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907大恐慌:救市還是救命,美國經歷了哪些關鍵時刻?
無論是救市還是救命,都是與時間賽跑。贏得時間,才能贏得行動的空間。因為遲疑而浪費時間,只會加劇危機。
危機來臨
在1907年,雖然農業收成不及1906年的大豐收,但既沒有出現農作物歉收,也沒有發生其他的自然災害。俗話說“天災人禍”,這場災難的動因,恰恰正是人的行為。就像2008年的金融危機,爆發于美國房地產行業;1907年,引爆這場災難的是一種叫銅的有色金屬。
市場普遍認為,導致銅行業崩盤的一個原因是下游需求的降低。一些需要大量使用銅的行業,比如電車運輸等行業,因為未能籌集到新的資本來擴展它們的業務,中斷了銅的采購,導致市場對銅的需求急劇萎縮。
一場危機的爆發,總有一個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的導火索。銅價的腰斬是市場自身供需調整的表現,波及到證券市場也是市場有效運行的必然結果,但是從一次市場波動演變成一場金融危機,觸發開關是一個叫海因策的兄弟和他們的朋友。他們就像是致命的病毒,和他們密切接觸的金融機構都跟著倒了霉。
就像一片雪花的重量可能會引發一場雪崩,當令人膽寒的危機到來時,可能僅僅只有一封電報作為預告。
從1907年10月初開始,美國銀行家約翰·皮爾龐特·摩根在弗吉尼亞的里士滿參加三年一度的美國圣公會大會。金融市場出現動蕩之后,摩根的合伙人將紐約的情形通過電報向他匯報,等大會一結束,摩根立即乘火車于10月20日(星期日)早上抵達紐約,直接去了他的辦公室。等候多時的合伙人,向他敘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并且預測說擠兌很可能在周一持續下去,而且恐慌注定會繼續蔓延,其后果的可怕程度難以想象,“以前的一切恐慌相比之下形同兒戲”。
摩根立刻采取了手段:10月20日當晚,摩根召集齊了兩批人馬,第一批包括他自己、第一國民銀行主席喬治·貝克和國民城市銀行總裁詹姆斯·斯蒂爾曼,三人組成了一個應對本次危機的最高指揮部。第二支隊伍是調查委員會,由摩根的合伙人喬治·W.珀金斯、貝克的助手、第一國民銀行副總裁亨利·戴維森和本杰明·斯特朗組成。
這6人將決定哪些信托公司拯救無望,應該破產;哪些信托公司尚屬健康,值得挽救。
10月22日,星期二:紐約人信托公司的崩塌
紐約最大的信托公司之一,紐約人信托公司,成為第一個受海因策兄弟牽連的信托公司。10月21日(星期一)收市以后,商業國民銀行終止了同紐約人信托公司之間的結算代理關系??偛貌闋査埂ぐ湍嵋剔o職。而力挽狂瀾的重任,則壓到了原來一直隱身在幕后的董事長福斯特·希金斯的身上。
希金斯非常清楚,他迫切需要資金的援助,而且是一筆相當大的資金。他只能求助于信托業的同行和以摩根為首的銀行業。
摩根左右為難。
他和紐約人信托公司的高管開會一直開到凌晨2點,始終也沒能拿出一個明確的救助方案,只好讓紐約人信托公司照常營業,并安排戴維森和斯特朗兩人去審查公司賬目。摩根告訴兩人說,如果他們發現財務狀況尚可,他將設法籌資維持該公司的正常運營。
但是一直到第二天中午,他們連一半的調查都沒有完成。在極其有限的時間里,斯特朗認為根本不可能做出判斷。最終,戴維森和斯特朗告訴摩根,他們無法確定該公司是否有足夠的資產作抵押以保證短時間內籌集到必要的貸款。摩根決定不提供救助,盡管查爾斯·巴尼是他的老熟人。
22日(星期二)下午2點鐘左右,紐約人信托公司在總計償付了800萬美元的存款之后,關門停業。等它再次開門營業,已經是1908年3月的事了。
這是斯特朗一生中第一次失敗的救助行動。他后來回憶說,他永遠都不會忘記那些在銀行門口排隊的人們,其中有的人還是他認識的,他們臉上浮現出的焦慮讓他如芒刺背。
10月24日,星期四:摩根出手救市
紐約人信托公司的崩盤,成為“1907大恐慌”真正的起點。
10月24日(星期四)早上,時任美國財政部長科特柳披露,2500萬美元政府資金將要存入紐約市各大銀行。受這個利好消息的刺激,股市高開。即便如此,不安的情緒依然彌漫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大廳里的放貸機構也許已經嗅到了火藥的味道,提前半小時開始放貸。貸款利率從50%一路上漲到100%,仍然被借款人一搶而空,各機構一共發放了六七百萬美元貸款。只有國民城市銀行非常負責,按照其平常的貸款慣例,每筆貸款5萬美元,利率為6%,向借款人群發放了250萬美元的貸款。但是這些努力淹沒在饑渴的借款需求中。
下午1點開始,放貸機構已經沒有任何資金了。紐約證券交易所總裁(蘭森·托馬斯)告訴摩根:除非資金馬上到位,否則紐約證券交易所不得不提前關門停業。摩根說,提前關閉證券交易所是不能考慮的選項,那樣做會徹底摧垮公眾的信心。摩根立刻給紐約各主要商業銀行的總裁們打電話。
下午2點,銀行界的總裁們都聚集在摩根辦公室聽后他的指令。摩根說他需要2500萬美元借給證券交易所,否則50家經紀公司就要關門。斯蒂爾曼答應說,國民城市銀行可以拿出500萬美元。幾分鐘后,摩根就有了2350萬美元。
距離收盤的時間越來越近,所有股票的價格似乎隨時都準備跌穿谷底。千鈞一發之際,摩根資金池的2500萬美元前來救場了。下午2點30分,這筆巨款運入了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交易大廳,并以10%的貸款利率進行放款。人們圍到貨幣經紀人的周圍瘋狂地借入資金。市場立即獲得了勇氣,股票價格瞬間開始反彈,市場終于穩定下來。10天以來,整個交易大廳中,人們的心情還是第一次這么興高采烈。
10月25日,星期日:摩根第二次救市
新的一天,焦慮依舊。
整個上午,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價一直起伏不定。昨天摩根資金池的2500萬美元經過續貸,展期到星期日(大部分都按20%的利率進行展期續貸)之后,市場再次陷入資金完全枯竭的狀態。
下午兩點半左右,摩根第二次出手。他發起的資金池又給紐約證券交易所運來了1000萬美元的救助資金。這筆資金按50%的利率放貸,很快就被經紀公司一搶而空。市場在收盤的時候已經陷入一片混亂。這1000萬美元中,大約有600萬美元是在市場交易期間貸出去的,其余的則在收盤之后。
除了摩根資金池以外,還有其他的一些大筆活期貸款也投入了紐約證券交易所。但是,其總和不及摩根資金池的規模。
今天的成交量遠小于昨天。星期四的成交量逼近100萬股,而今天,總成交量只有63.7萬股,遠遠低于正常的交易水平。原因是,紐約證券交易所要求所有交易都應當僅限于真正投資型的交易,經紀公司不得采用保證金交易的方式購買任何股票。這個建議得到了經紀公司的普遍響應。事后的結果表明,這種做法相當明智。
收盤的時候,幾乎所有股票的價格都出現大幅上漲。終結混亂局勢的因素有幾方面:資金池的到來緩解了資金緊缺的噩夢,進口黃金的消息安撫了人們內心的焦慮,經紀公司取消保證金交易的做法,減少了市場的波動性。
11月4日,星期一:“它是挽救恐慌的唯一對策”
連夜從紐約趕往華盛頓的蓋瑞和弗里克,又早早出門前往白宮與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共進早餐。讓人意外的是,羅斯福幾乎在一個小時之內就做出了批準收購的決定,這與人們印象中那個對資本充滿警惕、對壟斷絕不姑息的總統形成巨大的反差。
“羅斯??偨y是一個非常有氣度的人,一定會懷著同情和贊賞肯定這些人在過去兩周內展現出的寶貴品質。我們幾乎可以肯定這一點,而且在眼下的局面中,這種認可是非常重要的。”
羅斯福對這場危機的態度之所以會從1907年8月的一場“小雪”突然轉變成全力救市,也許是因為紐約經濟的基本面已經相當糟糕。
紐約勞工部1908年4月發布的一份報告稱,1907年的勞動力市場原本就不容樂觀,而10月份金融恐慌爆發后,勞動力市場迅速陷入嚴重蕭條,幾乎所有主要行業中,失業人數都大幅攀升。1907年年底,紐約州工會成員中,平均每3個人就有一個處于無業狀態。這些工會代表著約10萬名有組織的工薪族。面對如此嚴峻的經濟形勢,任何一位總統都會對所有的救市行動打開綠燈的。
11月6日,星期三:充滿希望的一天
華爾街本周主要談論的一個話題是,所有或者絕大多數信托公司投入紐約結算行懷抱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紐約銀行界已經有紐約結算行這樣的行業聯合組織,其價值已經在這次金融風暴中得到證實。人們認為這次金融風暴的一個教訓是,信托公司也應該建立類似的協會,讓它們永久地聯合起來,或者干脆讓這些信托公司加入紐約結算行,直接成為其會員。
這個行動有兩個層面的意義:金融層面和商業層面。雖然行動的出發點是金融層面,但行動的終點是商業層面。金融層面的意義是短期的,商業層面的意義是長期的。但問題在于,在恐慌期間,這兩層意義不是均等的,金融層面的意義遠遠大于商業層面的意義。
大恐慌直接催生了美聯儲的誕生。這也是后話,而在這值得紀念的星期三,所有的跡象都表明危機已經得到控制,金融界彌漫著寬慰和喜悅的心情。一場持續三周的恐慌終于消退,但是它的余聲依然在歷史深處回響。
……

《1907美國大恐慌》,黃春燕、史穎波 著,藍獅子圖書2021版
回顧這場危機,我們不難發現這樣一個規律:危機是從看見到看不見,再到看見的過程。
在未來的社會管理中,危機管理也許是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必修課。救市和救命的邏輯,被壓縮到極限的人的精力和斗志,在不同的危機中展示著相似的輪廓。
(作者黃春燕為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史穎波為長江商學院品牌研究中心原高級研究員,本文摘自《1907美國大恐慌》一書,澎湃新聞獲授權轉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