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長豐縣 | 從貧困到百強:少有人走的路
從貧困到百強:少有人走的路 原創 睿愚 秦朔朋友圈


· 這是第4161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3k+ ·
· 睿愚 | 文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有一個縣,地形南北狹長,“崗區十年九旱,灣區三年兩淹”,農業增加值占比超八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只有5億元,最大的工業企業只是一個面粉廠,在全省61個縣市綜合排名中倒數第7,是全國唯一的省會城市下轄的國家級貧困縣;
還有一個縣,在全國百強縣的排名四年連升,GDP從361億元增長到659億元,連邁3個百億臺階;2020年頂住疫情汛情雙重壓力,GDP增速6.3%,在全省104個縣市區中排名第一,百強縣排名全省第二、GDP總量全省縣域第三;在其所在省剛剛頒布的2021縣域經濟競爭力系列榜單,進入全部四項榜單贏得大滿貫,其中,縣域發展活力競爭力十強,該縣排名第一;縣域投資環境競爭力十強,該縣排名第一。
看上去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但誰能想到,這兩者其實是同一個縣!同一個空間,不同的時間而已。就像抖音里比較火的鐘擺轉動,時間的鐘擺轉過,刷新了一個人的面貌,同樣,20多年時間,也刷新了這個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的面貌。
來自合肥市委政研室的一項研究顯示:改革開放以來,全國有6個縣先后由國家級貧困縣躋身百強縣,其中5個縣里有礦,只有一個縣是靠自己白手起家、艱苦奮斗成百強縣的。
這個縣就是本文的主角——安徽長豐縣。
長豐縣,地處安徽省中部、江淮丘陵北緣,1964年10月31日由合淮鐵路沿線的壽縣、定遠、肥東、肥西4縣結合部劃并而成。國務院批準設置時僅僅只是贈予了一個名字——“長豐”做為生日禮物,取其“長治久安、人壽年豐”的美好含義。
過去農村有一個習俗,孩子取個賤名好養活。不知道是不是“長豐”這個名字過于美好的原因,長豐縣自打出生之后,就是十年九旱,三年兩淹,窮到連稻麥都活不好,當地百姓說,咱叫“長豐”,其實是“常窮”。
長豐人后來總結說,建縣伊始的長豐縣是先天不良的貧困縣、后天不足的年輕縣、旱澇頻發的多災縣、結構單一的農業縣、社會治理的重點縣。
基礎差、底子薄、資源稟賦全無,是不是很讓人絕望?即使是唯一的靠山——省會合肥,2000年的時候,GDP僅僅只有325億,在全國所有城市中排在82名,落后于周邊的太原和南昌,自己還嗷嗷待哺,哪有什么產業外溢、資源傾斜、定向幫扶?
窮則思變,路在何方?
尤其是邁進新世紀,改革開放已經深入人心,陸續先富了一批又一批。從人性上講,都窮就會心安理得的安逸,有窮有富就會被刺激,越來越大的貧富差距的強烈對比之下,長豐人再也不能等靠了,是時候去尋找出路了。

思路要自己想,出路得自己趟。
2001年,長豐縣委縣政府在全縣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加快發展、富民強縣、路在何方”解放思想大討論、大調研活動,調動了全縣上上下下的積極性和智慧,最終確立了“工業立縣”的戰略方向,并找出了“路在何方”的答案:在南方,在腳下,在“六樓”。
在南方是指要實施非均衡發展,率先發展縣域南部。
發展縣域經濟有時候要跳出縣城看區域,不能被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框住。跳出長豐看長豐的話,可以發現長豐的區位優勢,它是毗鄰省會合肥的近郊縣,這幾乎也是它唯一的一個優勢了,但由于地形狹長,縣城水湖鎮位于最北端,距離合肥市區約70公里,且發展基礎薄弱,導致了縣城難以成為帶動全縣發展的“火車頭”,加上受城鄉分治的體制束縛以及合肥市自身發展階段等因素的影響,導致長豐與合肥市區之間存在“隔熱層”,區位優勢難以發揮。
所以長豐開始舉全縣之力,率先發展縣域南部靠近合肥的崗集鎮、雙鳳開發區,最大限度地接受省會城市的輻射帶動,打造園區經濟的發展引擎。
20年的持續投入,作為全省首家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雙鳳開發區已累計引進各類項目約800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0多家,業已成為長豐縣域經濟的龍頭 ,自2018年以來,連續三年在安徽省17家“準國家級”開發區考核中蟬聯第一。
在腳下是指不等不靠,要走出去招商引資,把企業請進來,把資金搶過來。
萬力輪胎,華南地區最大的子午線輪胎生產企業、我國最大的子午線輪胎出口企業,全球輪胎工業前50強(排名33位),一直給合肥的江淮汽車做配套。2011年,獲悉萬力有意尋覓廣東之外的生產基地后,長豐招商人開始跟蹤此事,負責招商的同志拿出牛皮糖戰術,3年間20多次奔赴廣州,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數次到萬力總部,其間,萬力輪胎“掌門人”也換了幾位,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萬力終于被長豐的誠意所打動。2014年12月,萬力輪胎落戶長豐。
創業艱難百戰多,大項目要沖上拼上,對于小企業小項目,長豐也熱烈歡迎。
2004年入駐雙鳳工業園的榮事達集團老總潘保春有一次感慨地說,我認為長豐人做對了一件事,重視小企業!或許正是當年長豐窮,招不來大的項目,不設門檻,用心搞好服務,認真做好孵化,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才有長豐今日的蝶變。
在地方工作的我對此有些感觸,一些地方大而強的企業招不來,小而美的項目卻看不上,最終搞了一些半拉子工程、形象工程,向上匯報的時候非常好,向下落地的時候難又難。同樣都是在忙忙碌碌的招商,真招還是假招,為地方招還是為自己招,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
在“六樓”是指當時長豐縣委組織部在六樓辦公,寓意要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在發展實踐、在項目一線培養干部、選拔干部。
干事創業關鍵在人。干部有了良好的精神狀態,原本平平常常的事情可以做得有聲有色,原本不敢指望的事情也可以成功逆襲,長豐的跨越式發展就是最好的印證。
在充分總結大討論、大調研思想成果的基礎上,2002年11月,中共長豐縣第七次代表大會最終確定了十六字的發展戰略:快工強縣、優農富民、融入合淮、與市俱進。長豐隨即開啟了工業富縣、產業強縣的新征程。
20年過去了,長豐縣委換了四屆,縣委書記調整了5次,雖然工作舉措在不斷調整,但工業立縣沒變、與市俱進沒變,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屆接著一屆干。
縣委書記李命山用“四個一”總結了長豐20年來的發展路徑:一心謀發展,一路向南干,一招(招商)走天下,一業(工業)定乾坤。
一以貫之的戰略定力,加上長達20年的埋頭實干,成就了長豐的化蛹成蝶般的完美蛻變。
現在的長豐,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25家,規上企業310戶,全市第一,其中41戶企業產值超億元,自主培育的上市公司鴻路鋼構跨上百億臺階。今年4月22日,長豐縣首家科創板IPO企業誕生,全球規模最大的丙氨酸系列產品生產企業——安徽華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陸上交所科創板。9月15日,瑞納智能設備股份公司獲證監會批準登陸創業板IPO。
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成群結隊。長豐打造出了崗集、吳山、下塘三個省級產業集群專業鎮,其中崗集鎮共有汽車相關企業212家,汽車零部件企業103家,全力打造“中國汽配第一鎮”,并躋身2019年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第335位、中部百強鎮第33位。

謀定而后動,蓄勢再出發。
對于有礦的城市來說,資源開采完了,城市的發展后勁也就枯竭了;對于長豐來說,隨著經濟的騰飛,土地成了最珍貴最稀缺的資源。
2016年,長豐提出“拆出十年空間,打下十年基礎”。2018年完成征遷面積360萬平方米,建成安置房300萬平方米,創下歷史之最。長豐縣委認為,拆遷的成本一天比一天高,所以一定要為未來拆遷,而不是為今天拆遷。
長豐縣委的思路是,發展經濟要像下圍棋一樣,而不是下象棋,象棋拱卒拱一步是一步,下圍棋就要有格局。我們很多地方拆了就空著,以后“一張白紙好作畫”。像下圍棋留白一樣,把發展空間留下來,把好的地方留出來,長豐未來的發展空間就很足。如果僅僅看到眼前的政績,拱一步算一步,有可能短期有高速度,眼前數據好看,但絕對沒有高質量,也難以持續。
所以你看,疫情汛期雙壓之下的2020年,長豐縣的GDP增速仍然高達6.3%,在全省104個縣市區中排名第一。
雖然現在的長豐已非昔日可比,但長豐人沒有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
2021年春天,長豐縣委又組織了一場解放思想大討論,提出“不是最好、就學最好、創成最好”的新目標,為此,縣委書記李命山率隊奔赴江浙滬參觀學習考察。
從融入合肥到擁抱長三角,長豐的格局更大了,視野更寬了,給自己的目標也更高了,“十四五”開局即劍指GDP、規上工業總產值“雙千億”目標,誓要躋身全國百強縣前50強。
也許有人會說,長豐的發展主要是得益于合肥的崛起,但筆者搜集了跟合肥一樣的萬億GDP省會城市的那些區縣,起點比長豐高、發展卻落后于長豐的并非少數;跟長豐一樣有區位優勢卻把握不住、轉換不成生產力的區縣也不在少數。
長豐從國家級貧困縣到百強縣的奮斗之路,是不斷超越的一路,是自力更生、絕處逢生的一路,是少有人走的路。
長豐探索突圍、化蛹成蝶,從絕望中找到希望、找到出路、找到康莊大道的啟迪意義和示范作用,已遠遠超過其位次提升本身,見賢思齊,值得我們所有的區縣反思和學習。
「 圖片 | 視覺中國 」
開白名單:duanyu_H 商務合作:biz@chinamoments.org
內容合作、投稿交流:friends@chinamoments.org
原標題:《從貧困到百強:少有人走的路》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