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國產機王“隕落”記

2021-10-14 18: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也歷來是手機圈扎堆發布新品的季節。iPhone 13系列一度引爆網絡,小米、vivo、OPPO等的新品發布會也引來眾多圍觀。

然而,在這個手機圈充滿熱鬧的季節里,有個手機品牌的發布會開得有點靜悄悄,那就是曾經的“國產智能機王”魅族。

前段時間,魅族官方舉行了“有點東西”秋季新品發布會,這是魅族比較罕見的全品類新品發布會,除了魅族18X、魅族18s、魅族18s Pro三款新機以外,還發布了Flyme 9.2系統、Lipro、PANDAER等30+新品,可謂內容滿滿。

但市場對此反應平淡,而除了一些廣告軟文生硬地夸一波,媒體也鮮有討論。

這基本也符合目前魅族的市場位置,畢竟,它已經被計入“others”很久了。

翻檢此前關于它的消息,無論是“魅藍時隔1269天正式回歸”,還是“魅族挺過了2020年,依然盈利了”,似乎都沒有引起多大關注,它曾經的粉絲感受到的是這家企業在高手如林的手機圈的掙扎,而對它不怎么熟悉的人,只會輕描淡寫一句“魅族還活著呀!”。

現今手機圈,華米OV等霸主各據一方,酷派、金立、錘子、樂視等銷聲匿跡,魅族依然頑強的走著,但也成了一個尷尬的存在。

曾經的魅族,是神話一般的手機品牌,超越了當時還在埋頭做低端補貼機的“中華酷聯”,響徹市場,短短幾年就登上了神壇。然而,它又從神壇迅速跌落。

作者 | 肉包

編輯 | 齊馬

商隱社研究團隊商業組

本文為商隱社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系后臺

一、國產機皇

2007年1月9日,喬布斯在Macworld大會上正式宣告了iPhone時代的到來,當時諾基亞、摩托羅拉等手機巨頭,以及中國的主流手機企業對此并不看好。

但在中國珠海郊區的南屏鎮,一家做MP3的企業卻信了喬布斯,還將iPhone的設計理念用在了自家產品上,這家企業就是魅族。

魅族只是一個全廠上下只有幾十名員工的MP3公司,產品做得相當好,是這個領域的領頭羊。

就在它發展的如日中天,且整個市場都認為MP3的發展前景還很大時,魅族創始人黃章卻做了一個讓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決定——轉型做手機。

黃章認為,市場上諾基亞N91、索尼愛立信W800C、步步高等品牌的音樂手機越來越多,MP3遲早會被手機取代,干脆做手機。

當時的中國手機用戶已突破了5億,市場被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索愛等占據了近7成,國產品牌手機尚未成氣候,被國外品牌和黑手機、山寨機兩面夾擊。

而當時的魅族也不具備做手機的實力,沒有相關經驗,做第一款手機時就遇到了很多困難,其中困難最大的就是電容式觸控屏,當時業內都認為這是未來趨勢,國內手機圈也都處在摸索階段,魅族在這上面搞了將近一年,還是有問題。

直到第一代iPhone誕生后,魅族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iPhone一代是第一款使用多點觸摸屏的智能手機,這讓其背后一家叫TPK的神秘公司浮出水面。

TPK(宸鴻科技)是一家臺資企業,iPhone一代讓人驚艷的多點觸控技術很大一部分取決于TPK的技術支持。

于是,魅族二號人物白永祥去找TPK協商,在對方同意合作后,白永祥開始頻繁接觸當時業界頂尖的觸摸IC供應商Synaptics(新思)。

新思當時和許多國際大廠合作,魅族在他們眼里并沒有多大含金量,白永祥死纏爛打2個月,新思才同意提供整套觸控方案。

這樣下來,魅族的電容式觸控屏才達到了對產品相當苛求的黃章想要的效果。

除了電容式觸摸屏,手機的其他元部件、軟件等魅族也都一一努力解決。比如,白永祥招入曾在TP-LINK負責交換機開發工作的朱國志(Flyme軟件開發工程師),讓其接下重塑WinCE系統的工作;視覺設計交給了 eico 團隊負責;CNC(計算機數控)加工與華茂合作。

此后,經歷了發售時間一拖再拖,飽受了市場的期待與質疑之后,魅族第一款手機魅族M8終于在2009年2月28日正式上市,一下子就引燃了全國手機市場。

相比iPhone一代,魅族功能更強大而售價更低,上市后的一天,幾乎每家魅族專賣店門前都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即使提前交了押金也不能保證買到。

據說當年在南昌讀大四的小余聽說M8手機即將上市,提前半個月就到魅族在南昌的專賣店交了押金,排了號。

當聽到M8到貨的消息后,小余放心不下,一大早就從位于南昌郊區的學校打車到市中心的專賣店。因為每批到貨只有20臺,但排號的有100多人,去晚了怕拿不到。

不僅如此,有些粉絲甚至跨省買手機——曾有一位消費者,轉戰了4個省,倒了3趟火車、1趟汽車,從安徽阜陽趕到山東臨沂,就為了盡早買到3臺魅族M8手機。

M8不但征服了中國科技愛好者,甚至還在全球搶占iPhone的地盤,對產品要求很高的法國電信,一次就定了5萬臺M8手機,連沙特王子也成了M8的粉絲。

數據顯示,M8推出僅兩個月,銷量就達到10萬部,短短5個月,銷售額就突破5億,被譽為“國產機皇”。

魅族的火爆甚至還引起了蘋果的強烈關注——蘋果認為魅族M8在外觀上和iPhone相似,且觸屏設計和操作都和iPhone有著極高的相似度,將魅族告上法院,并獲得了勝利,魅族因此于2010年12月停產。

雖然各種模仿蘋果設計的言論讓魅族站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但是毫無疑問,魅族M8讓國產手機和全球最頂級手機站在了同一起跑上,而且毫不遜色。

最重要的是,魅族沒有因此喪氣,反而越挫越勇,2011年魅族M9及此后兩年相繼推出的MX系列,都再次引發搶購狂潮。

那個年代,魅族就相當于“中國版蘋果”,黃章也被稱為“中國版喬布斯”,黃章甚至放言:

“不做中國的蘋果,要做世界的魅族?!?/p>

但誰也沒想到,有如此良好開端的魅族,卻沒把這一手好牌打出應有的水平。

二、加速下墜

魅族M8的火爆,收獲了一位對其具有“致命威脅”的粉絲,就是時任UCWEB董事長的雷軍。

雷軍是魅族的“鐵粉”,走到哪都給人科普智能手機,好幾次在吃飯間隙,他都直接掏出一部魅族M8手機,現場講解起來。

他也看到了大屏智能手機的商業機會,但從零開始創業很難,只好退而求其次,決定以投資的形式進入這個行業。

他通過珠海當地政府的介紹找到黃章,打算以天使投資人身份,收購魅族30%的股權,但黃章希望雷軍做CEO,高薪分紅都沒問題,股份免談。

黃章之所以拒絕雷軍,其實與他的經歷有關。

90年代黃章擔任愛琴科技總經理時,與新加坡來的大股東在是否搞廣告轟炸上產生了分歧,黃章認為還是要靠產品,結果就被請走了。

自此,黃章對控股權非常在意,很排斥資本。

被拒絕的雷軍,跟林斌一起,拉來了孫鵬、劉德、周光平等人,發力做小米,成了日后魅族最有力的競爭者。

直到2010年12月,黃章才覺得自己被欺騙了,他公開聲稱自己很后悔之前毫無保留地和雷軍交流魅族的一切。

“就連M9的UI交互文檔都有發給他請他一起探討?!?/p>

但后悔已然無用。

小米1爆火后,聯想、OPPO、金立等當時的主流手機廠商并沒有把這種低價手機放在心上,也鮮有人看懂小米模式,從而錯過了攔截小米崛起的最后時機。

等到小米成勢,傳統手機廠商集體震驚,紛紛對這個騰空而起的新星進行狙擊,而之前一直想進入手機行業的賈躍亭也等不了了,開始組建手機研發團隊,而且從魅族高薪挖人。

此時,相比小米和榮耀千萬級的出貨量,魅族僅有200萬臺,而小米掀起的巨浪繞了個圈再一次對魅族進行了“補刀”,讓安逸打磨產品的魅族懵了——

2014年春節前的一天,魅族爆發了成立以來最大的危機,魅族原副總裁、UI 設計總監馬麟帶著一部分總監和高級經理跳槽加盟樂視,一時間僅UI部門就有十位以上骨干離職,軟件部門一個星期左右人就走光了,甚至連聯合創始人兼總裁白永祥也要走。

其實,魅族這次危機的端倪早已顯現。當年黃章拒絕雷軍入股后,雷軍臨走前提醒過黃章,魅族的高管都很強,但他們一分股份都沒有,很容易被別人挖走。

彼時的黃章撂下一句話:

“他被挖走了我自己能干?!?/p>

自己都干還是很不現實的,被接連不斷的壞消息震驚后,從內部管理事務中淡出兩年多的黃章復出了,做了次長達兩小時的內部演講,反思過去,稱“有一點點遺憾,大徹大悟得有點遲了”,并宣布將引進外部投資,拿出20%的股份推行員工股票期權制。

 

黃章被迫選擇了開放。

魅族開始引入投資方,黃章此前幾乎從未與資本打過交道,而且他也基本不去外地,唯一一次出省還是去湖南衛視投標,于是把融資之事交給副總裁李楠。

在李楠的奔波下,魅族于2015年2月獲得阿里的5.9億美元戰略投資。不過,這次投資合作中還有一條對賭協議——阿里對魅族提出2000萬臺的年銷量要求。

資本介入后,魅族也開始調整,追趕風口,做了定位更低端的魅藍,在保證完成與阿里的對賭協議的同時搶占一定的市場。

開放后的魅族也更會通過營銷造勢,2015年高舉高打,大開發布會,銷量也在這一年直接沖到了2000萬臺(70%由魅藍完成),同比增長350%。

2015年前后是中國三四線、四五線城市的換機潮,魅族用低端機魅藍趕上了這波浪潮,做出了不錯的成績,進而提出了2016年2500萬臺的銷售目標。

然而,這個目標非但沒實現,反而成為魅族滑入下坡的拐點。

從競爭環境來看,2016年智能手機普及紅利已消失,國內智能機市場從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轉換,消費升級帶來了又一輪市場紅利。友商品牌早已在把握機會,向中高端機領域沖擊,贏得更多市場份額,而此時魅族卻志得意滿于剛剛完成的2000萬臺出貨量,并追趕2500萬臺的出貨量。

魅族依賴2015年的品牌和渠道能力,用機海戰術快速覆蓋線下渠道,擴大規模,最終賣出2200萬臺。

目標沒完成,還錯過了沖擊高端市場的最佳時機。更關鍵的是,魅族在這兩年失掉了自我,先前起家的精品路線被打亂,為了追趕而采取了“連連發”的暴走模式,自家產品線混亂了。

魅族沖擊高端慢半拍,與“萬年聯發科”有很大關系。

眾所周知,得罪供應商是行業大忌,尤其是核心部件供應商。小米最初做手機,曾因得罪了三星導致新品無法及時推出,雷軍親自跑到韓國三星總部三四次才修復關系,解決供應問題。

2014年高通處理器已經崛起,大多數主流手機廠商都認同高通會是未來主流,唯獨魅族因為專利費問題和高通鬧得不可開交。

所以,魅族一直無法獲得高通提供的芯片,而三星又沒有足夠的“貨”分給魅族,聯發科成了魅族唯一的伙伴。

聯發科芯片性能普遍孱弱,使魅族高端和低端產品之間的性能差距并不明顯。魅族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與其他手機品牌“漸行漸遠”。

直到2016年12月,魅族科技與高通的官司才得以和解,魅族手機中開始出現高通芯片。

到了2017年,當華米OV市占率都已超過10%,甚至接近20%,初步奠定各自地位時,魅族開啟了調整期,不再做發布會公司,聚焦到少數幾款產品。黃章也宣布重新出山,打造自己的夢想機。

而黃章的再次回歸并沒有把魅族領回正軌,反而加速了其下墜速度。

三、市場另類

黃章回歸后對魅族開啟大刀闊斧的改革,最重要的有兩點:

一是將魅族拆分為魅族、魅藍和Flyme三大事業部,魅族品牌承載黃章的“手機夢”,魅藍品牌承擔銷量的任務;

二是改變魅族過往的“文藝”風格以及魅藍帶來的低端機形象,直接定位“商務高端”為此黃章力邀前華為手機高管楊柘出任CMO。

然而,改革卻把魅族搞得更亂了。

拆分事業部原本是為了細分定位,但卻沒有人統管三大事業部,三方更多的是各自為政。

黃章宣布回歸以來,即使幾乎每天都去單位,但他依然是個技術宅男,專注于產品而很少去搞管理。而他的搭檔白永祥也不熱心市場和運營。這讓魅族缺乏全面統籌的關鍵人物。

所以三大事業部給外界的印象是,這是三家公司。而且,三方的員工都在撇清與其他事業部的關系。

例如,來自魅藍事業部的員工會認為,魅族做派傳統,產品以老板喜好為核心,而魅藍是整個魅族的銷量擔當;魅族事業部的員工則認為,魅藍比較low,利潤低,只是走量,魅族事業部利潤高一些。觀念上的分歧,反映在行動上就是不能協同配合,甚至還互相牽絆。

而在產品這邊,2017年年中,魅族發布了黃章再次回歸以來第一部產品Pro 7,它是魅族首款高端商務旗艦,這款手機由白永祥主導設計,最大亮點是“雙面屏設計”,號稱“如同特斯拉一樣的創新”。

然而,被寄予厚望的Pro 7發布后,成為魅族史上最慘烈的一次滑鐵盧,魅族似乎再次號錯了市場的脈,在追求“全面屏”的市場接受度不高。

更令魅友們迷惑的是,Pro 7竟然提出了“雙瞳如小窗,佳景觀歷歷”這樣的品牌口號。魅族以前一直是個重視科技感的品牌,走“小而美”路線,積累的用戶多為學生和發燒友群體,但楊柘設定的產品主題過于虛無,和此前的品牌調性完全脫節。

楊拓設定這樣的產品是基于此前的經驗,他在華為、三星時寫出了“君子如蘭”“爵士人生”“心系天下”等一系列文化底蘊爆棚的廣告語,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這跟魅族之前“青年良品”的定位完全相反,粉絲頓時難以接受。

 

2017年內魅族年底發布的Flyme用戶報告

慘敗之下,白永祥承擔了失敗的主要責任,自此之后,這位“魅族三劍客”之首再未公開露面,離開魅族的具體時間也沒有相關消息。

但如果把Pro7失敗的責任都推給白永祥,也是不妥的,眾所周知,魅族一直在試圖引領消費者喜好,這樣的企業文化下,才會誕生脫離市場潮流的“另類”設計。

除此之外,這與整個組織的管理也不無關系。據騰訊《深網》報道,多位魅族在職或離職員工均表示,黃章絲毫沒意識到一個團隊的穩定性有多重要,不顧及頻繁換人的后果。

“本身產品定位就有問題,加上魅族Pro 7上市前銷售和市場的人全換了,完全沒有按照正確的節奏去賣。最早Pro 7的銷售原本是由李楠負責,到了發布前又換成楊柘和潘一寬,潘一寬走了之后就楊柘一個人負責,之后又換成郭萬喜,最后又換回李楠來清理庫存?!?/p>

當魅族內部因Pro7而陷入迷茫時,全面屏市場全面爆發,小米有MIX 2、Note 3兩大主力機型支撐,華為則有Mate10,vivo有X20,OPPO有R11s,都是2017年下半年的流行款,進一步加劇了魅族內部的焦慮。

此時,魅族的銷量占比雖然僅次于華米OV,但也僅剩4%左右,只有一款高端機型售賣,銷量的重任仍由中低端品牌魅藍一肩挑。

四、元氣大傷

2018年,魅族進入最為動蕩的一年。

4月,魅族發布了耗費巨額預算打造的魅族15,可遺憾的是,高昂的價格與極低的配置,完全沒有與其他手機競爭的優勢。

然而最可笑的是,黃章于社區發聲稱:“由于時間關系,魅族15只是我多年后回歸魅族的小試牛刀,隨后推出的16系列才是我全力打造的產品?!?/p>

有點“狼來了”的意思。

魅族15的發布并沒有挽回pro7所丟的面子,而是又給另一邊臉上打了一巴掌。然而這對于魅族來說并不是致命的傷害,最致命的傷害來自于公司內耗。

魅族15發布前一周,魅族科技文創部總監張佳公開炮轟楊柘,指責楊柘存在能力不足以及經濟問題,事件一度引起魅族員工互毆乃至報警,最終以張佳被開除才告一段落。

此外,進入2018年后,在硬件產品部門糾紛不斷的同時,一向風平浪靜的Flyme部門也開始出現動蕩。

Flyme是魅族最單純的部門,事業部總裁楊顏本人也是設計出身,他對設計非常重視,甚至一兩個像素點,都會再和設計師核實。在楊顏的帶動下,Flyme部門形成了只關注業務能力,遠離公司“人事斗爭”的內部環境。

但在2017年下半年,魅族在經濟上遭遇一定困難,開始變相降薪、減少年終獎,公司營收壓力也開始向Flyme部門轉移,有內部員工稱“能夠利用的廣告位都用上了,甚至日歷里都會插廣告?!?/p>

到了2017年底,魅族將電商和配件部門提升至事業部層面,劃歸Flyme事業部總裁楊顏管轄,計劃將電商嵌入到Flyme系統中。

另外,更讓Flyme團隊感到壓力的是,作為一個手機系統軟件,Flyme的活躍能力與魅族手機的存有量密切相關。而隨著魅族手機銷量下滑,Flyme的月活用戶開始出現明顯下降,原本有4000多萬,6、7月時就只有3000萬左右,而且還在降,用戶基數太少,Flyme已沒什么發揮空間。

最終,楊顏卸任Flyme事業部總裁,成為“魅族三劍客”中的第二位離任者。與此同時,Flyme事業部引發了大規模離職潮,有媒體報道,近半員工被友商以更高薪酬挖走。

經歷了內訌、離職這波打擊后,魅族發布了黃章口中“全力打造的產品“魅族16。

如果說先前黃章一直在嘗試水溫,那么魅族16的發布,標志著魅族徹底走上了極致性價比這條道路。從參數上來看,魅族16確實是一款優秀的機型,無論在相機、屏幕、性能、外觀、細節打磨上均可圈可點,完全不遜色于小米8。

原本以為這款被看好的手機能大賣特賣,拯救一下內耗后的魅族,然而又毀了。

2018年8月,魅族16發布會之際,李楠曾在銷量上設定了一個數字,但黃章認為魅族16在當時的市場反應不錯,因此要“Double”。

對于銷量提升,李楠并不贊成,他認為太冒險,也沒有在備貨流程上簽字,但黃章堅定認為要搏一把,最后繞過了李楠,直接要求銷售渠道執行,如此之舉也為之后公司內部變動埋下了隱患。

黃章的強勢并沒有帶來他所想的好結果。

一名魅族核心渠道商曾向媒體表示:“魅族16剛開始銷售火爆,但中期黃章單方面要求加量,導致渠道壓力很大,用了一年的時間才消化完。因為2018年下半年高通855芯片的產品陸續上市,加上品牌勢能下滑,所以中后期銷售非常困難”。

這加劇了魅族資金鏈的短缺。

此外,在魅族16發布前后,黃章將李楠一手建立的“魅藍”關停,讓李楠全力負責魅族16的市場和營銷工作。魅藍就這樣被打入冷宮。

砍掉魅藍成為魅族發展史上最有爭議性的話題,反對者認為,魅藍一直是魅族品牌的銷量擔當,是紅米最強勁的競爭對手,為魅族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支持者認為,低端的魅藍品控無法跟上產能的增加,對沖擊高端,“小而美”路線的魅族品牌是一種傷害。

就當時的情況來看,根據研究機構賽諾公布的2018年中國智能手機數據報告,魅族的銷量僅有948萬臺,相比2017年接近2000萬臺(其中魅藍的銷售量為1600萬臺)的銷量暴跌46%,幾近腰斬。

五、成為“其他”

17、18年產品的失利與公司內部的動蕩,讓魅族奄奄一息。為此黃章決定加強魅族與阿里生態鏈的鏈接,并引入國資委等混合股權,繼續保持產品優勢,補齊營銷短板,布局5G、IOHT戰略,從而搶救魅族。

隨后,國資背景的珠海虹新動能古錢投資基金進入了魅族,CMO兼公司高級副總裁李楠則被移出了主要人員名單。這讓魅族有了喘息的空間,而這一變動也給眾人一個驚人的隱藏消息:李楠要離職了。

很快這一隱藏消息證實,最后一個“三劍客”的離開,意味著“老魅族”正式成為歷史。

李楠的離開又引發了魅族新一輪的離職潮,但此時的離職潮已不是魅族最大的困難。因為魅族內部動蕩時,同行已開始大力布局線下渠道:2019年互聯網新零售的浪潮開始席卷手機行業,幾乎所有手機品牌都開始重新重視線下渠道,OV兩大傳統線下豪強不斷升級自己的零售渠道,華為、小米也在加強線下渠道布局。傳統銷售渠道之外,各大品牌的直營店、體驗店也在到處落地開花。

但魅族在全行業加碼線下的同時,無奈地選擇了收縮,幾乎放棄了線下市場。而且從2019年6月開始,魅族進行了新一輪裁員,線下營銷是裁員的重點區域。有魅族員工曾對媒體表示,裁員之后魅族平均一個省也就只剩下了5、6家專賣店。大致計算一下,魅族在全國范圍內應該也就剩下不足200家線下門店。

除了線下渠道,5G浪潮也壓的魅族難以喘息。

2019年下半年,各品牌的5G手機開始陸續上市,而魅族去年的最后一款產品16T,在10月下旬發布之后便沒了聲息。對于5G浪潮,魅族方面當時只是表示,“魅族17”會是首批搭載曉龍865的旗艦產品。

這個“首批“指的應該是魅族自家產品系列的首批。

直到2020年5月,當一眾手機品牌的5G產品已經開始“迭代”,魅族17姍姍來遲。這樣的產品節奏顯然和華米OV等頭部企業不在一個級別。

此時的智能手機行業拼的主要是供應鏈把控,尤其是ID設計,近幾年來手機企業新品的“面孔”越來越相似,這也是供應鏈高度統一所帶來的結果。

當安卓市場大致上硬件和ID都近似時,所有玩家都在拼細節:相機的調教、屏幕的優化、充電的效率等,這些也考驗著每個手機大廠的研發能力。

而魅族在研發能力上顯然無法和那些財大氣粗的頭部企業相比,體量及財力的限制,又導致其無法在第一時間獲得供應鏈的青睞。在供應商眼里,價格高、體量大、給出穩定銷量預期的公司,才是理想的大客戶。

舉例來說,一家手機廠商,給供應商的預期是銷量穩定上升,第一季度300萬臺,第二季度600萬臺,第三季度1000萬臺,或者穩定大額下單,供應商會將它的合作放在首位。如果廠商中途食言,第二季度銷量下滑只定300萬,或者第三季度直接取消,那么對供應商當年生意影響非常大,來回幾次甚至會搞垮一家供應商。

樂視當初做手機時,一開始銷量增長很快,給予供應商的訂單和承諾都非常可觀。后來樂視資金出現問題,訂單全部停擺,供應商紛紛上門討債。因涉及金額較大,不少供應商甚至撐不到樂視賠款就倒閉了。

所以,憑借穩定的出貨量在供應鏈能獲得話語權,也成為手機廠商的競爭點。

除了這些,在產品定價上,小廠商也非常被動。新一輪的手機技術競爭,已經是一種“軍備競賽”,投入越多,就能做高端產品,并且提升品牌溢價,讓消費者情愿為這種“高端”買單。

而此時在魅族身上,已出現一種惡性循環:沒有足夠的銷售量和訂單,在供應鏈中就沒有足夠的話語權,當一些配件無法及時供應,會導致產品在配置上低于其他廠商,對用戶的吸引力大為降低,最后終將作用于銷量的持續減少。

所以2020年5月魅族17系列發布后,并沒有引起多大反響。

這一年,第三方調研機構IDC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整體智能手機出貨量約為3.26億臺,同比下降11.2%。華為、vivo、OPPO、小米、蘋果名列前五,占據整個市場96.5%的份額。

 

曾野心勃勃的魅族,已成為市場份額表中的“其他”。

六、魅族在變?

雖然魅族17/17pro沒有達到帶來經驗的效果,但在產品定價不斷提升之下,對利潤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讓魅族實現了扭虧為盈。

今年2月,一封魅族內部信對外流傳,在內部信中提及,魅族在2020年實現了扭虧為盈。另外,這封內部信的落款人十分刺眼,不再是黃章,而是他的弟弟黃質潘,這意味著,黃章在回歸四年后再次選擇退隱。

在黃章卸任CEO的同時,魅族內部的經營模式也進行了調整。

此前,魅族的產品規劃是一個大部門,每年規劃系列產品。但弊端在于整體協同性欠佳,單獨產品在落地過程中需要考量的東西很多,很難做到極度細致。

調整后,魅族內部實現了矩陣式管理,各條業務線的職責更加明確,不同的負責人分管不同的產品線,其業務范圍涵蓋產品定義、研發、生產等全流程。當然,黃章仍會參與產品設計方面的工作,但是當黃章與產品負責人在方案上產生分歧時,最后拍板的仍是產品負責人。

產品層面,魅族在今年3月宣布不依賴低端產品沖量,搭載Flyme 9系統,推出“零廣告、零推送、零預裝”的“三零”手機。這意味著魅族要關閉軟件收入之門,放棄新產品的互聯網廣告收入,回歸產品本身。

然而,口號喊了半年后,魅族就不惜“自打臉”,近期魅族官博刪除了有關“三零手機”的相關內容,并稱“保持與行業一致的運營策略”,準備停止這個被消費者一致看好的“三零手機”。

不少媒體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財務壓力造成的,畢竟,如今預裝一個APP,手機廠家往往有數角到數元不等的收入,而后期的推送,更可以帶來巨大的收益。

在手機業務受阻的情況下,今年魅族提出了“一體兩翼”戰略布局,其中一體是指手機,也是核心業務;兩翼分別為智能家居與AIoT智能穿戴業務。

現在看魅族相比其他手機廠商在lot業務上的發力著實太晚,目前魅族Lipro推出的品類還以切入相對容易的健康照明產品為主,也無法跟友商相提并論。

可以看出,跌落的魅族,在變革上也被卡得死死的,即便有好的想法,騰挪空間太小,要么難以落地,要么欠賬太多。

不可否認,黃章是個頂尖的產品經理,用“工匠精神”把手機當做藝術品去設計和研發,這個追求值得肯定。然而,“做出一款好的手機”跟“做出一款能成功切入市場的好手機”還是有區別的,前者單純往自己認為的好去做,而后者,則需要考慮,不同價位的用戶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死磕前者,讓魅族的設計和研發脫離了市場潮流,反而成為其軟肋。

此外,偏執的黃章用個人的喜好與判斷,而不是理性分析來管理公司,他想開了,魅族步子就邁得大,他退縮了,魅族就亂了腳步,一來一回之間,魅族不得不經常調整戰略,而其他高管所做的決策也會在他搖擺的意志間夭折。

現在魅族已經足夠“小”了,從“其他”中翻身的可能性太渺茫,只有找到被用戶認可并愿意付錢的“美”,才能真正“小而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方城县| 马边| 淮南市| 兴城市| 内黄县| 抚松县| 德惠市| 嘉荫县| 贵溪市| 珠海市| 万州区| 阳城县| 绵阳市| 房山区| 富顺县| 滦南县| 攀枝花市| 莱西市| 汕头市| 含山县| 寻乌县| 大宁县| 吉林市| 平泉县| 赣州市| 双江| 尖扎县| 旬阳县| 永平县| 宜宾市| 威海市| 溧水县| 环江| 温宿县| 双鸭山市| 云浮市| 上犹县| 崇信县| 桂阳县| 莒南县| 贵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