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的符號有哪些?留下50多座建筑的鄔達克算一個
大光明電影院、國際飯店、吳同文住宅、武康大樓……在上海留下了超過50個建筑項目的斯洛伐克裔匈牙利籍旅滬建筑師鄔達克,是這座城市不可磨滅的符號之一。
8月2日,由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上海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指導,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主辦的《符號上?!斔囆g遇見鄔達克》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展出,展覽將持續至10月16日。這是自2011年起,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連續第六年舉辦的城市歷史風貌主題展覽。



展覽通過“是城市塑造了我們、是我們改造著城市、城市因我們而生動”三個既獨立又互相依存的版塊,從學術、藝術、生活三個層面,以近30個展項,近百位參展人作品,在1000平米的展廳中匯聚成一次彰顯上海城市人文精神的,具有專業性、新穎性和思想性的城市主題展覽。
步入展廳,首先經過的是兩面等比放大的鄔達克建筑圖紙墻,原件由城市規劃建設檔案館收藏。第一部分“是城市塑造了我們”,觀眾可以通過展墻上的攝影作品、3D的建筑模型以及版畫等多種藝術形式了解鄔達克自1918年到1947年的29間在上海建成的50多個項目。上海硬筆畫研究會會長張安樸所繪的鄔達克建筑水彩畫在展出之余也捐贈給城市規劃展示館。展廳中心的環幕影廳外側是由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華霞虹領銜團隊梳理的鄔達克及其建筑年表,內部則由鄔達克在上海的建筑分布圖和概念影像組成。


上海之子-夢幻魔都
海上星韻(燙畫)

展覽的第二部分“是我們改造著城市”借助藝術的力量表達人們對于城市的想象。7位中青年藝術家,分別以雕塑、裝置、油畫、綜合材料、版畫等藝術創作形式,解讀和再現他們眼中的上海。在展廳的最后,作家陳丹燕帶領其團隊歷時兩年所做的武康大樓口述史項目,以都市人類學田野調查的方式為今天的城市書寫記憶,在這里以紀錄片的形式得以呈現。


拓片區
在最后的板塊“城市因我們而生動”中,廣告人邵隆圖將展覽從“城市”引向了“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在這里觀眾可以通過“新民攝友眼中的鄔達克建筑攝影賽”的獲獎作品,感受到普通市民對城市文化遺產的關注;可通過“符號上?!朽w達克建筑定向賽”的火爆場景,感受到這個城市的年輕一代對參與城市尋訪活動的熱情;可以通過紀錄片《城市更新之眼》,用更為理性的、直觀的視角,凝視在屬于6棟鄔達克建筑的白天和夜晚里發生的日常生活。這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人和事,真實地記錄了上海“城市更新”進程中的“時光片段”,也直觀展現了——我們日常生活的點滴將匯聚成這個城市的生動形象。參觀者還被邀請寫下自己心目中的“城市符號”。
一位外國的建筑師能夠在他鄉獲得矚目,并且在半多世紀后的今天持續受到關注,不僅有他本人的天分與勤勉,也有這座城市賦予的包容。此次展覽,是上海近年來首次將鄔達克現象與城市人文精神相結合的嘗試,剖析了上海城市文化對城市發展、城市生活乃至個人成長的深刻影響,也是第一次以“眾籌”方式集結了11位藝術家、7位導師、4支校園團隊、2個群眾性活動成果、近百位參展人作品,共同詮釋一個特定主體的城市歷史風貌建筑。
主辦方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展覽的初衷是想找尋上海的符號,并呼吁大家留存和傳承能夠代表上海文化的元素和記憶。為此,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將陸續推出系列展覽,每年一次,最終總結出8-10個能夠具有代表性的“上海符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