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蔣介石《事略稿本》編校本在臺出版:它和蔣介石日記差別在哪
臺北“國史館”所藏蔣介石檔案一向為近現代史研究者所重視,尤其是以蔣介石生平為核心的編年體史料匯編《事略稿本》,其中收錄蔣介石日記、函電等,經蔣本人審閱,且有諸多筆記,資料豐富。
近日,13冊抗戰時期(1937年—1945年)《事略稿本》排印本在臺出版,定名為《抗日戰爭時期之蔣介石先生》。新書發布會于7月7日上午在臺灣政治大學舉行,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出席了發布會并致辭。

臺灣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劉維開向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表示,《事略稿本》是蔣介石的自定年譜長編,以備日后修譜使用,內容包括蔣介石的日記、函札、演講、談話、書告、手諭等,十分完備。
蔣介石自1940年起便授意幕僚人員編纂《事略稿本》。侍從室秘書模仿《春秋》體例,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年,以蔣介石日記為經緯,參閱他歷年函電、公牘、講演等編成大事長編,年限為1927年到1949年,共計287冊。
浙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肖如平曾參與“蔣介石檔案事略稿本研究”項目,他指出《事略稿本》摘錄的《蔣介石日記》有刪改、壓縮和加工,但由于《事略稿本》數量非常龐大,除日記外還有電文、信函、講話及活動等,比日記更加詳細,是研究蔣介石和民國史不可或缺的資料。
劉維開認為,與蔣日記原稿相比,《事略稿本》使用起來更便利,但由于后者在編撰過程中對日記內容有適度修正,對于要求史料存真的研究者而言有一定缺陷,“不過先看《事略稿本》再讀日記,比直接看日記要好。”

臺北“國史館”曾將《事略稿本》原件影印出版,共計82冊,深受研究者重視。但原件系工作人員以毛筆抄寫,加上蔣本人刪改、眉批,不易閱讀。此外影印版數量龐大、印刷有限,不少青年學者無法窺其究竟。
此次由臺灣政治大學人文中心出版的《事略稿本》排印本共計13本,覆蓋年限為1937年至1945年,增補了影印版所沒有的1937年7月-12月、1939年1月-12月事略底稿。劉維開指出,1937年下半年正好是全面抗戰爆發,相關交涉及作戰指揮是重點,增補內容中有以前未曾注意的資料,主要與外交有關。

編校項目參與者、政大人文中心博士后張智瑋告訴澎湃新聞,增補材料是在中國國民黨黨史館的協助下發現和挖掘的,其中包括兩封1939年蔣介石手書致斯大林函(甲、乙兩稿),主要內容是闡述歐戰以后的遠東局勢,希望蘇聯能夠與英美等國聯合抗日。
據劉維開介紹,蔣介石日記中對此事記載只有:“寫史達林[編按:即斯大林]信,約千余言,審慎再四,決以直言告之。有人恐怫其意,可不顧也。”這兩封信最早收錄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中,但沒有說明“甲種函稿”、“乙種函稿”的涵義,而《事略稿本》將兩信內容錄入并有說明,能使讀者明白蔣介石當時有說與不說兩種考慮,也可見蔣氏行事。


蔣介石還曾留下哪些史料?
蔣介石注重其形象的維護與塑造,也特別重視保存史料,其橫跨半世紀的日記更是學界內外矚目的焦點。蔣介石日記約始于1915年,止于1972年8月,其真實性基本已被學界認可。但目前這一史料因歸屬權糾紛等原因無法出版,只能到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檔案館中查閱。
事實上,2006年胡佛檔案館公開蔣介石日記手稿之前,就已經有學者通過其他材料讀到部分內容,如黃仁宇的《從大歷史的角度解讀蔣介石日記》、楊天石的《蔣氏秘檔與蔣介石真相》等,都是在日記開放之前寫出的著作。
原因在于,“蔣介石日記”除手稿原本外,還有分類抄本、仿抄本、引錄本等。例如1930年代,蔣介石的老師和秘書毛思誠(1873-1940)曾奉蔣命就1919年-1926年、1931年日記作分類摘抄,1933年1、2月及1934年全年日記更有仿抄本,現存于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歷史學者楊天石曾使用毛思誠摘抄本的日記內容做研究。蔣日記手稿原本開放后,他赴美查閱,并在新聞采訪中表示:“我關心的是摘抄本有沒有隱瞞、歪曲日記的內容……看過以后我覺得,摘抄本是恰當、準確的,沒有問題。最重要的中山艦事件的記載也沒有問題。”
另一種日記摘抄本,是1950年代蔣介石命奉化同鄉王宇高、王宇正整理編成的“五記”:《困勉記》、《省克記》、《學記》、《愛記》、《游記》。五記以第三人稱方式記述,并對日記有所改動,無論是內容還是可信度,都比《蔣介石日記》相差較多。

除各種版本的日記外,蔣介石研究最核心的檔案資料是近代史學界著名的“大溪檔案”,也就是現藏于臺北“國史館”的《蔣中正總統檔案》。這里有1923—1971年間蔣介石統軍主政時期的政治、外交、軍事、財經、文教、交通等各方面文件資料,其中“文物圖書”一類中就有《事略稿本》、“五記”等。
這批資料最初由國民政府總統府機要室保管,1949年國民黨遷臺后被保存在桃園縣大溪鎮圖書室,故稱“大溪檔案”,在1987年臺灣解嚴之前,很少有學者能夠利用。史學家梁敬錞(1893—1984)曾參閱部分“大溪檔”寫出著作《史迪威事件》(1971年),當時學者多投以羨慕眼光。
1979年這批資料移存于陽明山陽明書屋,1990年代轉移到臺北“國史館”正式開放。2015年,“國史館”以館藏蔣介石檔案為基礎,參考《蔣介石日記》等資料編成《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完整勾勒其從出生到逝世(1887—1975)的生平大事、行動軌跡。

另外,蔣介石一生曾發表大量著作、文章與演講辭。抗戰期間國民黨中執委宣傳部編過《總裁言論選集》,臺灣方面曾整理出版《蔣介石文集》、《先總統蔣公全集》、《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