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蘇丹政變引發民眾抗議,專家:未來局勢將受內外雙重因素影響
當地時間10月25日,蘇丹過渡政府新聞部表示,該國軍人扣押了過渡政府總理阿卜杜拉·哈姆杜克、數名部長以及蘇丹主權委員會數名非軍方成員。領導此次政變的蘇丹軍方領導人阿卜杜勒·法塔赫·布爾漢隨后宣布,解散主權委員會和過渡政府,將另成立政府,并宣布蘇丹進入緊急狀態。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10月26日報道,上述事件發生后,蘇丹民眾走上街頭舉行示威游行,反對政變。士兵朝示威民眾開槍,據稱已造成10人死亡,另有140人受傷。報道還稱,蘇丹軍隊正在首都喀土穆挨家挨戶地抓捕抗議組織者。
有外交官員向法新社表示,聯合國安理會將于當地時間10月26日召開會議,討論蘇丹局勢。美國則暫停了對蘇丹7億美元的援助,要求蘇丹軍方釋放所有被拘官員。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研究員鈕松對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表示,今后蘇丹政局的演變將受到國內外因素的綜合影響,蘇丹“距離成熟的文官政府的建立,仍有漫長的道路要走”。
軍方動用武力,抗議仍未緩和
25日夜,大批抗議者走上喀土穆和蘇丹其他城市的街頭,要求恢復文官統治。喀土穆一家醫院流出的圖像顯示,抗議民眾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傷害,衣服也被鮮血染紅了。據BBC報道稱,盡管軍方動用了武力,仍有大批民眾走上街頭,抗議活動幾乎沒有緩和的跡象。
這些抗議者高呼口號,揮舞旗幟,還用磚塊和燃燒的輪胎堵塞了道路,很多婦女也參與了抗議活動,高喊“不要軍人統治”。
目前,喀土穆機場已經關閉,國際航班停飛,互聯網和大部分電話線路也已中斷。
各國和國際組織紛紛對蘇丹政變做出反應。聯合國、歐盟、美國、英國以及非洲聯盟均要求蘇丹軍方釋放被扣押的政治領導人。據央視新聞報道,10月25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社交媒體發文,對蘇丹正在發生的政變表示譴責,并稱聯合國將“繼續與蘇丹人民站在一起”。他呼吁蘇丹軍方立即釋放包括哈姆杜克在內的所有政府官員,以尊重艱難達成的政治過渡方案。
美國白宮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拜登政府對蘇丹所發生的事情“深感震驚”,英國政府也表示,政變是“對蘇丹民眾不可接受的背叛”。
文官政府與軍方一直存在分歧
布爾漢將發動政變的原因歸結于政治內訌,軍方因此接管政權,以“糾正革命的進程”。他說,蘇丹仍然致力于向文官統治過渡,計劃在2023年7月舉行選舉,但抗議者沒有接受他所提出的理由。
BBC指出,2019年統治蘇丹長達30年的前總統巴希爾被迫下臺后,蘇丹文官政府與軍方之間一直存在分歧。
2019年4月,蘇丹軍方宣布推翻巴希爾政權,成立過渡軍事委員會執掌國家事務。同年8月,過渡軍事委員會與代表非軍方政治力量的主要反對派“自由與變革聯盟”正式簽署“憲法宣言”等協議。根據協議,在過渡期前期,蘇丹主權委員會主席由軍方高級官員擔任,后期則由文職官員擔任,隨后蘇丹將舉行選舉。
2019年8月21日,由軍方代表和平民代表組成的蘇丹主權委員會成立,軍方代表布爾漢出任主席。同一天,哈姆杜克宣誓就任過渡政府總理。
蘇丹軍方與反對派簽署的這些協議旨在引導蘇丹走向民主,但這條路走得極不平坦。2020年3月,哈姆杜克在喀土穆遭遇一起未遂暗殺事件。協議簽署后,蘇丹還出現了多次政變企圖,最近一次是在2021年9月,蘇丹執政當局宣布挫敗一起未遂政變企圖。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周玉淵分析認為,巴希爾的下臺,標志著蘇丹后強人政治時代動蕩局面的開啟。他對澎湃新聞表示:“這集中表現為文官政府與軍隊在所謂民主和分享框架下的權力爭奪,在這一過程中,矛盾、街頭抗議和政變基本上是常態。”
政治危機正值經濟困境
鑒于文官政府和軍方曠日持久的矛盾,此次政變并非一點預兆都沒有。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0月25日報道,據哈姆杜克的助手阿丹·希雷卡(Adam Hireika)透露,哈姆杜克事先知道軍方的計劃,并承受著解散政府的壓力。
10月24日晚,西雷卡拜訪了哈姆杜克,討論當前的事態,當時哈姆杜克剛與布爾漢見過面。
25日,蘇丹信息部長表示,有人向哈姆杜克施壓,要求他發表聲明“支持接管”。不過,哈姆杜克并未屈從,而是呼吁支持者走上街頭進行和平抗議。
哈姆杜克和其他一些蘇丹政治人物推動在今年11月17日前按照最初達成的協議,將政權完全過渡到文官統治,不過也由此引發了緊張局勢的加劇。
上月未遂政變后大部分涉案官員被捕,局勢進一步升級。之后幾周,蘇丹軍方一直要求“自由與變革聯盟”改組內閣,而文官政府則指責軍方企圖攫取權力。
10月21日是1964年蘇丹革命紀念日,今年的這個日子里喀土穆爆發大規模游行示威,示威者要求軍方交出統治權,建立完全的文官政府,從而和平實現民主過渡。軍方封鎖了所有通往軍隊指揮部的道路,并暴力驅逐示威者,造成36人傷亡。
據法國24電視臺10月25日報道,眼下蘇丹的政治危機正值該國處于嚴峻的經濟形勢之中,目前該國負債累累,天然氣、電力和燃料的短缺伴隨著普通民眾的生活。據澎湃新聞此前報道,在過渡政府執政的兩年里,蘇丹經濟狀況日益惡化。據統計,蘇丹通貨膨脹率已連續數月高位運行,9月份通貨膨脹率高達360%。經濟問題導致了失業率攀升和貧困率上升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引發全國性的抗議活動。蘇丹人道主義危機嚴重,據估計今年可能有1300多萬人需要人道主義援助。
此外,族群沖突也是蘇丹社會的一大頑疾,蘇丹東部和西部都面臨嚴重的族群沖突問題,巴希爾下臺也并未給族群沖突帶來一絲緩和。2020年1月初至今年6月,蘇丹因族群沖突爆發了多次暴力流血事件。近幾周,蘇丹東北部最大的部落之一——貝賈部落舉行大規模抗議,指責軍方攫取權力,中央政府腐敗無能。今年9月以來,貝賈部落的示威者還封鎖了蘇丹唯一的對外貿易港口——蘇丹港,關閉了兩條輸油管道,阻止燃料、藥品、食物等物資從港口進入,這無疑使蘇丹本已惡化的經濟形勢雪上加霜。
未來街頭抗議或成常態
周玉淵認為,之前軍方與文職官員權力分享協定的破產,意味著蘇丹不同政治力量達成真正共識的空間非常小,“未來街頭抗議將是新的常態,不同黨派需要通過這種方式獲得影響”。發動此次政變后,軍隊能否盡快做出穩定國家秩序、回應國際壓力的姿態和舉措將至關重要,另外,軍隊內部的共識和控制力也將非常關鍵。
鈕松則認為,今后蘇丹政局的演變將受到蘇丹國內外因素的綜合影響。他表示,就國際因素而言,“古特雷斯強烈譴責蘇丹的軍事政變,反映了國際社會反對通過政變實現政權更迭、破壞國家穩定的普遍立場。”
美國因素則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加深了蘇丹軍方在國內政治博弈中的不安全感,另一方面也會對政變后的蘇丹軍方造成明顯的掣肘。”鈕松表示,就蘇丹國內因素而言,“國內諸多游離于政治過渡進程之外的強大部族勢力,以及民主化思潮的傳播,都會讓軍方的統治面臨巨大困境。”
蘇丹軍方在政變后,仍聲稱將推進民主過渡進程,便是受到這些國外內因素制約的結果。
鈕松還認為,今后的蘇丹難以逆世界潮流,長期處在軍政府的統治之下,“但距離成熟的文官政府的建立,仍有漫長的道路要走。”蘇丹的國家建構與政權建構將會處在一個較長時段的變動期內。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