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俠客島微信公號:這哪里是里約奧運會,分明是里約大冒險

2009年,當巴西在哥本哈根拿下2016年奧運會主辦權時,無論是在臺上熱淚盈眶的時任總統盧拉,還是里約科帕卡巴納海灘狂歡的人群,恐怕都沒有想到,7年后里約會以這樣的狀態迎來奧運。
國際奧委會的一位高級官員直言,里約奧運的準備工作是“史上最差”——這大概是最不被看好的、被罵得最慘的一屆奧運會了。就好像這屆奧運還沒開始,就已然徹底失敗了。這不,還沒開始,剛抵達里約的中國運動員和官員就被盜被搶了,這悲劇的。
被罵成這樣,當然是有原因的。

“安全是組織這場地球上最盛大比賽首要需要考慮的問題。”這是國際奧委會說的。隨著奧運臨近,安全問題已然超越政局動蕩、經濟衰退和寨卡病毒,上升到“擔心榜”榜首。
也不能怪大家害怕,里約的治安狀況一直引人關注。據巴西公共安全研究中心(ISP)剛剛公布的一項數據,里約熱內盧州今年上半年謀殺案的數量較之去年增長了17.5%,平均每10萬人超過10起,相當于中國的40多倍。而針對行人的道路搶劫案件,也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4.1%。
于是島妹發現手機微信已被各種“被偷搶”刷屏——與史冬鵬同時抵達里約的媒體記者的攝影器材被搶;中國工作人員的4萬美金被搶:7月初,一批供奧運使用的、價值44.5萬美元的德國電視器材運到里約后被竊;沒過幾天,環球體育臺一輛報道火炬傳遞的轉播車被竊,然后就因為電池被竊,“兩日無法轉播火炬傳遞”。最囧的新聞是,巴西當地的警察都能被歹徒搶劫……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多年來,因貧民窟、毒品等因素形成的治安問題,畢竟無法在短短數月真正解決。對許多游客來說,里約仍像一個“加勒比和敘利亞的混合體”,有最美麗的海,也有隨處冒出的劫匪和毒販。
還有不得不提的恐襲。理論上,無論巴西還是南美,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恐襲高發區,但是奧運顯然增加了其遭到恐襲的風險。
去年巴黎恐襲后,社交媒體上出現的“巴西,你是我們的下一個目標”的言論,后來被證實確與恐怖組織有關。今年7月,一伙巴西極端分子公開表示支持ISIS,隨后又列出17種襲擊奧運會的方式,包括“劫持人質”、“切斷公共交通”、“散發毒氣彈”等,這被國際恐怖組織監控機構的專家認為是“南美地區首次有組織宣布支持ISIS”。
雖然巴西情報局隨后發表聲明,稱“所有威脅里約奧運會安全的因素已被徹底清除,尤其是恐怖襲擊方面的”,不過這事還真不好說。

里約奧運會,是自2014年巴西世界杯后,巴西再一次舉辦國際性的大型賽事。與世界杯前場館建設緩慢、比賽前一天還在裝座椅比起來,這次奧運會的場館建設工作已經算靠譜了。雖然場地自行車場館有點拖后腿,但對于大型賽事來說也“非常正常”。
主要的差評,集中在奧帆賽比賽地——瓜納巴拉灣的水質。
瓜納巴拉灣水污染問題一向嚴重,因為各種垃圾廢水的直接排入被稱為“21世紀的下水道”。里約市政府曾承諾到奧運開賽時,該海域的垃圾清理達到80%,但目前也只完成60%。
除了各種動物尸體、生活廢棄物等垃圾,在該海域還發現了對幾乎所有抗生素有抗藥性的“超級細菌”,這種細菌被認為容易引發多種疾病,尤其對于免疫力較差的人群。因此,巴西的健康專家向那些將于此處比賽的超長距離游泳、帆船和帆板運動員發出警告:閉緊你的嘴巴,畢竟病從口入。更悲劇的是,這塊海域還出現了一具浮尸……

目前仍未完工的奧運村,投資15億美元。但是在開村后,卻被澳大利亞代表團拒絕入住——除了房間電線裸露、漏水等原因,他們還提了200多條修改意見。
然后,各種對“村”里的小埋怨紛至沓來。阿根廷奧委會說,他們的5層樓中有兩層無法居住;埃及運動員說沒有熱水;肯尼亞代表團團員在“村里”的告示板上寫了“請修理我的廁所”。

罷工
在進行接下來的講述之前,有必要首先科普一個巴西日常生活常見詞匯“GREVE”:罷工。
在巴西,“罷工”無所不在。你能在各個場合看到它。各種人群發起它,各場游行離不了它,簡直是職場加薪升級的利器。遇到奧運會這樣的重大時刻,就更好用了。所以最近大家都在忙著罷工——
警察罷工。6月底,因為里約州財政破產沒有錢,里約警方在里約市機場打出標語,“歡迎來到地獄(‘地獄’發音與‘里約’相近)。因為警察和消防隊員沒有報酬,所以沒有人會保障你在里約的人身安全。”

地鐵罷工。里約的地鐵員工威脅要在8月3日開始無限期罷工,因為他們工資漲幅僅有5%,還打出橫幅“5%,奧運之恥”,要求工資最低增幅為9.83%,與當前通脹指數持平。
還有挺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比如,里約酒店趁火打劫抬高房價不厚道、門票賣得不夠熱火朝天,以及寨卡病毒、登革熱、基孔肯雅、H1N1的風險;
政壇,總統彈劾進行了一半,暫時賦閑在家的總統羅塞夫一會說要無論如何都參加奧運開幕式,“不讓進的話爬樹也要看”,一會又因為“申奧成功是我們的勝利果實,憑什么是臨時總統特梅爾站在主席臺”而氣憤拒絕出席開幕式;
經濟也還是不景氣,巴西央行的最新預測是,今年巴西經濟衰退3.27%,比去年的3.86%也實在是好點有限。而且這奧運還沒開始,經濟學家們已經謹慎地預測,奧運不一定能刺激巴西經濟增長......
聽起來,真是與“完美”“無與倫比”無緣的一屆奧運會啊。

“我們現在是在討論奧運會嗎?我還以為我們在討論第二次登月呢!”——這是4年前,因為不滿媒體們這里那里地挑倫敦奧運的毛病,英國專欄作家安德魯·雷默的話。4年后,似乎依然適用。
與各國媒體的緊張比起來,巴西人民自個對于奧運會淡定得多。畢竟,有太多需要關心的了——是支持盧拉、羅塞夫,還是特梅爾當總統?薪水漲得夠不夠、有沒有可能被裁員?對許多巴西人來說,8月5日不是那種會被清楚記著,數著日子盼著到來的“大日子”。
與許多地方不同,巴西人似乎沒什么“奧運情結”。雖說這是奧運會第一次來到南美,但感覺直到今年上半年,奧運還不是這個國家的關鍵詞。
從今年初開始,身在巴西的島妹就時不時接到約稿,聊聊巴西人如何“迎接奧運”。但拿島妹所在的巴西第一大城市圣保羅來說,幾乎很難在這個城市找到奧運即將舉行的痕跡。
前不久巴西兩大調查公司公布數據,居然有六成巴西人不歡迎奧運。前兩天火炬傳遞進入里約州、也是傳遞中的最后一個州時,剛進入就遇到教師示威丟擲石塊,火炬傳遞不得不暫時停止,熄滅火炬……
真是遠無法和半個世紀前的巴西第一次舉辦世界杯相比。那次,同樣也是在里約,也是馬拉卡納球場,正值二戰后,年輕的巴西第一次試圖在國際舞臺尋求位置、樹立大國形象,也是世界杯歷史上第一次來到巴西,整個年輕的國家都需要一場勝利來奠定大國地位,只可惜最后決賽輸給了烏拉圭。
對奧運會來說,眾多參賽國、過萬的參賽運動員、數以百萬的觀眾,無論對任何一個主辦方,談“完美”都不容易也不現實;對奧運會主辦城市來說,7年的準備時間不短,但7年顯然無法根本改變這座城市。貧民窟、毒品、交通、公共衛生,這些盤根錯節形成的現實,很難因為一場巨大的活動而徹底變化,希望里約變得更好沒錯,但奧運并不是解藥。

再說,巴西人喜歡說,“還沒到最后呢。”奧運還沒開幕,你怎么就知道它不好呢?當然,如果這個南半球的冬天你在里約,仍然需要記得,注意安全,注意安全,注意安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