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國50城半年賣地超萬億,很多“上市時房價翻倍才不虧”

樓市火爆引發地產商在土地市場狂飆。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止7月21日,2016年全國主要50大城市土地成交額合計高達11644億元,同比2015年同期的7995億元上漲了45.6%。
多個城市平均溢價率超100%
其中排名最高的杭州,土地成交金額高達963.13億,同比漲幅高達338.8%,另外南京、蘇州等城市漲幅也均超過了100%。在成交金額前十大城市中,除上海、北京外,其他城市賣地收入均大漲。從平均樓面價看:杭州同比上漲189%、南京上漲115%、蘇州上漲196%,上海上漲66%,合肥上漲149%、深圳上漲326%、廈門上漲134%。
部分二線城市已經接近或者超過2015年全年土地出讓金。其中,杭州已經超過2015年全年土地出讓金34%,合肥也超過了2015年全年21%,蘇州超過2015年全年15.3%。從平均溢價率看,蘇州、合肥等城市平均溢價率超過100%。

“三高”地塊最密集的年份
整體看,二線城市成為2016年高價地出現最多的區域,其中最主要集中在南京、蘇州、合肥等幾個強二線城市,而這些城市恰好是房價上漲最迅速的城市。2016年是中國有史來高價地最密集的年份,高總價、高單價、高溢價率等“三高”地塊普遍出現在一二線城市,持續刺激房地產市場,對后市房地產市場帶來巨大風險。如果沒有約束性政策,很可能會爆發式上漲。
以北京為例,北京歷史累計土地出讓經營性用地樓面價超過3萬元/平方米的的地塊合計有59宗,這59宗土地合計土地出讓金為1919.38億元,而截止2016年6月16日,這些地塊的銷售額只有224.8億元。而從平均成本價看,樓面價平均高達3.8萬元/平方米,按照基本成本測算,銷售價格需要在6萬元/平方米左右。而目前北京的房價銷售均價在3.5萬左右,這部分地王入市的難度依然非常大。對于這1919.38億地塊來說,未來3年如果銷售額不到2000億元以上,很可能出現部分項目的資金鏈風險。
某外資房企總經理稱,目前全國土地市場冷熱不均,好的特別好,一般的很一般,而開發商是把挑選城市放在第一位的,幾乎可以說是“一票否決”,哪個城市購買力是最強的,就去哪個城市發展,這也能解釋為什么一二線城市土地市場會這么火熱。隨著這些城市的火熱,溢出效應也會出現,在一線和強二線城市周邊的城市,以及其他一些二線城市,也會受到帶動。
某央企投資部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土地市場火熱,三高地塊不斷出現,一方面與貨幣增發,資金泛濫有關,由于實體經濟不景氣,這些資金就都涌入了房地產行業。另一方面,全國房地產市場兩極分化嚴重,三四線城市普遍不好,使得很多企業扎堆聚集到一二線城市中來,推高了這些城市的房價。此外,隨著一些大型國企、央企的合并重組,為了使自己在合并重組中占據有利地位,這些國企、央企開始在土地市場不計成本地拿地,擾亂了市場,影響了預期。
未來2年房價漲100%才不會虧
張大偉稱,一二線城市出現地王潮的根本原因是資金潮下的資產慌。對于一二線城市來說,如果未來一年房價漲幅不超過50%,拿了高價地的企業都將面臨入市難題,巨大的成本壓力將帶來很大的市場風險。“按照目前地價超過房價的趨勢,需要未來2年房價上漲100%以上,這些地塊上市才不會虧。未來房價是不是會出現這么大幅度的上漲還存有疑問,高價土地入市的難度多大,將成為2016-2017年最大的疑問。”張大偉說,不過目前市場創造地王的基本都是上市企業和國企,這些房企資金實力較強,對未來市場波動的抗壓抵御能力也較強。
在過去的一年,隨著房地產政策寬松,上市企業融資資金成本大幅下調,也導致了很多企業敢于拿地,國企在土地市場也表現的更加激進。高價土地的蔓延,使得很多之前剛需的區域,都出現了地王。北京、上海出讓的郊區土地未來售價預期都要在6萬元/平方米以上,導致市場全面高端化,房企未來運營的難度越來越大。未來新上市的商品房定價會出現高端化趨勢,而很多過去認為是非豪宅區的區域將會供應大量的豪宅項目,對市場定價有明顯影響。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從上半年的總體情況看,各房企補庫存,增加土地儲備的心態是比較急切的。在上半年資金比較充裕的情況下,高價拿地,進行土地開發,也符合市場預期。但企業也要擔心下半年政策收緊,比如近期證監會對房企再融資政策收緊的表態,可能會對后續房企拿地產生影響,房企拿地的資金會受到一定限制。“必須看到,土地市場供應和成交的火熱,能夠使得2017年住房供應規模增加,這是符合供給側改革的一個重要思路。但另一方面這也會使得購房成本上升,這是比較尷尬的一點內容。對于很多房企來說,可能后續會考慮成本轉嫁的問題,即采取聯合開發能夠降低成本,同時或采取分期推盤方式,進而不斷和市場需求吻合。但此類成本最終是會讓購房者承擔的,這個風險是值得警惕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