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京一法官寫暖心判決書:“講情”可能比“說理”更易被接受

人們通常對法院裁判文書有著“枯燥艱澀”的刻板印象,但這份判決書則顯得更有個性,也更溫情脈脈,甚至有點像“心靈雞湯”。
6月23日,這份“個性判決書”一出現在南京市玄武區人民法院的官方微信公號中,便引發了不少人的“圍觀”。江蘇法制報副社長孫勁松就評價說,這份判決書被法官寫出了“雞湯”的味道,是法官依法、用情撰寫的,“有深度,更有溫度”。
據澎湃新聞(www.kxwhcb.com)核實,這份判決書出自于南京玄武區法院陳文軍法官之手。
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陳文軍說,因為工作原因,經常接手一些婚姻家庭及財產糾紛案件。通常,老百姓都是矛盾激化到很嚴重時才會去法院打官司,如果法院和法官僅僅靠法言法語的方式來“說理“”,原被告當事人不見得完全能從心底接受,如果能融入一些情感和勸慰在里面,多一些“講情”的文字,可能效果會更好一些。
陳文軍坦言,對于判決書的撰寫,一直都很用心。“我國現在的法律文書是千篇一律的,實際上國外許多的判決書寫得都很有個人風格。在自己精力足夠的前提下,寫些能夠對當事人有幫助的,或者讓他們心情好一點的語句,我都會嘗試一下。”
認真謹慎對待每一份判決書

結婚近20年的夫妻,雙方爭吵不斷,分居兩年。2013年2月,妻子不幸被查出患有胃癌。2015年3月,丈夫稱與妻子感情破裂,請求南京市玄武區法院判決準予雙方離婚。
最終,判決結果下來了。“本院認為,被告身患重病,雙方分居并非完全出于感情的因素,原告要求離婚,依據不足,本院不予支持”。
在這份判決書的最后部分,法官陳文軍還寫了這樣一段文字,“相愛一輩子,爭吵一輩子,忍耐一輩子,這就是夫妻。沒有哪一個人的婚姻是十全十美的,家是講情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希望雙方能夠珍惜夫妻之情。”
當時是如何想到在判決書中寫這樣一段溫情的話語?
陳文軍法官告訴澎湃新聞,“我看過許多關于夫妻關系的文章,當時在寫這份判決書的時候,有感而發,就寫了一些這樣的溫情語句。希望雙方關系能夠得到緩和,互相體諒。”
“對于我們法官來說,審理的也許只是一個案子,但是對于當事人來說,可能受影響的是人的一輩子,所以我們要謹慎的對待每一份判決書。多寫一些話,如果能夠幫助他們和好,那我們也是很欣慰的”。陳文軍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因為‘判前寄語’,老人敗訴仍寫信感謝法官
澎湃新聞記者采訪了解到,這樣的暖心語句并不是第一次出現在陳文軍所書寫的判決書上。
陳文軍告訴澎湃新聞,他曾經因為多寫了一段“判前寄語”,敗訴的當事人還寫來了感謝信。
老人的感謝信上寫道“法官能夠維護正義,為民執法,維護老年人的正當權益”,他對此執法理念表示感謝。
事情的起因是,兩位老人與前兒媳張某為了40萬元的借款糾紛對簿公堂。張某訴稱,兩位老人的兒子錢某與其離婚后,曾向其借款40萬元,尚未歸還。現錢某去世,兩位老人及錢某的兒子繼承了錢某的遺產,故要求兩位老人及其兒子償還借款。
陳文軍表示,當時面對兩位老人,自己在論證說理后、判決前,加了一段“判前寄語”,希望借此能安慰老人,用愛心融化對立的堅冰。
“敗訴后,雙方的關系有緩和的跡象,老人雖然敗訴,但心靈得到撫慰,特地寫來了感謝信,我深感欣慰”。
澎湃新聞記者經過查詢,找到了這份溫情的‘判前寄語’。
“本案案情并不復雜,裁判也不困難。法官憂的是兩位老人獨子新卒,晚年生活誰來照顧?唯其孫某某即將成年,希望他能夠替父盡孝,多給予爺爺奶奶生活上的幫助和精神上的慰藉,并且能夠起到橋梁作用,讓爺爺奶奶與其母親之間的親情關系得以修復。每個人均面臨著不可避免的衰老。‘勿以小嫌而疏至親,勿以新怨忘舊恩’。法官真誠地希望原、被告能顧念舊情,以德報怨,盡快和解,兩位老人晚年生活愉快”。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