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天一閣那些流散的古籍如今怎么樣了?

周慧惠(天一閣博物院)
2021-10-15 09:32
來源:澎湃新聞
? 翻書黨 >
字號

2021年10月10-12日,“天一閣與流散書籍訪歸”中外學術研討會在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院召開。來自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浙江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天津圖書館、甘肅省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浙江大學圖書館、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等十余家古籍收藏單位,及復旦大學、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廣西師大出版社、北京泰和嘉成拍賣公司等多家高校院所、出版社、拍賣公司等機構的專家學者三十余人齊聚甬城,就天一閣流散書籍、域外漢籍、民間藏古籍的編目、訪歸、研究展開了熱烈的交流與討論。研討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

與會學者合影

“人亡人得,聚散無常”,歷代藏書樓都發生過藏書流散的現象,天一閣也不例外。天一閣現存的原藏書只有總數的五分之一,其余的在不同時期、通過不同途徑流散出閣,有的賴神靈呵護,尚存天壤,有的則灰飛煙滅,無處尋蹤。與之相類似的是,歷史上,尤其是近現代以來,大量原存故土的中華典籍散出國界,流傳海外,成為當地重要的文化因子。對于這些流散的古籍,追尋下落、了解現狀,在合適的情況下以何種方式回歸,如何加強各國及各館文化交流與數據共享是本次研討會的重要議題。概而言之,與會專家學者精彩紛呈的發言可以三個關鍵詞來體現。

尋蹤

天一閣原藏書流散后去向如何?怎樣界定一部書為天一閣流散書?李開升(天一閣博物院)認為,天一閣流散書的認定是一個學術性很強的工作。首先,要把近20種歷代天一閣書目整合成一個基本目錄,然后查詢晚清以來諸藏書家書目中關于天一閣藏書的記錄,比如傅增湘、劉承干、黃裳等,追尋其下落,再到各大藏書機構進行文獻調查,由此而編出一個搜羅完備、信息詳細、藏地明確的書目。經李開升的調查研究,海內外32家公私藏家共藏有天一閣流散書712種,其中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三家收藏最多,加起來有500余種之巨。韓超(南京圖書館)在《南京圖書館藏天一閣流散書述略》的報告里談到,南圖藏天一閣流散書23種,其中2種存疑,鑒別此書是否為閣書,主要依據書目著錄、收購來源、抄本風貌、藏書印鑒等多重證據。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在關于天一閣家抄本的鑒定上,韓超博士提出了一個具有方法論意義的標準:因為天一閣抄本的版框往往是同一版刷印的,具有某些細部特征。如果某明抄本的版框具有與天一閣抄本一致的細節,比如有相同的斷板,那么可以憑此認定為天一閣流散書。

清光緒刻本《天一閣見存書目》

與會學者提供了不少天一閣流散書的信息。陳紅彥(國家圖書館)回顧了國圖前輩趙萬里先生為尋訪天一閣流散書殫精竭慮的歷史,梳理了國圖所藏天一閣流散書的現狀,并介紹了國圖近年來對域外漢籍的訪歸成果。陳雷(上海圖書館)以閣書的流散史為線索分析上圖所藏天一閣流散明代地方志29種,并對《嘉興府志》與《嚴州府志》進行了詳細的考辨。曾雪梅(甘肅省圖書館)介紹了該館收藏的兩種天一閣舊藏明藍格抄本《國初禮賢錄》《龍川別志》。二者皆為四庫進呈本,蓋有浙江巡撫的進呈木戳以及翰林院的滿漢朱文大方印,經清末桂芬、民國趙世暹遞藏,后入藏甘肅館。胡艷杰(天津圖書館)介紹了該館所藏的兩部與天一閣有關聯的明抄本《六部纂修條例》《唐宋名賢百家詞》,經考辨后認為,前者當為天一閣流散書,而后者則還需要證據。石曉玲(上海師范大學)介紹該館所藏的明抄本《全陜政要略》,原著錄為明天一閣抄本,然經對鈐印、書目著錄、書籍流散史的綜合分析,此書是否為天一閣原藏存疑。程惠新(浙江大學)介紹了該館所藏的明萬歷刻本《義溪世稿》,鈐有羅振常與劉承干的藏書印,然而是否為天一閣流散書則存疑。陳誼(浙江圖書館)則從劉承干的《求恕齋日記》里追蹤天一閣藏書散出的相關史實,詳細羅列了閣書買賣的時間、書商、價格、去向,并對浙圖所藏的天一閣流散書作了全方位的介紹。

阮元重刻天一閣本《石鼓文》

歷史上,天一閣流散的除了古籍外,還有大量的碑帖。劉曉峰(天一閣博物院)說,天一閣起初藏有720余通碑帖,直到清中期還保存完好,全祖望為之編《天一閣碑目》。但因太平天國戰火,天一閣藏碑帖幾乎散佚殆盡,至薛福成編《天一閣見存碑目》,十不存一。此后天一閣碑帖進入了重建時代,通過四明藏家,如千晉齋、別宥齋、清防閣、伏跗室等的捐贈,鄞縣通志館的調撥,以及向書店的收購,故紙堆的搜求,天一閣碑帖又重現規模。目前所藏有5000多通,特點是內容豐贍,富有寧波地方色。

天一閣本《西岳華山廟碑》

書籍尋蹤并不僅僅是天一閣的難題,其他歷史上存在過的藏書機構也有此宏愿,在這方面作出卓越成績的是清華大學的劉薔。劉薔在主旨報告中指出,清乾隆時期皇家善本特藏“天祿琳瑯”所藏皆一流善本,然而前編盡毀于火,后編流散殆盡。她用了十余年的時間追蹤天祿琳瑯藏書的下落,寫成《天祿琳瑯研究》《天祿琳瑯知見書錄》,兩書出版后,她并未中輟對天祿書的關注與調查,近年來又有陸續存世書的新發現。現結論如下:凡664部藏書中,可考知藏地者623部,2部已毀于戰火,5部有前人經眼,34部從未被人談及,至今不知所蹤。她建議追蹤流散書不僅要利用公私藏目、藏書志等文獻資料,而且要多關注民間藏書與拍賣會的信息。

回歸

流散書的追蹤尚且如此艱難,回歸更是不易。創造何種條件,采用何種方式回歸是本次研討會的另一個熱議的主題。饒國慶(天一閣博物院)指出,古籍訪歸意義重大,就天一閣來說,是盡可能恢復范氏舊藏,加強范氏天一閣文化個體研究;就域外漢籍的訪歸來說,是填補國內文獻空白,補配殘缺典籍;就社會層面來說,是推動國學研究,傳承傳統文化,重建文化自信。關于回歸的方式,他認為可以分為三種:一是原生態訪歸,即原書回流,但這需要機遇與資金,殊為不易;二是再生性訪歸,以高仿與出版研究相結合的方式;三是數字化訪歸,這是最普遍便捷的方式。沈津(復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談到,近代以來,典籍的回歸一般有這么幾種策略:學者個人對域外漢籍的訪歸,比如楊守敬、張元濟、顧廷龍等;政府行為,以編纂大型叢書的方式訪歸鄉獻,比如《廣州大典》;單位行為,謀求歷史上的流散古籍,比如天一閣。至于回歸的方式,他提出,除了影印、出版、數字化之外,還可以撰寫書志,揭示古籍學術價值,為該領域的研究者提供基本內容與線索。

天一閣訪歸之四庫進呈明抄本《天心復要》

各大出版社對域外漢籍的回歸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張愛芳(國家圖書館出版社)介紹了該社歷年來海外古籍回歸的途徑與成果:與北美數十家東亞館、日本、韓國、英國、愛爾蘭、法國、德國、西班牙、俄羅斯以及澳大利亞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文獻收藏機構、學術研究機構進行交流合作,已出版海外圖書館藏永樂大典69冊以及《哈佛燕京圖書館藏齊如山小說戲曲文獻匯刊》等圖書計百余種,近500冊。除此之外,他們還致力于海外藏書機構的編目工作,推動《海外中華古籍書志書目叢刊》的編纂與出版。馬艷超(廣西師大出版社)以該社出版哈佛燕京圖書館藏古籍為例,認為古籍管理者開明的學術理念、藏書機構與學者及出版社的良好合作、藏書機構完善的數字化工程是域外漢籍回歸的重要因素,他這種資源整合方式稱為“哈佛燕京模式”。

雖然海內外的公藏機構囊括了大部分藏書,但還有不少典籍文獻珍藏在私人手里。翁連溪(故宮博物院)以幾十年的海外訪書經驗提出,要加強與國外藏家,尤其是擁有某項特藏的收藏者聯系,隨時關注他們的藏品動態,找合適的機會以適宜的方式回歸。劉禹(北京泰和嘉成拍賣公司)認為,民間古籍的數量比我們預估的要大得多,比如即使處于2020年的疫情期間,拍賣的古籍數量也達到了15700件。而且,近年來許多珍貴古籍也頻頻亮相拍賣會,比如大熱的《永樂大典》。所以我們要特別重視拍賣行發布的信息。民間零散的古籍與私人藏家所藏古籍無論數量頗多,也不乏精品,國家的古籍普查與保護工作要將這部分包括進去。

陳正宏(復旦大學)雖然因故未到會議現場,但他委托向天一閣捐贈了一部古籍:和刻本《新語》。此書雖非天一閣流散書,但與天一閣淵源極深,它是日本寬政八年(1796)河內屋喜兵衛翻刻《范氏奇書》中的一種。將之與閣藏的天一閣家刻本《新語》比案而觀,版框尺寸相同,行款完全一致,字體如出一轍,刀法纖毫畢肖,但前者的裝幀與紙張具有濃郁的日本風格。此書的入藏是天一閣具有海外影響力的最直接的證據,同時,也拓寬了訪歸的方式與文化意義。

日本翻刻明范欽天一閣刻《范氏奇書》本《新語》

明范欽天一閣刻《范氏奇書》本《新語》

共享

流散書的尋蹤與回歸是建立在數據共享的基礎上的。何義壯(Martin Heijdra,普林斯頓大學)詳細介紹了普林斯頓大學東亞圖書館葛思德文庫藏中文古籍的編目與數字化情況,希望能啟動跨國的善本合作項目。鄭煒明(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回顧了天一閣與香港大學的學術因緣,談及饒宗頤先生生前曾任天一閣博物館的名譽館長。因此,兩館之間存在長期的學術交流與資源共享。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藏有六種天一閣流散書,其中四種經饒宗頤先生考證為閣書,另兩種則存疑。曾紀剛(臺北故宮博物院)談到,按天一閣同仁提供的書目來看,天一閣流散書藏臺北故宮數量最多,共265種。其中史部有35種,以明代科舉錄和地方志為主,集部有150部,其中明人文集占138部。他將大部分藏書翻閱了一遍,得出以下一個結論:臺北故宮所藏的天一閣流散書,其特色與天一閣藏書特色是一致的,即以收藏明代文獻,包括科舉錄、地方志、明人文集為主要。值得一提的是明人文集,據他統計,至少有30家,其作者僅有此詩文集流傳。這批天一閣流散書皆來自于原北平圖書館,戰爭時期,寄存于美國國會圖書館,在那時就已經拍攝了縮微膠卷以供保存與使用。目前,臺北故宮進行了大規模的數字古籍工程,包括天一閣流散書在內,大部分珍貴古籍都在網絡上公開,讀者可以直接轉成PDF,使用非常方便。藏書機構資源開放共享的態度對各種古籍訪歸與鄉獻集成大有裨益,也為天一閣流散書的調查與回歸提供了堅實的文獻支持。

會議現場

會后,與會學者倡議,以天一閣流散書訪歸為紐帶,以尋訪鄉獻、整理國故為契機,加強各國各大公私藏家之間的聯系,同時以最大的努力、行動來關心和支持中國以及天一閣的典籍訪歸工作。也希望海內外的全體中國人,以及關心中國典籍回歸事業的友好人士,都能參加到這項文化工程中來,讓流散古籍訪歸工作成為各國及各館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重要載體和典范。

總的來說,本次研討會從多個角度、多個側面探討了天一閣與流散書訪歸的諸多問題,為學者聯系了古籍界、圖書館界、出版界、拍賣界,搭建了一個關于文獻學、藏書史、出版等各種研究與實踐的交流平臺。與會學者展現了稀見的質疑精神與卓越的研究能力,提出了深刻的見解、獨創的方法、豐富的實踐,這在當下的學界是難能可貴的。

    責任編輯:彭珊珊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聊城市| 永兴县| 西宁市| 霍城县| 汝城县| 稷山县| 昭觉县| 阿拉善右旗| 新余市| 县级市| 吕梁市| 宿迁市| 贵溪市| 彰武县| 桐柏县| 隆回县| 蕉岭县| 苍梧县| 洛隆县| 永寿县| 子长县| 黄龙县| 仙桃市| 英山县| 余干县| 仪征市| 巨鹿县| 西盟| 西吉县| 阜康市| 漳平市| 金山区| 曲阳县| 普宁市| 盖州市| 元谋县| 项城市| 丰县| 疏勒县| 大竹县| 舞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