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十大券商看后市|A股進一步向下空間不大,消費進入布局窗口
進入10月最后一個交易周,A股市場行情將如何演繹呢?
澎湃新聞搜集了10家券商的觀點,大部分券商認為,雖然能源價格快速上漲帶來“類滯脹”風險的普遍擔憂,不過擔憂已在逐步緩解。目前市場的休整從空間上看已經接近尾聲,進一步向下空間不大,未來將震蕩上行。
國泰君安證券表示,隨著前期市場所擔憂的限電限產擾動逐步平熨,疊加貨幣寬松和財政發力等,市場仍將震蕩上行。
安信證券指出,當前市場的休整,從空間上看已經接近尾聲,進一步向下空間不大,目前市場仍然處于有為期。其中,資產荒下的結構牛依然是中期趨勢。
配置方面,消費板塊成為未來多家機構一致看好的方向。
中金公司指出,近期政策層面邊際變化繼續趨向積極,如針對大宗商品漲價問題,預計上游價格壓力可能會繼續緩解。而上游價格調整有利于中下游板塊,前期預期較為悲觀且跌幅較大的消費可能在逐步進入調整尾聲。
國泰君安證券認為,隨著政策糾偏的強化、商品供需缺口的收斂以及周期股和期貨價格的背離,本輪周期板塊普漲行情將進入尾聲,消費板塊進入最佳的布局窗口。
中信證券:低位價值的趨勢性行情開始確立
近期,對國內通脹壓力和地產風險的悲觀預期正在被修正,宏觀流動性邊際上有所寬松,市場層面機構資金恢復凈流入,“短錢”定價格局正向機構定價格局轉換,低位價值是配置首選,趨勢性行情開始確立。
具體來看,首先,更堅決的保供穩價舉措開始抑制商品漲價趨勢,明年一季度大概率是現貨價格的拐點,漲價預期的拐點將在四季度形成;局部地產信用風險可控,房產稅試點落地后穩剛需政策打開空間。
其次,央行凈投放對沖了潛在缺口,宏觀流動性繼續保持合理充裕,公募存量贖回率明顯降低,新發維持穩定,配置型外資加速流入,交易型外資活躍度回暖。
最后,“短錢”退潮后市場成交金額迅速回落,長線資金加速流入互聯互通A50樣本。
配置上,低位價值仍是首選,建議投資者圍繞基本面預期處于低位的板塊、估值處于低位的板塊,以及調整后處于相對低位的高景氣板塊三個維度配置。
中金公司:消費逐步進入調整尾聲
整體來看,近期政策層面邊際變化繼續趨向積極,如針對大宗商品漲價問題,打擊煤炭期貨炒作和推動優質煤炭產能釋放等保供順價的應對政策升級,國內大宗商品期貨價格回調,預計未來面臨的上游價格壓力可能會繼續緩解。
另一方面,監管當局針對房地產的表態,也部分緩解了市場對于信用風險蔓延和房地產行業下滑對經濟可能造成過度拖累的擔憂。
配置方面,上游價格調整有利于中下游板塊。中期來看,偏成長的風格中期可能仍是重要的方向,前期預期較為悲觀且跌幅較大的消費可能在逐步進入調整尾聲,建議投資者自下而上擇股逐步布局。
中信建投證券:市場結構性修復機會可觀
展望后市,在內外部流動性壓力有所緩和下,等待期市場不悲觀。同時,結構性修復機會良多,可咬定三季報景氣方向不松口。
具體來看,國內方面,政策力度加碼,聚焦于治理“滯”和“脹”兩端:“滯”方面,地產信貸政策邊際放松,保障剛需信貸需求、對首套房的首付比例和利率給予支持;“脹”方面,發改委連續發文嚴厲打擊大宗商品過度投機炒作、研究制止煤炭企業牟取暴利政策措施。
海外方面,美股在三季報驅動下走出低谷,帶動全球市場回暖。綜合而言,“內部看利率、外部看匯率”框架下,四季度前期內外部流動性雙緊的格局有所緩和,四季度中后段可以等待更多積極信號,大勢整體不必悲觀。
短期而言,市場的驅動力從自上而下的流動性轉向自下而上的企業盈利,投資者對于尚處于底部的行業關注度持續上升,三季報結構性修復機會良多。
配置方面,建議投資者關注三條主線:一是穿越周期的高景氣成長,如新能源車、光伏、軍工、醫藥等;二是老周期中的新阿爾法,如“缺芯”反轉的汽車、能源轉型主題鏈條;三是性價比回升的優質藍籌,如受益于利率回升的銀行、前期超跌的消費。
國泰君安證券:市場仍將震蕩上行
展望后市,隨著前期市場所擔憂的限電限產擾動逐步平熨,疊加分母端的持續驅動,市場仍將震蕩上行。
其中,穩增長壓力下貨幣寬松疊加財政發力固然是分母端驅動的重要催化,但更應關注房產稅試點落地后,居民端地產投資收益率有望加速下行,疊加銀行理財收益率的持續下行將共驅權益市場無風險利率下行,這將是市場估值中樞的重要支撐。
震蕩上行中,配置結構上的邏輯將從周期轉向消費,從前期的高估值進攻轉向低估值防御,從尋找相對收益到守護絕對收益。
配置上,隨著政策糾偏的強化、商品供需缺口的收斂以及周期股和期貨價格的背離,本輪周期板塊普漲行情將進入尾聲,而消費板塊則進入最佳的布局窗口。
此外,年初以來在反壟斷和教培改革等政策風險的接連沖擊下,疊加對地產信用風險的擔憂,港股投資者風險偏好持續下行,但當前負面因素正在發生積極的變化:一方面市場對政策與信用風險已基本消化完畢,另一方面市場亦意識到反壟斷并非打壓互聯網平臺企業的發展,而是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此外,從業績上來看,核心互聯網平臺公司盈利仍然穩健。經過連續的調整后,港股互聯網核心標的均極具估值性價比。因此,低估值優勢下,南下港股互聯網亦是風格切換下的另一配置思路。
海通證券:市場趨勢向好
近期,A股金融和地產走勢相對較強,低估低配滯漲板塊開啟了修復行情,9月底以來銀行漲幅為5.4%,高于上證指數的0.4%,滬深300的1.9%,這種現象有點類似2014年四季度:經濟退、政策進,事件提振風險偏好,結構上前期分化明顯、低估行業大幅落后。
不過,今年與2014年四季度的不同之處為,這次經濟轉型深入人心、政策力度較小,市場制度更完善、杠桿資金增長慢,增量資金源于居民資產配置。
整體而言,未來1至2個季度,市場趨勢向好。其中,大金融和新老基建較優,消費跟漲。
安信證券:休整接近尾聲,進一步向下空間不大
整體而言,當前市場的休整從空間上看已經接近尾聲,進一步向下空間不大,當下市場仍然處于有為期。
展望后市,資產荒下的結構牛依然是中期趨勢。隨著以煤炭、鋼鐵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的快速回落,以及漲價壓力對下游的持續傳導,中下游環節盈利狀況正迎來邊際改善。A股市場主線有望從前期的高景氣和上游,轉變為高景氣和下游,即寧組合+消費。
配置方面,建議投資者繼續維持適度均衡的理念。其中,高景氣的高端制造持續作為基礎配置,部分增配估值合理、景氣改善的消費品,以及估值低、風險釋放充分的金融地產。收縮配置周期股。
興業證券:主線回歸成長
展望后市,“類滯脹”擔憂已在逐步緩解,四季度投資時鐘將轉向“衰退”。市場主線也將回歸高景氣、高成長方向,其中,科技科創將吹響反攻號角。
具體來看,“類滯脹”很難持續。首先,三季度GDP增速破5、需求回落超預期,四季度經濟仍面臨下行壓力。其次,上游漲價壓力將逐步緩解,四季度PPI將迎來拐點。再次,本輪PPI也很難向CPI傳導。最后,相比短期通脹上行,經濟仍是決策層關注的重點。
配置方面,短期建議投資者關注三季報超預期的行業,如電新、交運、醫藥等。長期來看,投資者可擁抱大方向,以長打短,繼續逢低布局以“專精特新”與科創“小巨人”為代表的優質成長核心主線。
廣發證券:A股發生系統性風險的概率仍較小
近期,市場普遍擔憂全球能源價格快速上漲導致“滯脹”風險,但展望后市,供給收縮帶來的“類滯脹”較難掣肘流動性政策,A股發生系統性風險的概率仍較小。
同時,雖然當前全球經濟增長邊際放緩,但中國企業盈利仍有韌性。而“類滯脹”時期,業績相對穩健的消費和經濟下行壓力下潛在“穩增長”政策預期受益部分低估值板塊。
配置方面,建議投資者關注“低估值”品種:一是新老基建穩增長,如水泥、儲能、風電;二是估值合理、經濟下行期的相對盈利韌性、疊加消費端擴內需政策的預期,如汽車、新能源汽車;三是特效藥研發提速推動“出行鏈”修復,如旅游、酒店。
國海證券:市場交易主線向消費、成長等高景氣板塊過渡
展望后市,PPI-CPI剪刀差收窄將是國內經濟未來一段時間的主旋律,且會伴隨著宏觀經濟的進一步回落。
而從PPI-CPI剪刀差收斂后的貨幣政策取向來看,國內國外要關注兩方面:一是只要CPI仍在合理區間內運行,政策明顯收緊的可能性不大;二是全球貨幣政策取向方面,如果美國開啟加息周期,我國貨幣政策也很難進一步放松。
配置方面,當前美國、日本PPI-CPI剪刀差仍處于上行區間,能源等順周期板塊仍是市場交易主線。而去年疫情爆發以來,我國經濟與宏觀政策周期領先發達經濟體,PPI-CPI剪刀差已經進入本輪的頂部區間,市場交易主線也逐漸從之前的周期向消費、成長等高景氣板塊過渡。
華西證券:A股仍處于“可為期”
展望后市,海外來看,通脹預期的上行使得投資者對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但資本市場對此預期較充分,造成恐慌性拋售的概率較小。
國內方面,房地產居民貸款、保供穩價、地方債發行等政策出現邊際調整,四季度經濟不存在失速風險,疊加年底國內迎來諸多重要會議,政策紅利預期下市場風險偏好有望改善,A股仍處于“可為期”。
配置上,10月下旬迎來企業季報密集披露,預計全A三季報整體延續高增長,精選高景氣個股,避開暴雷股,是當下重要的策略之一。建議投資者關注兩個方向:一是金融重點支持、三季報有望高景氣行業,如“新能源、新能車”等;二是前期估值經歷調整,四季度具備業績穩增長優勢的消費行業迎布局期,如“食品飲料、醫藥”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