身”出4個李宇春,令觀眾嘖嘖稱奇。“全息投影技術也稱虛擬成像技術,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記錄并再現物體真實的三維圖像,不僅可以產生立體的空中幻像,還可以使幻像與表演者產生互動。”金牧野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因為李宇春現實存在,可以事先配合導演拍攝,來完成影像的記錄和提取,所以制作難度相對小一些,而對已經過世的人物進行3D全息制作,難度要大得多。
“鄧麗君逝世20周年,臺北舉辦了一場紀念演唱會,是由好萊塢特效技術核心所制作全息影像技術,讓鄧麗君‘復活’演唱。”金牧野表示,全息影像技術真正在民用和藝術領域的應用嘗試還不到十年,特別在國內,以前在一些晚會上的嘗試時間通常必須控制在5分鐘至10分鐘,而“阮玲玉”是國內技術團隊首次成功運用CG和裸眼3D技術結合的形式,將電影技術融入話劇藝術中,這支團隊之前曾完成過《大圣歸來》、《小門神》等動畫的3D制作。
“和鄧麗君不一樣,阮玲玉的影像資料完全沒有彩色的,即使黑白影片,留存的也很少,所以基本上等于重新制作。”金牧野介紹說,話劇中阮玲玉的3D影像是參考黑白影片和圖片,再運用電影CG技術,讓話劇演員事件把動作做好,然后進行動作采集和面部表情采集,將采集的信息連接到阮玲玉的面容和形體上。在3D影像完成后,技術團隊再通過全息投影技術,讓阮玲玉成功地“復活”在舞臺上。這是一種觀眾無需佩戴3D眼鏡的裸眼3D技術,原理是通過不同數量的投影機,把真實影像或事先經過制作并具有立體效果的數字影像均勻對稱地投射在成像膜上,經過光的衍射和折射,將三維畫面懸浮在實景的半空中成像,此次的3D投影可以180度觀看。
“光是阮玲玉的素材采集就花了三周時間,存儲了整整9TB的資料,使用了包括上海戲劇學院虛擬空間實驗室在內的高效數字合成實驗室。”金牧野說,制作“阮玲玉”這個CG人物,從動作采集到修正,再到后期的處理,金牧野所在麥地文化傳播團隊用了大約一年的時間。
最終,在話劇中出現并與劉家楨對話的“阮玲玉”可以達到每一個表情都活靈活現,當表演者點燃她手中的香煙時,她可以與表演者一起互動,隨著她扭動腰肢唱起“毛毛雨……”,也把觀眾真正帶入到舊上海的街景里。
張愛玲、董竹君等名媛被納入“復活”名單

“這部作品的成功推出和吸引觀眾的原因,除了題材上抓住了上海歷史文化的特色,還在于藝術與技術相融合的新形式創造。”上海戲劇學院教授丁羅男表示,“我們眼前的這位阮玲玉雖屬于數字光影的虛擬成像,卻有著一種記錄式的真實感。”
在金牧野看來,中國的3D全息技術其實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趕上與好萊塢的差距,但是,由于國內電視和電影行業比較浮燥,沒有時間來給一個團隊慢慢地磨出一個產品,因此他所在的團隊選擇了話劇這種傳統形式。從8月6日至9月5日,《都市往事——阮玲玉》將每天演出兩場,在他的計劃里,接下來將用這套3D全息技術,來制作一個上海文化的話劇系列。“上海長久以來缺乏在文化方面與它的經濟同等地位的東西,但從它滋潤過的其他兩個地區的文化,香港和臺灣,可以看出上海本身的文化力量是非常強大的。我們現在做的,就是重新把它找回來。”金牧野表示,話劇系列選取的角度,是用3D全息技術“復活”10位上海灘的名媛,目前已經確定的有周璇、張愛玲、董竹君等。
考慮到張愛玲、董竹君并非演藝界人士,因此目前留存下來的大都只是一些圖片,而罕有影像資料,金牧野坦言,資料采集和制作難度將會比“阮玲玉”系列更大,也希望能通過兩人的親友收集到更多的素材,然后爭取通過全息投影,讓她們可以真實地站在舞臺上,向觀眾講述自己的傳奇。
上海電影(集團)電視劇制作有限公司藝術總監、這部話劇的編劇徐頻莉坦言,高科技只是門檻,需要全息還原的,除了人物的形象,更有文化內涵。“上海不僅是一個時尚而又充滿生命力的東方之都,更是個有故事的城市。如果新技術革命代表這個城市一如既往的前衛,那這一個個摩登往事,就是這個城市最美好、高貴的血液。”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