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邱季端稱會鑒定“京師瓷”,北京市文物局尚未收到申請
就“京師瓷”事件,北師大博士生向校方提交請求調查的公開信。面對質疑,捐贈者邱季端稱會進行鑒定,并將“先挑出60件”請質疑者許勇翔過目。但北京市文物局表示,目前既沒有收到關于設立博物館的申請,也沒有收到瓷器認定的申請。
有學者指出:博物館的入藏鑒定,是由國家文物部門組織相關專家進行鑒定,而不是由捐贈方指定鑒定人選。古董圈有“殺豬”(以假貨坑人)之謂,尤其是蒙富商,據說江浙一帶富豪中招者無數,主要在于收藏者過于自信又不愿聘請收藏專業人員把關所致。

對于最近紛紛擾擾的“北師大接受邱季端捐贈瓷器”事件,澎湃新聞(thepaper.cn)于2016年7月27日以《6000件“京師瓷”捐給北師大?文博專家:必須先鑒定真假》一文進行了報道,并專訪了中國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上海博物館研究員許勇翔。

對于網上流傳的邱季端藏瓷器照片,許勇翔在接受采訪時評價說:“我可以開門見山地說,這不是真的,我一般不說人家東西是真的假的,但是這個東西年份很淺,我說比你年齡還小呢。”并提出:“我的一個觀點就是,高校辦博物館、接受人家捐贈文物,事先必須經過鑒定,這是原則性的問題。”
2016年8月2日,《廈門日報》刊載了邱季端對質疑的回應,稱“質疑者沒有見到捐贈實物,僅憑猜測和網上流傳的幾張照片就妄下結論,這是非常草率的”,并提出會在正式捐贈之前經過四道鑒定:“首先,我會在自己所有的藏品中親自挑選一遍;接著,請一些高水平的藏家朋友再挑一遍;之后,再請國內外知名的瓷器專家來鑒定一下。人工鑒別后,還會使用儀器鑒定,主要是通過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跡科技鑒定和拉曼熒光譜設備鑒定。”
不僅如此,針對許勇翔的質疑,邱季端還專門表示:“我想先挑出60件藏品,即打算捐獻的古陶瓷的1%,請許勇翔先生一起過目,幫助把關。考慮到先生已經退休,車途勞頓不便,我們想先發60件藏品的照片請先生嚴格把關,以免混入仿品和贗品……已經委托上海博物館的朋友,將上述意向轉達給許勇翔。”
對此,許勇翔向澎湃新聞(thepaper.cn)記者表示,他在此前報道中僅就關于博物館藏品入藏規范進行探討,不愿意也不會與相關某個人進行任何接觸。
《南方都市報》則于8月1日刊發關于北師大博士生就此事件提交公開信的報道。報道中稱,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2015級博士生劉昕鵬于7月30日向學校方面遞交了一封公開信,信中希望學校就7月13日邱季端捐贈中國古陶瓷藏品一事進行專項調查,以正視聽。報道中提出的劉昕鵬的質疑理由主要包括以下幾點:捐贈藏品數量之大(約6000件)、規格之高(有相關人士估值愈萬億元)乃國內甚至國際專業拍賣行、各大博物館難以望其項背;捐贈者對藏品的收藏放置與業界保存收藏方式相差較遠;部分藏品照片顯示制作工藝與各大博物館類似藏品差別較大;學校接受捐贈前未對藏品進行專業鑒定;出席捐贈儀式的個別專家曾因為仿偽品背書而在業界受到爭議;學校是否有專業能力對新建博物館和研究院進行良好管理等。這些質疑與猜測,有些是基于收藏常識,有些是基于收藏規范,但無論如何,這些評價都對捐贈事件本身以及北師大、邱季端的名譽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南都》的報道稱北師大教育學部或會在周一安排老師和劉昕鵬面聊此事。
針對該事件,有讀者在澎湃新聞(thepaper.cn)留言說:“必須鑒定,雖是捐贈,但也不能不清不楚的!”也有讀者針對《南都》相關報道評論說:“捐贈假的比不捐還惡劣懂嗎!”,更有讀者指出:“給學校捐一批假的東西,混一身好名聲?學校還得專門建一個博物館供著你這批假貨?騙名和騙錢一樣。”
關于鑒定,浙江工商大學教師、美術學博士聞松則更進一步指出:“既然是博物館,就必須對所入藏品作出正式鑒定,即由國家文物部門組織相關專家進行鑒定,而不是由捐贈方指定。”并解釋說:“古董圈有專門‘殺豬’(以假貨坑人)之謂,尤其是蒙富商,據說江浙一帶富豪中招者無數,主要在于收藏者過于自信又不愿聘請收藏專業人員把關所致。”
然而,北京市文物局在《南都》報道中的回復稱:尚未收到任何單位和個人關于設立該博物館的備案申請,也未接待任何單位和個人的相關咨詢;同時,尚未收到任何單位和個人關于這批瓷器認定的申請,也未接待任何單位和個人的相關咨詢。根據《博物館條例》對備案登記博物館藏品的相關規定:博物館可以通過購買、接受捐贈、依法交換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方式取得藏品,不得取得來源不明或者來源不合法的藏品。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