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初通,5萬噸級船舶來去自由
5萬噸級及以上船舶終于可以在南京至長江出海口全程通航,來去無阻。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從交通部獲悉,7月5日零時,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將初步貫通至南京,并對船舶試行開放。
據交通部相關資料,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建設范圍為長江干線南京至太倉河段,全長約280公里。
工程建成后,將滿足5萬噸級集裝箱船舶全潮雙向、10萬噸級散貨船及以上海輪減載乘潮通航等(注:乘潮通航即使船舶在一定時間內乘一定的較大潮位通過航道),是“十二五”以來中國內河水運投資規模最大,技術最復雜的航運工程。
該工程分為三個階段。
一期工程對太倉至南通段航道進行整治,已于2015年竣工開放運營。從試運行情況看,一期航道大型海輪數量有所增加,實載率提高,節約運輸費用3.9億元。
二期工程對南通至南京段航道進行整治,2015年6月開工建設,計劃2019年竣工驗收。目前,二期工程已完成約40%的工程量。
長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設工程指揮部副指揮長陳源華介紹稱,實現二期工程初通,就是在保證現行南京至南通10.5米航道維護水深的基礎上,加快關鍵整治建筑物施工、先期進行疏浚等,將通航水深在每年4-11月和12-3月期間從10.5米分別提高到12.5米和11.5米,對船舶試行開放。
另外,初通期間,如遇長江特殊水情出現航道維護重大困難時,將按應急疏浚方式對航道進行疏浚維護,并按屆時公布的實際水深通航。
陳源華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根據目前大型海輪上行至南京港的數量和趨勢,二期工程初通期間可累計產生航運效益9億元左右,將直接帶動沿江地區物流成本的降低。
江蘇省交通廳巡視員王昌保表示,二期工程初通后,長江南京以下各港口的海港特征將初步顯現,港口服務能力增強,運輸量明顯增加。工程全面建成后,沿江各港口和國際海運網絡進行無縫對接,同時將有助于南京江北新區、南通濱江新城、常熟濱江新城等沿江地區的發展。
王昌保介紹稱,到“十三五”末,沿江港口吞吐能力將達到 13億噸,目前為10億噸。
同時,王昌保還提出,將努力把南京港建設為服務南京長江中上游地區的樞紐。
“南京長江大橋是個分水嶺,大橋往上游能滿足1萬噸級船舶通航,往下游則是5萬噸,所以南京有望成為一個大型的集散中轉中心。”王昌保說。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由于南京長江大橋凈空高度為24米,達不到凈高32米的通航標準,所以萬噸級海輪無法常年通過前往上游的安徽蕪湖、安慶港等。有安徽政協人士曾提議把南京長江大橋“增高”,但在近日國家發改委通過的南京長江大橋修繕方案中,并未提及“拔高”,因此,長江安徽段及上游的通航能力暫時還無法得到改善。
此外,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曾陷入影響江豚等長江生物生存的爭議。
陳源華表示,關于環境保護問題,他們在施工過程中,一方面做好了常規工作,比如避開生態保護水源敏感點、使用天然石料作為工程用料等等,同時也滿足了特殊的環保要求,嚴格執行了4月-7月停工的措施,保護了江豚等水生物的生存環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