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葉瑜蓀|尋找鐘憲民

葉瑜蓀
2021-10-22 11:09
來源:澎湃新聞
? 上海書評 >
字號

緣起

2001年11月,收到紹興魯迅紀念館館長裘士雄兄來信,囑我提供鐘憲民生平資料。信是打字油印的,附有一紙手寫“人物名單”:

1.鐘憲民(1910-),崇德人。世界語者。1927年曾在上海南洋中學讀書。后將《阿Q正傳》譯成世界語,于1930年出版。

裘士雄來信

讀了來信,我既驚喜又疑惑。石門的文化前輩中又多了一位與魯迅有交往者,確實讓我興奮。但石門的老人們從未與我談起過這位鐘憲民,故我懷疑,“石門鐘憲民”可能不是真正的石門灣人。因為“崇德”曾改稱過“石門縣”。所以舊志中所說“石門人”實是指石門縣人,亦即民國后的崇德縣人,與“石門鎮人”或“石門灣人”是兩個概念。

為了完成士雄兄所托,我當即致信崇德蔡一先生,征詢有關鐘憲民的資料。

半個月后,蔡老復函稱:未查到鐘憲民資料,《崇福鎮志》僅收崇福鎮人,“崇德籍”而非崇福鎮上之人都不收。并提到:“姓鐘的大族,可能在上市鄉(今崇福)四浜頭?!辈汤贤瑫r寄來李愷良、郭后覺的資料,其中李愷良1928年也與魯迅有過通信。

2001年12月19日,我復函裘士雄兄,告以一時無法查明鐘憲民是否石門鎮人的實情,并寄去蔡老給我的李愷良、郭后覺資料。

一星期后,即收到士雄兄回信:

收到您的大札和有關資料,我很高興,也很感謝。因為盡管鐘憲民先生的史料暫時沒有搞到,但李愷良先生的史料還是有用的。李氏在《魯迅日記》中未提及,他與魯迅的通信不在《全集》第11、12、13卷書信中出現,而編入雜文集《三閑集》中。我當轉給有關編委,謝謝您!

李愷良的兒子李迎雷在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外語教研室工作,某年回鄉,曾與我有過一面之緣。于是我致函李迎雷,向其詢問鐘憲民之事。

2002年1月收到迎雷先生復信,稱:

來信所提有關鐘憲民一事,七十年代中葉我在自學世界語時,曾在家中翻到一本舊的初級讀本(教科書),編者正是鐘憲民?!耶敃r對父親說起該書時,父親說是認識鐘憲民的,不過當時鐘憲民好像是從政,在國民黨中做事,建國前他隨同國民黨去了臺灣,所以建國以后在父親這一輩的朋友中似乎不大有人知道他……等放了寒假后,我再將家中藏書整理一番,如能發現有關鐘的文字資料,再向你稟告。

3月14日,果然又收到迎雷先生寄來的1930年上海出版合作社出版的、鐘憲民所譯魯迅《阿Q正傳》世界語版封面和封底書目復印件。我都及時轉寄給士雄兄。

《阿Q正傳》世界語版封底

雖未能完成裘士雄兄囑托,但從此,我開始了對鐘憲民史料的關注和搜集。

鐘憲民其人

尋找鐘憲民資料,十多年后才有突破性進展。在2014年5月22日的《人民政協報》“春秋”周刊上,我讀到李樹德所寫《〈阿Q正傳〉的世界語譯本》一文,眼睛為之一亮。我想,這是否就是鐘憲民譯的《阿Q正傳》?果然,此文一大半篇幅是介紹譯者的:

譯者鐘憲民,1910年生,浙江崇德石門灣人。原是上海南洋中學學生,曾為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學生雜志》編過《世界語欄》。在翻譯《阿Q正傳》的前兩年,即1928年,他已經把冰心的一部分作品翻譯成世界語,當時他僅18歲,翻譯《阿Q正傳》,也只有20歲,可見他是一位很有才氣的文學青年。他與魯迅早有交往,在《魯迅日記》中可以見到他與魯迅交往的記載。如1927年1月15日載:“晚真吾為從學校執來鐘憲民信,十日石門發”;同月24日載:“下午寄鐘憲民信”;1929年4月16日載:“得鐘憲民信”;兩天后的18日又載:“午后復鐘憲民信”??梢酝葡?,鐘憲民用世界語翻譯《阿Q正傳》是得到魯迅首肯的。……

……鐘憲民是在胡愈之、巴金、索非主持的上海世界語學會學習的世界語。他從1927年就開始致力用世界語向外介紹中國文學,除了上面提到的他翻譯了冰心和魯迅的作品外,還翻譯了《郭沫若先生及其文學作品》(合譯)、郭沫若的話劇《王昭君》以及李輝英等人的《歸來》和劉盛亞的《小母親》。

鐘憲民還從世界語轉譯外國文學作品,介紹到中國,其中有尤利·巴基的長篇小說《犧牲者》(1934年)、短篇小說集《波蘭的故事》等。

1929年,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國際科聘請鐘憲民為世界語干事。其后,他長期在國民黨政府文化宣傳部門工作,直到新中國成立前,隨國民黨撤退到臺灣。

《人民政協報》“春秋”周刊所刊《〈阿Q正傳〉的世界語譯本》

這段史料明確提到,鐘憲民是石門灣人,并有魯迅1927年1月15日日記“十日石門發”為證。

不久,我又在網上找到侯志平編《中國世界語人物志》,其中《鐘憲民》一篇,對他在世界語運動中所做貢獻的記載更為詳盡:“抗戰期間曾為《中國報導》投稿和譯稿,也曾支持重慶世界語函授學社的工作,熱心世界語運動。……編著過世界語教材和詞典,其中有:《自修教科適用世界語捷徑》《世界語初級文法》《世界語模范文選》《世界語戰時讀本》《世界語戰時讀本講義》《世界語漢文模范字典》?!?/p>

留在家鄉的蹤跡

既然我已知道鐘憲民確在石門住過,相信一定能找到一些相關的史料。首先想到的是鄒志鰲先生1990年根據回憶撰寫的《抗戰前的石門商貿》稿本。從中很快找到記載:“鐘慶春絲綢莊(下西弄,鐘憲民上代)”,說明鐘憲民家在石門是開絲行的,地點在下西弄,店號“鐘慶春”。括號注明是鐘憲民上代所開,并非鐘憲民自已經營。

鄒志鰲《抗戰前的石門商貿》

鄒志鰲《抗戰前的石門商貿》

這一發現讓我很興奮,但想進一步深入尋找時,卻覺得太晚了!因為鐘憲民與石門的聯系主要是在1937年抗戰之前,能認識或見過鐘憲民的石門人今天已很少了。

我想到的第一個可訪之人是魏毓仁先生,他世居石門,又參加過《石門鎮志》的編寫。2016年4月17日,我拜訪了九十二歲的魏老。魏老說自已年少,對鐘憲民印象不深,只知鐘家在下西弄開絲行,其父、祖的名字都不清楚,覺得他們家好像不是土生土長的老石門人,可能出自四浜頭鐘姓,但無法肯定。

2016年5月12日,傅華根伉儷回國探親期滿,將返澳洲。電話中得知他們要去杭州向九十七歲的岳父顧紹榮辭行。顧老系石門近郊人,與豐子愷長女豐陳寶同為石灣三小同學,后任杭師大教授。聽聞顧老思維尚清,即囑華根兄代為詢問鐘憲民事。午后,華根兄電復:“老丈知道鐘憲民,其祖、父在石門經營絲綢莊,但不是石門舊家,祖居地在崇德何處不清楚。”

根據二老的憶述,鐘憲民家不是世居石門灣的舊家,也許是在祖父那一代,才開始遷到石門經營絲綢莊的。

鐘憲民家的石門舊居,是在隅然間獲知的。在一同下鄉插隊的“知青”聚會上,我無意中提到,石門有位與魯迅交往過的鐘憲民,可惜現在已無人知道了。不料張文強兄立即說:“我知道,聽我父親說起過。父親與他很熟。而且兩家相距很近,鎮委書記周錦宣家住的那幢房子就是鐘憲民家的。”

鐘憲民石門舊居

鐘憲民石門舊居

真是個意外收獲!文強兄的父親張坤壽我也認識,他的年齡應該與鐘憲民相近。張家住在馬家橋北堍東側,鐘家在馬家橋南馬家弄中段東邊,兩家相距幾十米。幸運的是,經過抗戰亂世,石門灣百分之七十多的房屋毀于戰火,而張、鐘兩家的房屋都逃過劫難保存了下來。

張振剛先生根據章桂老人的口述回憶寫成《和豐子愷逃難的日子》一書,我因忙于俗務,直到近年才抽暇拜閱,讀后不覺驚呼:原來章桂不僅認識鐘憲民,還在重慶有過很多交往。

《和豐子愷逃難的日子》,張振剛著,浙江文藝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

1937年11月,章桂隨豐子愷一家逃難西行,1942年8月輾轉到達重慶。1944年,章桂在重慶民生路冉家巷開了一家萬光書局,經銷上海萬葉書店和光明書局的書,也帶賣文具,同時還搞出版。

有一次,章桂進到了新版蘇聯作家肖洛霍夫的長篇小說《靜靜的頓河》中譯本。按當時規定,這類新書須經審查后方可銷售?!罢鹿馂榱思皶r上架,親自捧了樣書送去圖書雜志審查委員會。因為性急,他一到那里就嚷嚷著要他們立即審查,他在一邊立等。

“審查委員會的人冷冷地看著這個滿頭是汗的年輕人,正待開口,從里面辦公室踱出來一個人。章桂一看,是老鄉鐘憲民。

“鐘憲民哈哈大笑說:‘我說是誰呢,這么大的口氣,原來是仁兄你!’”

在重慶遇到石門老鄉,章桂和鐘憲民都是很開心的,于是常相交往。鐘憲民翻譯的德萊塞《情網》、哈代《娛妻記》等書亦由章桂在萬光書局出版。1945年11月12日,章桂在重慶舉辦婚禮,前來祝賀的嘉賓中有不少文化出版界的名人,如葉圣陶、傅彬然、章錫珊、姚蓬子等,鐘憲民亦在其中。章老保存的那本《百年好合》婚帖簽名冊中,我見到了鐘憲民的親筆簽名。

章桂《百年好合》婚帖簽名冊

簽名冊中的鐘憲民簽名

鐘憲民隨國民黨中宣部撤退去了臺灣,解放后,他自然被列入“敵檔”調查對象。

大麻鎮中心學校的王健老師送給我他找到的鐘憲民資料,其中一份是1960年的調查資料,內容由李蓉汀先生回憶提供。

在“何時何地怎樣參加敵軍?現在何部,任何職、何級,駐何地?”一欄中,填著:

1946年,當偽中央電影檢查處駐滬辦事亊處科員;49(年)11(月)到廣州后斷絕通信,不知去向,現在大概在臺灣。

在“本人在國內有何親友、同事、同學、同鄉?”欄中,填著:

表弟兄李里仁,在崇德;表弟兄李蓉汀,崇德崇益食品廠。

豐子愷,同鄉,當時立大學院教員,文化界人;葉圣陶,是當時立大學院教員,文化界人。

這里的“立大學院”應是“立達學園”之誤。

“注解”欄填寫的資料雖然簡單,但十分珍貴:

他的妻錢士英,女兒鐘明華。

本來有一母親,于抗戰期間在崇德朱家柵口亡故。

朱家柵口朱平墟為他們親戚。

這些信息對尋找鐘憲民家祖居地和后人而言,很有線索價值。

青年鐘憲民

鐘憲民1946年合影

在臺失蹤之謎

這幾年雖然找到了不少鐘憲民的資料,但都止于1949年。他去臺灣后的情況一無所知。

數月前,也是王健老師,通過夏春錦兄送來一份臺灣學者尋找鐘憲民的文章。文章沒有署名,其中的資料卻很寶貴,是我們認識、評價鐘憲民的重要依據之一:

我們尋找鐘憲民的下落已經兩三年了。鐘憲民,1949年來臺,來臺后除了重印幾本德萊塞的小說之外,也在文藝雜志上繼續發表文章:1950年有一本譯作《英遜皇愛德華自傳》在臺灣出版。1950年代的《中國文藝》和夏濟安主編的《文學雜志》都有他署名的翻譯作品,如1956年《文學雜志》就有他翻譯的《騎士》(Thomas Mann著)。最晚見到他署名的文章出現在1957年三卷二期《文學雜志》附冊《匈牙利作家看匈牙利革命》,是針對1956年匈牙利革命出版的???。

到這個時間點為止,看起來鐘憲民跟夏濟安、黎烈文、沈櫻、錢歌川、何容等人很像,就是典型的流亡文人?!婀值氖牵?957年以后,他音訊全無,宛如人間蒸發。會不會是病逝?找不到發喪記錄。以他的文壇人脈來看,不可能一篇紀念文章都沒有。會不會被政治迫害?我們查過白色恐怖叛亂名冊,被槍斃的名冊等等,也沒有他的名字。鐘憲民并不是名不見經傳的小譯者,他從1930年代就有文名,到臺灣又繼續在文壇活動。為什么查遍各種文壇回憶錄,竟然都沒有人提過鐘憲民?

一個翻譯名家,來臺后數年間還有文壇活動,忽然消失得無影無蹤,這是我們研究譯者歷史時沒有遇過的事情。夏濟安去美國、錢歌川去新加坡、英千里過世,總會有跡可循。我在部落格陸續寫過幾篇有關鐘憲民的文章,希望會有知情人士告訴我們一些蛛絲馬跡?!?/span>

我未能為同鄉前輩鐘憲民先生寫一篇完整的生平小傳,而拉拉雜雜地寫了這樣一篇札記,目的也是希望海內外的知情者能提供鐘憲民先生的新史料,并解開他在臺灣文壇的“失蹤之謎”。

    責任編輯:鄭詩亮
    校對:張艷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嘉县| 法库县| 民县| 松江区| 大同县| 博白县| 高阳县| 吉隆县| 北海市| 收藏| 江西省| 赫章县| 方正县| 防城港市| 沧州市| 台州市| 神农架林区| 东乡县| 隆子县| 本溪市| 家居| 邵武市| 岳阳县| 望谟县| 惠州市| 大埔县| 安远县| 英山县| 沙坪坝区| 宁陕县| 伊吾县| 铜鼓县| 容城县| 永登县| 龙州县| 衢州市| 丘北县| 太湖县| 西平县| 峡江县| 西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