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娛評|無論陳冠希出于何種理由辱罵林志玲,林志玲都是受害者

自陳冠希破除了無限期退出娛樂圈的自我封印后,再也沒拍出《狗咬狗》這樣震撼人心的作品,但奇怪的是,他卻依然成了許多人膜拜的陳老師。
回歸娛樂圈的陳冠希平日里曬圖賣潮牌,悶聲發大財,同時不忘蓄積力量,要搞就一定要搞出震動整個娛樂圈的大新聞:大上一次是熱吻十六歲少女明星,上一次是與模特秦舒培戀情曝光,這一次則是真人上陣,下場開撕,熱鬧程度堪比卡戴珊夫婦手撕霉霉。
昨天深夜,陳冠希在微博上爆粗大罵林志玲,平日里轉發評論量只有幾千條,瞬間暴漲數倍,成功霸占熱搜前排,群眾自帶“黑人問號”表情搬板凳吃瓜,不明所以,尋求真相的熱情比死神小學生柯南還要高。
而陳老師除了在自己的instagram上發布相似內容力證微博沒有被盜號之外,沒有做出更多的回應和解釋,答案仍然飄在風中。

就算已經刪掉了原英文微博,那句引自《綠巨人》臺詞的“我警告過你,你不會喜歡我生氣時的樣子”仍然在網絡空間內彰顯著某種“我生起氣來自己都害怕”的攝人氣魄,加上instagram上的死神配圖,就問你怕沒?

怕了!陳冠希言語間的這股戾氣著實令人生畏,更讓人心生恐懼的是那些在力挺陳冠希的粉絲話語。當粗鄙之語被解讀為真性情之后,原句中言辭的不當性被消解,語言暴力變相獲得了更強的力量,對被攻擊對象的傷害也變本加厲。
相較于其他途徑,施加語言暴力幾乎沒有成本,幾句話之間既無需形成完整的邏輯鏈條,也無需提供足夠強力的佐證,只要充分表達情緒即可,網絡自會通過傳播幫助當事人構建出“完整”故事,圍觀群眾自會循著言辭中給出的暗示發揮主觀能動性,尋找所謂的解釋與答案。何況娛樂圈的水潭雖然不大但深得很,臟話可以輕易說出口,但罵人的理由卻“不可言說”,所以他才在不同社交平臺上像龐麥郎一樣反復吟唱“時間時間會給我答案”。
網絡空間內的時間是非線性的,而是以平面的形式鋪展開來,各種沒有根的言論開始在這個平面飄散,暴力伴隨言論一同發酵,不斷膨脹,最終充斥整個網絡空間。
無論陳冠希出于何種原因辱罵林志玲,就公開辱罵事件本身而言,林志玲都是受害者。站在陳冠希一方也好,支持林志玲一方也罷,只要這件事還有人關注,陳冠希辱罵林志玲的言語仍將在網絡空間內流傳,傷害仍將繼續。所有人都在努力伸張自以為的“正義”的同時成為施害者,所有人都是陳冠希的幫兇。
作為“艷照門”事件的親歷者,陳冠希比其他人更加深刻地體會過傳播的力量,他深知這股力量的可怕,所以才會做出跳到半空中,發布通緝令似的掛出狗仔記者照片,欲使其淪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從某種意義上說,陳冠希至今都沒能走出“艷照門”的陰影,他本人仍然是事件的受害者,可又有什么能比受害者轉換身份成為加害者更可悲的事情呢?
復出之后,陳冠希除了貢獻八卦新聞,幾乎沒有什么跟娛樂事業有關的動作,他既是娛樂圈陰影里的人也是陰影的制造者本身。比這陰影更可怕的是,有人愿意相信陰影之下有更加黑暗的東西,謠言不斷在這黑暗中生根,追溯黑暗的源頭,不過是懦弱者的心理陰暗面,內心幼稚地認為這世界非黑即白,所有的白色都是為惡者自我“婊彰”立下的牌坊,暴粗不是暴力,而是現實真實自我的力量,嗚呼哀哉,無法可想。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