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釋新聞|日本眾院選戰打響:如何選舉?焦點何在?
10月19日,隨著日本第49屆眾議院選舉公布候選人,為期12天的眾院選戰也正式打響。
由于此次眾議院的解散已于10月14日決定,因此在公告發布前夕,選戰已全面展開。日本朝野各黨的黨首等人此前已通過前往各地視察或是在街頭發表演講,呼吁民眾積極投票。
執政黨自民黨是否會在眾議院選舉中“下野”是日媒關注的焦點之一。《日經亞洲評論》報道指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曾在當選自民黨總裁后表示,此次執政聯盟的目標是在眾院維持過半數席位。不過,報道也指出,盡管自民黨試圖以“更換面孔(總裁)”來贏得公眾支持,但仍可能會失去部分席位。
此次選舉將如何進行?目前的執政黨自民黨面臨哪些“壓力”?在野黨又在進行怎樣的攻勢?
如何選舉?
此次選舉被日媒稱為非常罕見的“短期選戰”,這是由于岸田文雄在就任首相僅10天后便啟動解散眾議院的程序,而從解散到選舉投計票也僅有17天,創下了二戰后的最短紀錄。此外,本次也是自2017年10月以來,日本首次舉行眾議院大選。
日本眾院選舉實行小選區和比例代表并行制:小選區由選民直接對候選人進行投票,得票最多者當選;比例代表選區則是由選民對各政黨進行投票,并根據得票數多少,按一定比例給各政黨分配議席。
日本眾議院定員為小選區289人,比例代表176人,朝野各黨將在為期12天的選戰中爭奪總計465個議席。在第48屆眾院選舉時,自民黨和其執政聯盟成員公明黨曾獲得大勝,共獲得313個席位,超過眾議院議席總數的三分之二,而此次選舉中,執政聯盟可否保住過半數席位(233個議席)也備受關注。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統計,截至18日,已有超過1040名候選人宣布參與角逐,最終的投票和開票將于10月31日舉行,日本選民將決定自民黨和公明黨是否會繼續聯合執政。
在野黨“共斗”?
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民眾曾對執政黨抱有不滿,在前首相菅義偉的執政后期,其支持率也曾一度跌至近30%。因此,在野黨將此次選舉視為“逆轉”的時機,同執政黨可否獲得多數席位并繼續其聯合政權一樣,在野黨會否增加其席位以奪回執政權也已成為了輿論關注的焦點。
在野黨的“聯合”在眾院選戰前就已打響。今年9月8日,立憲民主黨、社民黨、日本共產黨及聯合新選組四黨簽訂了互通合約,就降低消費稅、減少碳排放、性別平等、行政透明化、新冠疫情對策等政策目標達成共識,計劃在下屆眾議院選舉中共同推動相關政策的落地。而9月末,立憲民主黨也與日本共產黨簽訂了“限定的內閣外合作”條約。
目前,執政黨與在野黨“針鋒相對”的局面也已形成。在多方合作下,在野黨推動了同一選區中推舉統一候選人的方針。據NHK報道,在289個小選區中,在野黨方面已統一了210個選區的候選人,立憲民主黨干事長福山哲郎此前也在接受《每日新聞》采訪時指出,截至10月16日,在野五黨已在全國超70%的選區實現了推舉統一候選人。
福山強調,為實現“多樣性”政治,目前在多個選區已實現在野黨聯合與執政黨候選人“一對一”的局面。《產經新聞》報道也指出,此次在野黨聯合推舉的候選人的人數是2017年選舉的三倍之多。
共同社的民調顯示,目前自民黨支持群體中希望“執政黨(勢力)超過在野黨”的僅占比59.2%,33.8%的回答認為“執政黨與在野黨的勢力難分伯仲”。報道分析稱,現狀已無法說是“有利于執政黨”。而曾擔任過日本內閣閣僚的人士則分析稱,“由于自民黨獨大持續了很長時間,選民認為政治需要更多緊張感”。
競選焦點
由于此次是新冠疫情暴發后的日本第一次全國大選,今后的新冠疫情對策和經濟重建將成為主要議題。自民黨目前主要主張繼續落實及深化針對新冠及經濟的各個政策,岸田文雄也于18日表示,將實現經濟增長和財富再分配的良性循環。
然而,這些目標也引發了在野黨的質疑。NHK報道指出,在野黨方面對于現在的政府改善抗疫政策“不抱期待”,并稱執政黨無法改變“貧富差距日益擴大”這一事實,呼吁民眾一同推動“政權交替”。
此外,“岸田政府是否會跟隨前兩屆政府的路線”也是此次眾院選舉的焦點。岸田當選首相后,曾多次因公布的政策及自民黨提出的公約被指“缺乏岸田色彩”,而其競選時曾提到的核心政策目前已“落空不少”。上周岸田針對自己主打政策“新資本主義”部分內容的態度轉變更是引發了無數質疑。
富士電視臺報道指出,在野黨方面認為,岸田政府與此前的安倍、菅義偉政府“并沒有差別”,立憲民主黨代表枝野幸男也曾表示,岸田在經濟方面的見解與安倍曾提出的政策一致,對其可否恢復經濟表示懷疑。而共同社的民調則指出,有高達68.9%的受訪者認為,“安倍和菅義偉路線”應有所改變。岸田的態度及未來的施政方向或將成為影響眾院選舉結果的因素之一。
盡管此類問題可能會對自民黨造成一定影響,但共同社的民調結果也顯示,有29.6%的受訪者稱將在比例代表投票中支持自民黨,大幅領先于各個在野黨。此外,政治評論家大濱崎卓真也在其刊文中指出,就目前的形勢來看,自民黨單獨超半數(233個席位)的可能性很高,也存在“自公聯盟”保持絕對安定多數(261個席位)的可能。
不過,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大濱崎也指出,此次可能無法維持執政聯盟“壓倒性多數”的局面,立憲民主黨、日本維新會及日本共產黨的席位或將增加。
投票率仍“堪憂”
投票率低是日本選舉中的一個通病,眾院選舉自然也是不例外。
回顧過去,《東京新聞》報道指出,2012年,眾院選舉投票率為59.32%,而2014年則以52.66%的投票率刷新了歷史最低水平。而上一次的眾院選舉也是不容樂觀,僅有53.68%的投票率。
根據富士電視臺上周末的街頭調查,針對此次選舉,僅有59%的受訪者回答“絕對會投票”,選擇“可能會去的”則占了27%。而日本共同社的民調中,39.4%的調查對象仍尚未決定投票意向。
對此,埼玉大學名譽教授松本正生指出,投票率低的主要原因為民眾對于政治的期待有所下降。他在接受日媒采訪時表示,近年的民調顯示,越來越多的民眾針對“是否對政治滿足”這一提問回答“不太清楚”,這也表現了民眾間對于“不管怎樣也無法改變(政治)”的想法正在不斷增加。
報道指出,雖然低投票率的情況會對擁有“特定支持層”的自民黨有利,但這也會導致政策有違民意、民眾的不信任持續增加、更多人不想參與選舉的“負面連鎖反應”。
“(批評安倍政權的人)會逐漸感受到就算有選舉、抗議活動也無法改變現實的無力感。”日本大學教授巖崎正洋指出,正是因為如此,前往投票場所的民眾越來越少。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自民黨一強”的體制正在持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