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開啟“燒烤模式”:今天最高溫39℃,未來三天也差不多

7月21日,上海出梅的第二天,最高氣溫達到39.1℃,寶山、嘉定、松江等區的部分自動站氣溫一度達到40℃。下午5時,上海全市大部分地區的氣溫仍在37℃及以上。
據上海中心氣象臺預計,未來三天(22-24日)上海最高氣溫均接近或超過38℃。自7月25日起,隨著副熱帶高壓減弱南退,上海最高氣溫將降至35℃上下,午后到夜里易出現雷陣雨。
未來三天持續高溫
“帶上孜然,我們都是五花肉!”“這種天氣完全不敢出門,只能躲在家里孵空調了。”“車子里的溫度竟然超過50℃,差點沒被嚇死!”7月21日,網友們紛紛在微博和朋友圈吐槽高溫。
當天上午8時40分,上海中心氣象臺便發布高溫橙色預警,截至晚上7時高溫橙色預警信號依然高掛。當日下午2時04分,徐家匯站的氣溫達到39.1℃,打破了前一日最高氣溫37℃的紀錄。寶山、嘉定、松江等區的部分自動站一度測得40℃的高溫。
在上海,出現39℃以上的高溫是否屬于正常現象?
對此,上海市氣象局首席服務官張瑞怡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從中心城區徐家匯站2001年以來的氣象資料來看: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2010年、2013年、2015年都曾出現過最高氣溫達到39℃以上的高溫酷暑天氣。其中,2013年的高溫讓人印象特別深刻,當年8月7日,更是曾出現打破歷史紀錄的40.8℃的高溫。2015年8月4日最高氣溫也曾高達39.2℃。
據上海中心氣象臺預計,7月22日,上海繼續受到副熱帶高壓控制,天氣晴熱,最高氣溫仍高達38℃-39℃,最低溫度也在30℃左右。而本周雙休日,上海也將持續晴熱高溫天氣,最高氣溫均接近或超過38℃,市民還需注意繼續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自7月25日起,副熱帶高壓減弱南退,上海處在副熱帶高壓邊緣,云系略有增多,午后到夜里容易出現雷陣雨,高溫強度稍減,最高氣溫在35℃上下。因此,市民在防暑降溫的同時,還需防范雷電、短時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
持續高溫天氣,市民該如何防護?
張瑞怡建議,市民要注意避免長時間戶外活動,盡量避開在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這一時段出行,外出采取有效防護措施;著裝以棉麻等透氣織物為佳;可隨身攜帶藿香正氣水、仁丹、風油精等防暑降溫物品;合理使用空調,注意避免室內外溫差過大;注意飲食衛生,保證充足睡眠;大量流汗后應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如出現頭暈、惡心嘔吐、大量出汗、迷糊、胸悶氣短等癥狀時,應懷疑是否中暑,應及早在涼爽處休息,如癥狀無緩和,出現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或體溫升高卻閉汗不出,甚至昏迷等嚴重情況應立即送醫治療。老人、孩童等特殊人群抵抗力、體溫調節能力更低,尤要多加注意。
已制訂高溫天氣應急預案
據上海氣象部門介紹,面對高溫天氣,上海早已制訂應對高溫天氣的應急預案,對應于不同等級的高溫預警,都有明確的聯動措施。根據《上海市處置氣象災害應急預案(2014版)》中的《上海市處置高溫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當上海中心氣象臺發布高溫黃色、橙色、紅色預警時,各相關部門均需啟動相應的響應措施。
其中,在拉響高溫橙色預警(預計日最高氣溫達37℃以上)后,相關部門需防止發生次生災害和在校師生中暑、學校食堂食品變質導致的食物中毒等事件,中小學和幼托機構一律停止室外體育課及戶外活動;加大對建設單位及建設工程的安全生產督促、檢查,視情采取停止戶外施工等措施;加強對飲食業的監管,適時發布食物中毒預警;相關區縣政府組織、指揮、協調本轄區內的鄉鎮、街道、部門(單位)做好高溫災害防御工作,組織開展高溫天氣防御知識宣傳,提醒公眾減少出行等。
在拉響高溫紅色預警(預計日最高氣溫達40℃以上)后,相關部門需加強對教育系統高溫天氣安全監管,視情采取停課措施;加強對高溫中暑的監測,做好與高溫密切相關的疾病監控工作,做好醫療救治準備;督促檢查公交、軌道交通、客運、輪渡、港口等企業落實高溫防御措施;保障高溫災害應急處置中的電力供應和通信暢通,停止戶外施工;各區縣政府組織、指揮、協調本轄區內鄉鎮、街道、部門(單位)做好高溫災害處置和防暑降溫工作,組織人員為孤寡老人提供必要的服務;提醒公眾減少出行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