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高盛總裁:中國家庭2030年將擁有70萬億美元可投資資產
“我們研究發現,中國家庭到2030年將擁有超過70萬億美元的可投資資產,其中約有60%的資產是針對非存款產品的,如證券、共同基金和銀行財富管理產品。”10月23日,高盛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John Waldron在第三屆外灘金融峰會上表示,鑒于這些領域不斷出現業務部署和創新,情況相當令人樂觀。
高盛認為,中國的資產管理,特別是養老金管理市場,可以在幫助為氣候轉型提供資金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今年外灘金融峰會的主題是后疫情時代的復蘇、挑戰和可持續性,Waldron認為,后疫情時代,世界面臨四大變化趨勢。
首先,在后疫情時代,具有包容性的增長是世界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當前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強烈,儲蓄率高、利率低。但是,隨著人們對通脹的擔憂逐漸加劇,未來的經濟形勢將會更加復雜,制造業等行業的恢復速度將高于服務業,包括旅游和酒店等行業。
高盛的研究表明,在20個最大的經濟體中的9個,在今年第三季度的GDP已經超過了2019年第四季度的GDP,包括中國和美國,然而,泰國、印度尼西亞、西班牙和英國等國家的經濟活動水平仍然遠遠低于疫情之前。如果各國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未能直面這些問題,并在最高層決策中對其加以適當考慮,那么疫情就將加劇當前已經存在數十年的許多不平等趨勢。
其次,國內問題往往會引發國際問題,隨著世界逐漸步入后疫情時代,在全球刺激措施釋放出數以萬億的美元的資金后,將面臨更加沉重的政府債務問題。
Waldron表示,當前全球政府債務預計占2021年世界GDP的97.8%,這個數字在2019年時是83.6%。
“政府的財政政策和央行的貨幣支持措施出現回調趨勢,從長期的國家財政和經濟健康角度考慮,這樣做是正確的,但這一舉措也為各國加劇了短期風險,對于許多處境相對脆弱的群體和公民來說,恢復正常才是最大的短期風險。” Waldron說。
此外,經濟格局也即將發生變化,世界正在見證全球化經濟體的重新連接組合過程。
在Waldron看來,當前遠程工作模式被普遍采納,以及我們對現代全球經濟的實時壓力測試都削弱了供應鏈。
高盛的最新分析顯示,目前全球制造業供給延遲的原因,三分之二可以歸因于對貨物需求的急劇上漲。這種現象本身就是經濟方面新常態的產物,隨著未來12個月人們開始把更多的錢花在購買服務,而不是購買貨物上,延遲問題應該會有所緩解。同時,當前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要比過去幾十年更加強烈,地緣政治問題日益蔓延到全球貿易中,疫情及疫情帶來的經濟震蕩,只會使各國更加關注本國在世界市場中的位置。
最后一個主要變化趨勢是技術的不斷進步。
在疫情期間,5G、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和遠程醫療等領域正在加速進步。數字基礎設施在去年實現了22%的增長,今年還將實現超過26%的增長,根據技術研究和咨詢公司Gartner的數據,總額將超過4000億美元。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數字基礎設施為公共云支出、個人和公司提供了數字和生產力的工具支持。“市場和投資者將會更難區分技術企業和非技術企業,因為這兩者之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 Waldron說。
Waldron表示,高盛主要從兩個方面考慮可持續性,第一是有包容性的增長,第二是氣候轉型。
據其介紹,高盛承諾在未來10年內投入750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另外還將有顧問和資源方面的投入。
“我們已經在第一年就投入了1560億美元,相當于最初制定目標額度的20%,這說明當前市場對完成這一目標充滿熱情,資本也在向這個領域傾斜。” Waldron說。
高盛認為,中國的資產管理,特別是養老金管理市場,可以在幫助為氣候轉型提供資金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我們的研究發現,中國家庭到2030年將擁有超過70萬億美元的可投資資產,其中約有60%的資產是針對非存款產品的,如證券、共同基金和銀行財富管理產品。鑒于這些領域不斷出現業務部署和創新,情況相當令人樂觀。” Waldron表示。
“就我們自己而言,高盛在今年2月發行了首支可持續發展債券,市場反響熱烈。” Waldron進一步表示,“高盛將自己的大量資源投入到越來越多的定制和混合股票和債券產品之中,包括與SDG相關的債券和衍生品、環境影響債券,以及在美國發行的社會影響債券。我們還在繼續強化和開發我們的產品,包括碳分析數據、電力和碳抵消交易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