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18年,我們都誤會了陳好
這18年,我們都誤會了陳好 原創 她姐 她刊
她姐曾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提問:哪位明星離開熒幕你覺得最可惜?
我想都沒想,腦子里立刻閃出一個女明星:
陳好。沒有之一。
離開陳好,萬人迷的角色不再是人間清醒。

阿紫缺了惹人憐的靈氣。

侗族姑娘的眼里也少了嬌憨寧靜......

但讓大家意外的是,消失整整六年后,陳好再次回到劇組,出演了新劇——《功勛》。
淡出娛樂圈6年,不但沒有讓她的表演拉垮,新劇還在豆瓣拿下9.1的高評分。
有人說,陳好之所以好命,全是她的顏值帶來的紅利。
這或許是對她最大的誤解。

金字招牌:演技
不可置否,顏值經濟里,好看的臉是硬通貨。
陳好臉上有西方美人的古典,又有東方美人的婉約大氣,不說在普通人中是鶴立雞群,就連在娛樂圈也占據碾壓地位。
但她能在演藝圈大放光彩,僅僅是靠她天生的顏值嗎?
當然不是。
靠的是她對角色的傳神刻畫。
在《功勛》短短幾集的出場里,陳好用一雙眼睛征服了觀眾。
已經42歲的她,沒能逃過眼皮下垂、法令紋的歲月印記。但她一扎起20歲女孩的麻花辮,眼里的天真和熱烈,讓觀眾覺得這正是少女。

劇里丈夫接收到秘密任務緊急出行時,她側對著鏡頭,沒有明顯動作和表情,眼神里的擔憂也幾乎要穿出屏幕。

而當她滿頭白發,終于可以和丈夫攜手安度晚年時,她眼里又只剩下歷經千帆、洗凈鉛華后的淡然。

面對自己的成就得益于顏值的質疑,陳好并不是沒有回應過:
“我認為一個人的進步,機會確實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千萬要抓住并把握住機會。”
她靠什么把握?
對每一個角色做到精益求精。
她的參演,不僅讓原版漫畫《澀女郎》中的萬人迷有了具象代表,還讓這個角色釋放出最大的張力。
萬人迷的一顰一笑,妖而不俗,美而不輕浮。
她一出場,讓萬人迷骨子里的自信變成無形的磁場擊中觀眾。

盡管角色已經過去18年,萬人迷在今天依舊是人間清醒。
她的隨口吐槽,成了被大家牢記十幾年的箴言。
提到社會對女性審美的綁架,她諷刺這不過是消費主義的騙局。

聊到兩性關系里的秘密,她對PUA的解讀一語中的。

談到親密關系中的定律,她思想里的進步性,說是21世紀女性主義引領者也不過分。

然而,大家有所不知,陳好差點因為不自信,與萬人迷失之交臂。
接到片方邀約那年,陳好剛大學畢業。
一邊是情感經驗豐富的成熟女人萬人迷,一邊是腳踩平底鞋,心境單純的自己。她擔心自己無法把角色支撐起來。
好在片方看準了陳好有成就萬人迷的潛力,被連續拒絕3次也毫不死心。
終于,第4次邀約,陳好決定挑戰自己。
角色和自己天差地別,再也不是問題。
為了扮演好萬人迷骨子里的魅惑,陳好一遍遍將自己彎曲成S形。
從不穿高跟鞋的她,熟練到能穿著高跟鞋飛奔。
自此,萬人迷和陳好產生了絕佳化學反應:相互成就。
出演完萬人迷的陳好,聲名大噪。她終于相信自己可以挑戰與個性更具有沖突性的角色。
同年,內地版的《天龍八部》打算開拍,導演周曉文希望陳好能來扮演阿朱。
在金庸的筆下,阿朱是一個面容姣好、心地純良的女子,和陳好本身的性格具有極強的貼合性。
沒想到,陳好的第一反應是向導演說「不」。
她并不是拒絕參演,而是希望導演能讓她挑戰個性更矛盾豐富的角色阿紫。
阿紫和阿朱雖然是親姐妹,性格卻大相徑庭。與善良的阿朱不同,阿紫是一個心狠手辣、個性乖張、自私極端的魔女。
想演好阿紫,陳好壓力不小。
在她參演之前,香港演員劉玉翠早就給阿紫這個角色打了個樣。

阿紫的惡,早已被她刻畫地入木三分。
但陳好對阿紫有不同解讀。
在她眼里,阿紫不是一個單薄的惡魔角色,更像一個缺乏善惡引導、淘氣任性的小魔女。
自此,熒幕上多了一個為愛癡狂的嗔癡魔女,也多了一個惹人憐愛的阿紫樣本。

除了萬人迷和阿紫,陳好還有另一個被人低估的角色——《紙醉金迷》里的田佩芝。
它改編自張恨水的同名小說。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30年代,田佩芝原本是一名不諳世事的女大學生,嫁給了一個貧窮的公務員。
命運轉變于她的貪慕虛榮,對榮華富貴的欲望,讓她染上了毒癮,最終選擇拋棄家庭,在上流社會中做交際花,最后慘死在街頭。

為了凸顯角色的悲劇性,陳好拿出了自己當年做話劇演員的專業度。
不僅表演要精,服裝也是。
為了讓演員的裝扮更接近角色本身,陳好親自找上海師傅為自己在劇中的不同階段定制旗袍。
她不僅對旗袍質地要求嚴格,對顏色的選擇也極度嚴苛。
“我的身份是從少女到少婦再到貴婦,服裝則從樸素到絲綢再到絲絨,色澤從素雅到鮮亮再到扎眼,到了最后的大紅大綠時,田佩芝也接近崩潰的邊緣了?!?/p>
陳好為角色做出的犧牲不止服裝,還有整體形象。
為了達到角色本身「珠圓玉潤」的效果,陳好在短時間內增肥十幾斤。

她對角色扮演的要求有多嚴苛,就要吃多少苦。
劇里,田佩芝動蕩浮華的一生,撕心裂肺的哭戲和反季節拍攝對身體的摧殘,讓她的身體和精神被大大消耗。

好在這些苦頭沒有白吃。
沒有人比導演更懂自己拍攝的角色,提起陳好的表演,他連連稱贊:
“在所有演員中陳好演得最好,不是一般的好,是非常好。田佩芝這個角色很難演,但陳好把握得很成功,她每一次哭是不同的,演得很搶眼,幾乎把別人的戲都搶過來了。”
她的職業生涯,不僅將角色演繹地趨近完美,也將「天道酬勤」四個字詮釋地淋漓盡致。

清醒的美麗女人
陳好能有今天的成就,幾乎是必然。
為什么這么說?
吸引力法則表明,只要你對做好一件事有足夠強的信念感,機會會主動找上門。
陳好就是最好的例子。
她和大多數普通人一樣,出生在一個平凡的工人家庭,家庭條件并不能為她帶來豐富的文藝資源。
沒有機會怎么辦?
那就把事情做到最好,等機會自己找上門。
為了讓自己更有文藝才華,她努力學習跳舞、吹長笛、唱合唱團,卻都無疾而終。
文藝才華不夠用,沒關系,她又另辟蹊徑。
她找到了自己的主持天賦,憑借努力成了青島地區紅極一時的小主持人。
為了把主持事業做精,她的目標是成為倪萍級別的主持人。
但吸引力法則在她意想不到的方面結下了果子。
1997年,黃建新導演的電影《埋伏》,在青島挑選小演員。
由于氣質出挑,正在備戰高考的陳好被選中。
電影中,陳好只有三場戲,其中和陳好搭戲最多的人,恰好是中戲學院的老師騰如駿。

當他知道陳好即將參加高考時,他鼓勵眼前這個女孩,不如去報考中央戲劇學院。
那是陳好第一次知道,原來自己除了做主持,還可以有更多選擇。
即使過去從來沒有涉獵過表演,陳好把事情做好的認真勁兒,還是驚艷到了北京的同學和老師。
還是大一新生的她,在《那人、那山、那狗》里,成功塑造了一個清澈多情的侗族姑娘。
影片上映后,國際上大大小小的榮譽接踵而來。

圖源:新浪微博
出道即巔峰的同時,陳好也給也給中戲的老師留下了一個迷:
誰也不知道,陳好究竟是怎樣做到把時間排地滿滿當當的同時,還能保證了一節課也沒落下的秩序。
但陳好的傳奇事跡還沒結束。
大四畢業前夕,陳好出演了人藝的話劇——《第一次親密接觸》。

那一年,她才22歲,卻成為了人藝舞臺最年輕的女主角。
大家或許不知道這份肯定有多重。
北京人藝,是中國話劇藝術的最高圣殿,沒有之一。
而整整10年間,人藝沒有向中央戲劇學院要過一個學生,陳好打破了這個困局。
然而,就在陳好以為自己畢業就能進入自己夢想中的藝術殿堂時,兩難的選擇又出現了。
父親罹患肝癌,需要大把錢治病。
如果選擇人藝,陳好的收益無法支撐父親去醫治,但放棄人藝,無疑放棄掉一個絕好的逐夢平臺。
任何一位老師或是同學,都認為陳好不應該放棄這個大好機會。
但陳好,有自己的主見。
對于她而言,為父親付出,才是此刻她最應該做的選擇。
經過一番猶豫,她拒絕了人藝的入職邀請,立刻投入到能掙更多錢的新劇拍攝中。
陳好離開話劇舞臺,投入進電視劇的拍攝的選擇也再一次證明:
是金子,在哪里都不會被掩蓋光芒。
陰差陽錯的選擇,也讓她做到《粉紅女郎》的播出時的萬人空巷。
陳好躋身一線女演員,既是她努力的成果,也是觀眾的幸運。但她并沒有被外界浮華的名利聲左右。
2015年,陳好低調退出了娛樂圈。
她完成了自己新的愿望:做妻子,成為母親,成為中戲的任教老師。

她并不是不明白娛樂圈的遺忘速度有多快,但她卻告訴自己的粉絲們:“可能是一種損失,但我從家庭里的收獲大家看不到?!?/p>
別滑進那個黑洞
陳好的「好」,不單在于她的選擇,更在于她為女性提供了一種活法的范本。
范本的內核,是她跨過了環境為女性設下的陷阱,在生活里勇往直前。
也許很多人會反駁她姐:哪有什么陷阱之說?美女的路明明比普通人走起來更容易。
她們哭了,有更多人愿意給她安慰;
累了,有更多人會對她說:“我養你。”
似乎,長相出眾意味她可以擁有更多對善意、財富、人脈的統治權。
但這究竟是美貌給女性提供的便利,還是設下的圈套?
知乎上一個針對女性的提問——「那些長相出眾的女同學,最后都去哪了」,或許能讓人找到答案。
有不少答案令人心碎:那些漂亮的女同學,逐漸消失了。
有女孩在高中時期意外懷孕,最后選擇輟學生下孩子。
最后早早被卷進了一地雞毛的婚姻里。


圖源:知乎
這個回答讓人熟悉,因為她姐身邊也有不少這樣的例子。
高中時期,我總是非常羨慕那些有長相優勢的女同學,她們輕松擁有一呼百應的統治權。
奇怪的是,她們中很多人節奏都出奇地一致:
最后成了最早結婚生子的那一波人。
或許有人會說,結婚生子是個人選擇,外人無權瞎做評價。
但社會為美貌女人設下的圈套,實在太多了。
想要在事業上上升,有人希望她們用身體來交換。
想要不費勁生活,有人欺騙她們嫁人是最好的經濟保障。
“人間大明白”波伏娃,曾經指出過這道真相:
“女人的不幸在于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每一種事物都在誘使她走容易走的道路,她不是被要求奮發向上,走自己的路,而是聽說只要滑下去,就可以到達極樂的天堂。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有多少女人和陳好一樣,擁有美貌,卻走出了下沉的一生。
陳好身上的可貴性,正在于她跨過了美貌帶來的誘惑,選擇了一條更難走,卻是向上的路。
點個在看。
杜絕社會習慣性剝奪女性的選擇權,那么,女性里也不會只有一個「陳好」。她刊

監制 - 她姐
作者 - Z.
微博 - @她刊iiiher
原標題:《這18年,我們都誤會了陳好》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