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這座超大城市,如何突破瓶頸新增造林空間?
上海提出,力爭到2025年森林覆蓋率達到19.5%以上,到2035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3%左右。在上海這座超大城市里,造林空間要如何落實?
10月14日,上海市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本市《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實施意見》相關情況。會上,上海市規劃資源局副局長許健解答了這一問題。
為實施上海2035總體規劃,加快推進生態之城建設,在嚴格耕地保護紅線基礎上,“十四五”造林空間將更加注重系統性和整體性,突出生態效應。通過編制“十四五”造林專項規劃,強化規劃引領,按照造林規模、空間布局、生態品質以及政策支撐“四位一體”的工作思路進行推進。
一是明確造林規模。以“十四五”森林覆蓋率達到19.5%為目標,在確保全市耕地保護紅線基礎上,統籌協調造林空間和耕地保護以及其他規劃用地的關系,合理確定全市新增造林空間。
二是優化空間布局。按照突出重點、構建網絡的原則,結合環城生態公園帶的建設,聚焦外環綠帶和五個新城環新城公園帶以及黃浦江-大治河等重點生態廊道,集中連片推進林地建設,有序構建全市域生態網絡空間。
三是突出生態品質。以“提升森林碳匯能力、維護生物多樣性、促進市民共享可達”為目標,圍繞市民需求,打造“看得見、進得去、可體驗”的生態空間。通過推進環城生態公園網絡空間品質提升和功能融合,建設標志性特色片林、濱水沿路景觀林帶等各類生態空間,著重打造開放休閑林地、郊野公園、繞城森林公園等功能性項目,形成一批特色鮮明的高品質生態林地。
四是強化政策支撐。在規劃土地方面,聚焦造林空間,優先推進低效建設用地減量、農民集中居住等,為新增造林騰出空間。在此基礎上,結合上海市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實施細則,形成“以五年為周期編制專項規則,以三年為周期編制行動計劃,每年度分解下達造林計劃”的滾動實施工作機制。同時,創新用地資金等政策機制,積極引導果園、坑塘水面以及零星地、閑置地等各類用地建設。充分發揮政策引導作用,破解超大城市生態建設環境的實施瓶頸,保障“十四五”造林空間的有效落實。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