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講武談兵丨“德國制造”何以再度驚艷軍工業?
近日,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最新的年度軍備報告,德國為2015年僅次于美國和俄羅斯的全球第三大武器輸出國,從2014年的第五位上升至第三位。德國《星期日世界報》日前也提前曝光了一份德國官方準備的軍備出口報告。文件顯示,2015年德國向外國出口武器總額達到78.6億歐元,較2014年的39.7億歐元增長了近一倍,也遠高于2013年的58.5億歐元。這意味著德國在2015年的武器出口創下本世紀以來的最高水平。
在6月16日至20日舉行的歐洲防務展上,德國展出的各型地面武器也成為展會上當仁不讓的焦點和明星。從這些先進武器的身上中,我們可以找到德國之所以成為世界第三武器出口國的原因。
德國軍工企業此次展出的地面武器種類豐富,從主戰坦克、步兵戰車到單兵武器,都是其近年來最有代表性的型號,主要包括:“豹”2A7+主戰坦克、“豹”2“革命”主戰坦克先進技術演示樣車、“美洲獅”履帶式步兵戰車、“拳師犬”輪式步兵戰車、“山貓”履帶式步兵戰車、“空中盾牌”C-RAM系統、PzH2000型155毫米履帶式自行榴彈炮、“雷神”155毫米自主式火炮系統、“拳師犬”RCH輪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短劍”士兵系統、RG90遠程多用途單兵火箭筒、ASRAD自行防空系統、陸基激光武器系統等。這些“德國造”展現的諸多技術特點非常值得我們關注。

“豹”式:火力、防護、機動、信息化的完美結合
德國近年來在“豹”2A4基礎上改進的各型新一代“豹”式主戰坦克,無論是本國裝備的“豹”2A7+,還是用于外貿的“豹”2“革命”,都堪稱世界頂級主戰坦克的典范。相比其他國家推出的外貿主戰坦克或多或少地存在比較明顯的短板這一狀況,“豹”2A7+和“豹”2“革命”真正做到了火力、防護、機動以及信息化四個方面最為完美的結合。
在火力方面,目前任何一種“豹”2A4及其改進型號都可以不做大的改動而換裝L/55型120毫米滑膛炮,同時配合德國最新研制的DM63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以及DM11可編程多用途榴彈,可以有效對付其他國家最先進的現役主戰坦克。尤其是DM63這種新型穿甲彈在繼承DM53穿甲能力的同時,首次采用不依賴溫度的獨立推進系統技術(TIPS)發射藥,能夠在-46~+63℃如此大的溫度范圍內保持內彈道性能的一致性,極大提高了彈藥的命中精度,并且減少了對身管內膛的腐蝕,堪稱坦克彈藥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防護力方面,曾經有人對“豹”2A5炮塔加裝的楔形附加裝甲竟然是中空的感到失望,認為“豹”2系列的防護性能存在短板。不過,隨著“豹”2A5、“豹”2A6以及“豹”2PSO等一系列改進型號的發展和實戰應用,到了“豹”2A7+和“豹”2“革命”,其防護性能已經得到了大幅增強。尤其是“豹”2“革命”采用了綜合防護的設計理念,裝備了全新的復合裝甲和車底裝甲,并且采用軟殺傷型主動防護系統,具備了對付從RPG-7火箭彈、地雷、簡易爆炸裝置到大口徑穿甲彈和反坦克導彈的能力。
機動性方面,“豹”2系列一直堪稱幾乎所有第三代主戰坦克效仿的對象,其裝備的MTU系列大功率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一直沿用至今。只不過最初“豹”2主戰坦克裝備的是MB873Ka-501,到了“豹”2A7+已經改進為MT883Ka-501與HSWL295TM綜合傳動裝置集成在一起的MTU歐洲動力包,額定功率依然是1103千瓦。雖然“豹”2系列的戰斗全重從早期的55噸發展到現在的60噸(“豹”2A7+),甚至逼近70噸(“豹”2“革命”),但是得益于性能極為出色的動力-傳動系統,其機動性能并沒有受到任何不利影響。
信息化能力方面,由于“豹”2在設計之初就預留了充足的車體及炮塔內空間,完全可以滿足加裝數字化設備以及輔助設備的要求。比如萊茵金屬公司在改進“豹”2“革命”時,采用了先進的數字化炮塔核心系統,實現了完全集成化的網絡通信能力;并且加裝了全周視態勢感知系統,能夠360度晝夜觀察車輛周圍環境,并具備自動預警和目標跟蹤能力。此外,“豹”2A7+和“豹”2“革命”還特別加裝了輔機電站,這一點對于高度依賴各種電子設備的現代主戰坦克來說非常重要。

步兵戰車:以重型化引領未來
除了在主戰坦克發展上繼續領先世界,德國在步兵戰車的研制上也引領著未來發展潮流,這就是重型化。步兵戰車究竟能做多大、多重,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發動機功率的大小。以往歐美“布萊德利”、“武士”等步兵戰車的戰斗全重基本上不超過30噸,蘇/俄BMP-3步兵戰車甚至不到20噸。
但是,MTU動力公司研制的計劃用于第四代坦克的新一代高功率密度發動機——MT890系列的出現,使得步兵戰車重型化成為可能,其發動機體積功率從328.68千瓦/立方米大幅提升至1200千瓦/立方米。因此,“美洲獅”履帶式步兵戰車、“拳師犬”輪式步兵戰車都能夠在有限的動力艙空間內安裝了功率驚人的動力-傳動系統:前者裝備的V型10缸MT892發動機額定功率達到了808千瓦,后者裝備的8V199 TE20發動機額定功率為530千瓦。要知道,這兩個功率指標已經達到了蘇/俄第三代主戰坦克的水平:T-64B額定功率552千瓦、T-72S額定功率618千瓦,甚至T-80U裝備的GTD-1000T型燃氣輪機的額定功率也不過808千瓦。正是有了這一強大動力的支撐,“美洲獅”和“拳師犬”的戰斗全重都有了大幅的增加,前者為42噸,后者為33噸,創造了世界步兵戰車的新記錄。“山貓”履帶式步兵戰車則介于兩者之間,其戰斗全重也達到了38噸,發動機功率635千瓦。
戰斗全重的增加,使得這三種重型步兵戰車能夠將更多的重量用于防護性能的全面提升,包括對地雷和簡易爆炸裝置的防御。同時,這三種戰車還可以通用“長矛”RC遙控炮塔,簡化了后勤保障。

自行火炮:以至輕載至強
“拳師犬”RCH輪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的首次展出,是此次“德國軍團”的另一個亮點。以往受制于底盤的承載能力,8×8輪式戰車很少能夠裝備155毫米這么大口徑的火炮。此前,只有意大利在“半人馬座”8×8輪式戰車底盤上成功安裝了FH-70型39倍口徑155毫米榴彈炮炮塔。而此次德國“拳師犬”RCH所裝備的是改裝自“雷神”155毫米自主式火炮系統的全自動無人炮塔,并且身管依然采用52倍口徑,這在世界上尚屬首次。“拳師犬”RCH自行榴彈炮同“雷神”一樣,由2名乘員在車體內操作火炮發射,無人炮塔內備有30發彈丸和145個模塊化裝藥,可實現全自動裝填和射擊,最大射程可達55千米。可以說,“拳師犬”RCH具備了強大的火力、優異的機動性能和必要的防護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視為未來155毫米自行火炮的發展趨勢。
萊茵金屬公司還展出了代表未來防空系統發展方向的陸基激光武器系統。該系統采用了“空中盾牌”C-RAM系統的炮塔和火控組件,將其原來的35/1000 Mk2型35毫米轉膛炮更換為呈倒“品”字形的3組10千瓦光纖激光器。與傳統的固體激光器相比,光纖激光器體積更小、重量更輕、光斑面積更小、壽命長、維護性好。因此,萊茵金屬公司實現了單炮塔總共30千瓦光纖激光器的集成,并且設想將多個炮塔編成一組,從而實現100千瓦以上的激光功率輸出,足以擔負近程反導和C-RAM任務的要求。

我國近年來也向國際軍貿市場推出了一系列先進的外貿主戰坦克和步兵戰車,如VT4、VN1、VN11、VN12以及VN18等。但是,與上述“德國造”相比,應當清醒的認識到,在主戰坦克四大性能的提升和平衡上、在步兵戰車發動機功率和戰斗全重的提升上、在大口徑自行火炮的輕量化設計、以及在戰術激光武器的實用化上,我們與國外先進國家的差距依然很大。中國軍工在取得了極大進步的情況下,依然任重道遠,我們期待中國外貿地面武器能夠與“德國造”性能并駕齊驅的那一天。
(“講武談兵”是由現代兵器雜志社資深編輯黃國志為澎湃防務開設的個人專欄,以客觀嚴謹的態度,輔以活潑精煉的語言,力圖“破除防務迷霧”,為讀者更好地認識我國與國外在裝備技術上的差距提供參考和借鑒。每周一或二傾情奉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