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能源領域最大交易:特斯拉26億美元購SolarCity

美國當地時間8月1日,SolarCity董事會批準特斯拉以26億美元收購公司。盡管最終收購價格要低于今年6月份特斯拉提出的最初報價,但該交易仍是新能源領域里最大的一筆并購交易。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這筆交易為全股票交易,SolarCity股東將以每股SolarCity股份換得0.11股特斯拉普通股,對SolarCity普通股的估值為25.37美元/股,據雙方協議,SolarCity仍可在9月14日之前征求競爭性收購報價。預計該交易將在今年四季度完成。這一價格要低于今年6月特斯拉給出的26.50-28.50美元/股的價格。
特斯拉CEO,同時也是SolarCity的股東馬斯克稱,自己沒有參與到收購價格確定的決策過程。他表示,這是一樁根本“不需要思考”的交易,并購將產生協同效應,降低成本,有利于兩家公司的經營發展。
交易完成后,特斯拉的員工將增長至3萬人左右,也創造了一個史無前例的聯合公司,業務包含太陽能、電力存儲、交通三個方面。特斯拉稱,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可持續能源綜合一體的公司。
馬斯克在今年7月份曾表示:“這項收購真的能解決可持續能源的問題,這也是為什么特斯拉要這樣做的原因,我們希望創造一個能源可持續的世界。”
盡管馬斯克信心滿滿,但收購也意味著將兩家虧損的企業聯合在了一起,增加了潛在的風險。尤其是投資界,并不看好甚至質疑這次交易的合法性。
一些分析師表示,購買一家不盈利的太陽能公司對于生產汽車的特斯拉來說,不是最好的財務投資選擇。
從財務角度看,這兩家公司都處于虧損狀態,去年的虧損總額達到16億美元,自由現金流為負47.9億美元。
兩家公司都處于財務虧損的經營狀況,“負負得正”這樣的事在投資者看來似乎并不太可能發生,而兩家都背負巨額債務的公司合在一起,或許非但難以產生協同效應,反而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財務危機。

SolarCity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太陽能設備租賃,用戶按月向該公司支付租金,但無需為安裝太陽能系統預付費用。
但這樣的模式有一個明顯的弊端在于:過度依賴財政補貼。目前Solarcity能夠享受到高達30%的稅務減免,這也是美國政府鼓勵太陽能產業的具體措施之一,有了這樣的高額補貼,Solarcity向普通居民提供有價格競爭力的太陽能服務才能成為可能。
現在這樣的補貼政策能持續多久還是個問題。美國聯邦政府表示,太陽能發電稅收抵免將在2021年年底之前逐步取消,一些州開始將傳統電力公司的部分固定成本轉嫁到太陽能用戶身上。
2015年,SolarCity的太陽能設備安裝量上漲了73%,公司也隨即投入了大量資金。這導致SolarCity的安裝量激增的同時,短期營業收益為負,現金流亦為負。
SolarCity還多次遭到華爾街金融大鱷、全球最大空頭基金公司尼克斯聯合基金總裁吉姆·查諾斯(Jim Chanos)的唱空。他指出,SolarCity的債券收益率高達20%,顯示出該公司面臨著的財務困境。每季度SolarCity都要消耗上億美元現金,總成本高達80億美元。
在過去的3年中,Solarcity的債務迅速膨脹了13倍至32.5億美元,而這些債務的償還需要依靠訂立長期租賃合約的客戶的現金流來支撐,在這些巨額債務中,有12.3億美元的債務將在2017年底到期,這也是外界質疑這筆并購交易的主要關注點,認為這是一場“拯救行動”,想依靠特斯拉來給Solarcity“輸血”。

首先,特斯拉今年發布了最新款低端電動車Model3,并獲得數十萬預訂單。這是好事,但問題也接踵而至:如何滿足不斷擴大的產能問題。按照此前的案例,特斯拉交付延遲是經常出現的事,因此Model3能否在特斯拉此前所承諾的2018年交付,還是問題。
其次,研發新車、開辟新的生產線、開設工廠,這些都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但從特斯拉的2015年的財報數據來看,這次收購更像在“豪賭”。2015年財報顯示,用于投資活動的現金流為16.7億美元,較2014年的9.9億美元大幅增長近70%,這部分現金大部分來自于發債融資。馬斯克此前曾表示,當特斯拉車量產規模達到一定量級后,也就是2020年后,可以期待實現盈利。目前,這一目標現在又被提前到了2018年。
這樣一來,收購Solarcity帶給特斯拉的拖累或許將遠超馬斯克所說的帶來的協同效應,導致兩家公司的經營都陷入更加困難的境地。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