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什么是中國電影的黃金時代
字號

對1989年出生的導演畢贛來說,不管是為夸獎還是為批評而強調他的年輕,都是不公平的。天才與庸人的區別,從來不是天才在年輕時便能達到庸人“成熟”后的水準,而是無論什么年齡段產生的天才之作,庸人終其一生都難以企及。同理,“下一個賈樟柯”、“下一個侯孝賢”等說法都不是真正的贊賞,而是對侯孝賢、賈樟柯、畢贛的全部誤讀。
不能被一個或多個標簽概括的作品,才是值得解讀的作品。不過,解讀者的頭腦比創作者的頭腦更僵固,也是常有的事。張口就是各種名家、流派、主義的“專業人士”,往往最不能體會一部好作品的妙處。
電影的本質是故事。故事是目的,其他一切都是手段。故事有好壞之分,手段則只有對錯之分。“好電影”是指用對的方式講述好故事的電影。
許多人認為《路邊野餐》講述了一個離奇的故事,主要是因為在夢境一般的蕩麥,過去、現在、未來雜糅在一起。然而穿過導演有意營造的迷障,我們可以發現,《路邊野餐》講述了一個很傳統的故事。那就是:主人公由于某種原因踏上尋找之旅,在找到初始目標之前,他先要找到自己。與找到某人或某地相比,如何面對自己的悔恨、恐懼、記憶和執念才是最重要的。
人們總說,中國電影正迎來黃金時代,但黃金時代的標志不是那些票房冠軍,而是有越來越多特立獨行的電影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野鬼和風”。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澎湃矩陣
新聞報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