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紅色記錄丨云南路上的中央政治局機關所在地見證良緣
在上海福州路天蟾舞臺(逸夫舞臺)裙樓南側,是磚木結構的兩層樓房。上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這里曾經是中共六大后政治局機關所在地。它不但見證了一系列驚心動魄的政治風云,同時還催生了一段浪漫的傳世良緣。

1927年秋,中共中央從武漢遷至上海。次年春,原在中共湖北省委工作的熊瑾玎受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恩來委派來到上海,擔任中央會計,負責籌措和管理經費,并物色機關辦公用房。熊瑾玎走街串巷尋訪多日,在云南路447號(今云南中路171~173號)生黎醫院二樓找到三間空房。這里緊鄰天蟾舞臺,有小門通后面弄堂,下面有醫院可作掩護。第二天,周恩來在熊瑾玎陪同下看了房子,十分滿意,當即租了下來。不久掛出了“福興字莊”招牌,熊瑾玎成了經營紗布生意的老板。中央政治局、中央軍委、江蘇省委的領導同志經常在這里開會。

然而,周恩來覺得有所不妥。因為以熊瑾玎40多歲的年齡,沒有一位“老板娘”陪伴,很容易引起他人猜疑。于是便與熊瑾玎商議,選調一位女同志來上海充當“老板娘”。熊瑾玎思考良久,選擇了正在湖南互濟會工作的朱端綬。朱端綬是熊瑾玎的學生,年僅20歲,思想進步,活潑干練。朱端綬來到上海后,與熊瑾玎假扮夫妻。二樓三間房,外房作為營業處兼熊瑾玎臥室,內房是收發室兼朱端綬臥室,邊房是客廳和會議室。

熊瑾玎負責外出跑業務。朱端綬除了在商號坐莊,還承擔放哨、打水、備餐、整理文件等工作。中央秘書長鄧小平經常來機關,曾教授朱端綬用藥水抄寫機密文件。由于朱端綬機智靈活,組織多次派她遞送文件、情報,她巧妙擺脫盯梢,出色完成了任務。熊瑾玎手把手教朱端綬做飯菜,還教她學古文和格律詩詞。朝夕相處的生活和共同的革命理想,使他們兩顆心越來越貼近。這一切,周恩來都看在眼里,在等待合適的機會。
中秋前一天,熊瑾玎給朱端綬看自己寫的詩:“小小朱家子,超然思不群。操勞孟慎德,俊麗卓文君。一見情如故,相親意更殷。同心今締結,共度百年春。”詩中表達的真摯感情流入朱端綬心扉,但出于少女的靦腆,她沒有當場應允。

第二天,周恩來興沖沖過來對他倆說:“今天是個好日子,天下親人團圓賞月光,你們結婚吧。我做月老,好不好?”熊瑾玎按照周恩來的吩咐趕緊準備起來。當天晚上,熊瑾玎和朱端綬在福州路陶樂春飯店二樓舉行了婚禮。周恩來作為主婚人致祝詞,李立三、李維漢、彭湃、楊殷、鄧小平、陳云、關向應、陳賡等紛紛向新郎新娘敬酒,祝福他們永結同心、白頭到老。

熊瑾玎和朱端綬沒有時間度蜜月,工作更加緊張繁忙。熊瑾玎每天早出晚歸聯系業務、應酬客戶、聯絡接頭。朱端綬擔任中央機關黨小組長,忙于機關事務,傳送中央和江蘇省委的秘密報刊,還掌管新開設的三家酒店和一家錢莊。

1931年4月25日,中央得知特科負責人顧順章被捕叛變,采取緊急措施,中央和江蘇省委機關立即轉移。熊瑾玎和朱端綬迅速將中央文件、賬簿等轉移至法租界一幢樓房里。
福興字莊雖然結束了使命,但作為中共中央政治局的辦公場所,曾經召開重要會議,作出重大決議,在黨的歷史上留下了厚重的印記。熊瑾玎和朱端綬不尋常的愛情經歷也使這座普通樓房更富有傳奇色彩。1946年,周恩來率中共代表團駐上海,特地讓司機送熊瑾玎夫婦重訪舊地并拍照留念。

1966年元旦,適逢熊瑾玎八十壽辰。晚上7時,周恩來總理親自上門拜壽。雖然是隆冬時節,客廳里洋溢著暖暖春意。周恩來告訴朱端綬:“抗戰勝利后,熊老和你隨中央代表團重返上海,你們照的幾張相片我還保存著?!毙荑喔锌f千:“我們來到闊別十載的政治局機關辦公舊址,往事歷歷在目?!敝芏鱽砩钋榈卣f:“昔日的革命歷程值得珍視和緬懷?!敝芏鱽磉€帶來親筆寫在一份信件上的批示:“在內戰時期,熊瑾玎、朱端綬兩同志擔任黨中央最機密的機關工作,出生入死,貢獻甚大,最可信賴?!边@段話是對熊瑾玎、朱端綬這對紅色伉儷革命生涯的真實寫照和完美總結。(欄目合作:區檔案館)
(原標題:紅色小故事|云南路上的傳世良緣)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