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集中精力搞創新 廣州黃埔這群中小企業“小而不凡”
2018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州科學城,殷切囑托“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創新創造創業離不開中小企業”,并指示“要為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創造更好條件”。
三年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牢記囑托,在政策支持、金融服務、審批籌建、知識產權、氛圍營造等多方面用力,厚植“中小企業能辦大事”沃土——讓中小企業能心無旁騖做主業、集中精力搞創新、踏踏實實辦企業,辦成更多大事!

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專精特新產業園之一——高新鈞恒廣場。賈自豪 攝
10月19日,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中小企業能辦大事”新聞發布會在該區“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先行示范館舉行。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三年來,一大批中小企業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發展壯大,全區80%以上規上工業企業、8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均是中小企業,80%以上授權發明專利和技術創新成果來自中小企業,2020年實現“小升規”企業達141家,中小企業已成為黃埔區沖刺“萬億制造”的主力軍。目前,該區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2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68家,分別占全市的47%和30%。
最強支持力度
鼓勵中小企業突破“卡脖子”難題
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集聚中小企業近4萬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100家,數量穩居全國經開區第一,涌現出一大批擁有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或者“配套專家”。據統計,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全區3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發明專利授權量穩居全國經開區第一,榮獲中國專利金獎3項、國家科學技術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5項、二等獎16項。這些在產業鏈、供應鏈上“小而不凡”的企業,成為加快解決“卡脖子”難題的重要載體。

禾信儀器是黃埔區、廣州開發區3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之一。李劍鋒 攝
黃埔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雷敏表示,三年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夯實基礎補齊“斷鏈”,為中小企業解決“卡脖子”難題提供強力支持。該區瞄準芯片、半導體、基礎工業軟件、智能傳感器等產業基礎薄弱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先后出臺了IAB政策、“信創10條”、“智能傳感器20條”、“專精特新10條”等政策,每年支持不少于10億元,從經費、融資、人才、平臺等多方面鼓勵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從基礎工藝、技術、產品“單點突破”,助力關鍵技術應用創新與產業化。
“黃埔區通過聯合銀行設立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補償資金池,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目前我們公司通過資金池獲得了銀行貸款1000萬元。”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正旭說。
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做好創新鏈和產業鏈“雙鏈融合”,引入中科院等13家大院大所,支撐區內中小企業開展核心產業化技術攻關。已落地的工信部7所部屬院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為區內中小企業的創新提供數字化信息平臺、技術概念驗證中心、多層式專家智庫、產業技術交易中心、技術經紀人培訓基地、校企聯合中試基地等特色載體,加速“產學研用”融通創新。
“我區還將率先推行‘揭榜掛帥’‘職業技術經紀人’等機制,由國企牽頭推動房產經紀人向科技助推人轉型,形成‘國有配套資源開放+研究院所頂尖技術產業化’的國有資源為科研資源‘保駕護航’的成果產業化生態體制。”雷敏說。

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中小企業能辦大事”新聞發布會現場。李劍鋒 攝
最全培養鏈條
培育更多科技型中小企業
科技型中小企業是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近年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積極培育壯大科技型中小企業主體規模、提升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
黃埔區科技局副局長黎集怡介紹,該區不斷完善“創業-高企-瞪羚-獨角獸-百億級高企”政策培育體系,建立了一條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路徑。目前全區認定瞪羚企業413家、獨角獸(潛在獨角獸)企業22家。在該區孵化-成長-壯大的小鵬汽車、文遠知行、億航智能等已成為全球科技領域的“領頭羊”。
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廣泛參與龍頭骨干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牽頭的項目,組建創新聯合體“揭榜攻關”,是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推動培育更多能辦大事的中小企業一大舉措。
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是黃埔區3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之一,2021年9月13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成功上市。該企業聯合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和相關企業共同組建粵港澳大灣區高端科學儀器創新中心,規劃建設質譜技術研究院、質譜產業研究院、創新人才培養基地、科學儀器企業孵化器等,構建質譜行業生態。
截至目前,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已建設5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149家省級及以上企業技術中心,超過300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數量居全省前列。
黃埔區發展改革局副局長吳捷峰先生介紹,“十四五”期間,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將建設萬億級產業集群,并高質量打造新型顯示、汽車制造、生物醫藥與健康、集成電路四大新興優勢產業鏈。通過鼓勵龍頭企業延伸放大核心優勢,支持中小企業深耕細分領域關鍵技術,培育一批成長型科技新貴,實現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目前,全區集聚航天云網、阿里云?飛龍等20余家工業互聯網平臺和70多家工業互聯網服務商,加快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
同時,該區積極構建“1+1+3+N”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形成以廣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引領,以高水平創新研究院、一流高校等為支撐的科技戰略創新集群。累計建成62家眾創空間,109家科技企業孵化器,7家科技企業加速器,規模居華南之首,打造了一條“創客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的完整孵化鏈條。
最優營商環境
為中小企業創新保駕護航
全面激發中小企業活力和創造力,離不開一流的營商環境,特別是提高創新資源的配置效率,降低企業創新成本。
“通過不斷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促進土地、人才、資金等要素高效有序配置,支持中小企業成為技術創新重要主體。”廣州開發區營商環境改革局副局長廖菁說。
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在土地管理方面勇于創新,率先試行“帶規劃方案”出讓用地,推行工業用地彈性出讓,實行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供應。大大加快了優質企業的成長速度,降低了發展成本,讓企業能輕裝上陣。
其中,開展“摩天工坊”試點是該區創新土地管理的一大亮點舉措。目前全區已批摩天工坊項目3個,涉及用地面積10.69萬平方米,推動“園區上樓”,進一步降低了企業的用地成本。
在打造規范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支持中小企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一向走在全國前列。
該區率先將區塊鏈、人工智能、5G、大數據等技術應用到政務服務。在全國首推100項智能秒批(核)事項,實現“人工秒批”到“智能秒批”。由該區推動成立的全國首個經濟功能區政務服務改革創新合作聯盟已實現與北京、天津經開區268項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推出“黃埔區政務雷達”小程序,打造服務多元、全程可視、功能一體的指尖政務生態。設立“一站式”企業首貸、續貸服務中心,建立搶單、兜底、過橋等服務機制,提高民營企業及中小企業首貸、續貸可獲得性。全省首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1081家企業通過“免申即享”收到扶持資金4.19億元。
作為“國家知識產權綜改試驗田”,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過去三年在知識產權保護覆蓋、監管方式創新方面的努力也成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快速發展的動力源。該區通過推進國家專利局審協廣東中心等平臺建設,設立中國(廣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成立粵港澳知識產權調解中心,組建海外知識產權維權聯盟,集聚廣州知識產權法院、仲裁委等17家知識產權保護機構,為企業創新構建了集行政執法、司法保護、調解仲裁、行業自律、海外維權為一體的大協同大保護格局,支持億航智能利用知識產權保護核心技術和建立品牌有關做法入選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小企業優秀案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