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GE醫療中國陳和強:醫療設備國產化不是簡單引進吸收消化
“今天的本土化與國產化已經不是過去理解的簡單引進、吸收、消化,以GE醫療為例,其國產化覆蓋從產品、供應鏈、創新等多個方面。”10月18日,GE醫療中國供應鏈總經理陳和強在接受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采訪時表達了上述觀點。
當天,GE醫療與無錫高新區簽署“智能醫療產業戰略合作備忘錄”,其中的一項內容是未來五年,GE醫療在無錫持續加碼國產創新投資規模,新增億元級研發投入,并新引進十余款高端醫療設備進行本地化生產,提升無錫國產醫療設備的創新研發與生產能力。
自2010年以來,支持國產醫療設備、國產替代等相關政策不斷出臺。2016年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到2030年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和診療裝備國際市場份額大幅提高,高端醫療設備市場國產化率大幅提高。
今年,業內曾流出一份《政府采購進口產品審核指導標準》(2021年版)的文件,其中提到137種醫療器械全部要求100%采購國產,12種醫療器械要求75%采購國產,24種醫療器械要求50%采購國產,5種醫療器械要求25%采購國產。
在國產替代的大背景下,本土化和國產化是GE醫療這樣的跨國醫療設備巨頭探索的重要方向,而建立本土供應鏈是實現本土化和國產化的重要途徑。
“25年前,GE醫療無錫工廠剛剛建立時候,要找一個穩定的供應源,十分困難,還要承擔不穩定性、不一致性等許多風險,一步步走到現在,我們看到中國的供應鏈不斷升級。”陳和強介紹,目前,GE醫療無錫工廠已培育超300家本土供應商,這些供應商均分布在以無錫工廠為圓心的200公里范圍內,并由此構建了3小時快速響應的供貨模式。
深南電路是上述300家本土供應商之一,深南電路董事、總經理周進群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以前的產品大多在國外設計而后在中國制造,而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發、設計在中國完成,供應鏈也參與其中,“嵌入式設計,已經考慮到中國材料的本土化問題”。
在跨國醫療設備企業與中國本土供應廠商合作的過程中,還在不斷輸出標準和經驗。周進群提到,深南電路為例通過與GE醫療無錫團隊一起制定的精益工作流,改善了設計專業工裝夾具、看板管理等方式,從而快速提升產能。疫情爆發初期,深南電路在不到10天的時間里,將產量提升50%,產型從1種提升至9種,迅速滿足激增需求。
北京德為智慧科技與GE醫療無錫工廠合作已經超過20年。北京德為智慧科技董事長楊德文在采訪中介紹,目前德為科技不僅供貨GE醫療中國,還與GE醫療巴西、挪威、以色列、美國、芬蘭等地區公司保持長期合作關系,實現走出國門的目標。此外,德為科技在無錫的一期工廠已在建設中,未來在2024年落成二期工廠后,可實現年產專業影像顯示產品50萬臺。
“供應鏈的發展是相互鑲嵌的,是國際分工協作的一個過程。但有一些東西只有少數制造廠商能做,GE醫療這樣的企業就是那個少數的一部分。為什么把高端設備放到中國來生產制造進而研發,為什么把供應鏈放到國內來做,就是要把高端影像鏈的元件向上延伸。”陳和強表示,這相當于把井挖在自己的院子里面,不用擔心找不到水,GE醫療中國與本土供應商共同推進“卡脖子”技術的攻關。
陳和強表示,供應鏈本身也有自己的生態鏈,在某一個環節,某些供應鏈廠商也會形成了自己的制高點,這個制高就是技術控制權、技術話語權,甚至最終涉及到定價權,中國供應鏈形成自己的高地,這非常重要。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