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和瑞基因CEO:癌癥早篩最難的是從技術到模式都無經驗可循
“對于癌癥早篩來說,從技術上到模式上都是一個新的東西,很多事情需要企業自己去試過,才知道可行與否,痛點或者最難的地方就是它沒有經驗,沒有一個成熟的東西。”10月11日至14日,首屆“上海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周(IBIWS)”在上海舉行,期間和瑞基因CEO周珺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達了上述觀點。

廣義的癌癥早篩包括通過傳統影像等檢查手段實現癌癥的早發現、早干預,而當前,隨著高通量測序技術(NGS)等新技術的出現,癌癥早篩進入了更加精準的階段。這一賽道也誕生了泛生子、諾輝健康、燃石醫學等上市公司。
“如果有一款抗腫瘤藥物可以將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提升八個月或十個月,這在全球都是轟動的。但從癌癥早篩來看,如果能實現早期發現,對患者中位生存期是以年來計算的,甚至幾年后實現臨床治愈了。”周珺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癌癥早篩有巨大的臨床意義和需求,當這些健康需求和技術相遇,自然吸引了眾多參與者和投資者。
業內普遍認為,中國癌癥早篩市場有百億規模。興業證券2020年的一份研報預測認為,2035年中國泛癌早篩市場規模將能夠達到522億元;針對特定癌種的檢測,以肝癌為例,市場空間約79億元。
國元證券在今年4月份的一份研報中提到,對肝癌、結直腸癌兩種發病率較高、目前早篩產品進展較快的癌癥進行液體活檢早篩潛在市場空間測算,預計2030年肝癌和結直腸癌早篩的潛在市場空間分別為106.5億元和96億元。
盡管癌癥早篩賽道火熱,但不可否認,其在監管審批、商業模式等方面依然面臨挑戰。
周珺所在的和瑞基因是上市公司貝瑞基因的成員企業,成立于2017年,在2018年提出了實驗室技術構建、回顧建模、前瞻性驗證和產品轉化4步癌癥早篩實現路徑。
“當時很多業內人士不理解,尤其是大規模檢查驗證,非常花錢,非常花時間,非常牽扯精力,而且臨床挑戰很大。”周珺認為,中國癌癥早篩領域最大的痛點是從技術上到模式上都沒有可以參照的經驗,每件事情都需要企業自己摸索。
國家政策的支持對于癌癥早篩的發展也至關重要,如2019年出臺的《癌癥防治實施方案(2019年-2022年)》提到,到2022年,癌癥防治體系進一步完善,危險因素綜合防控取得階段性進展,癌癥篩查、早診早治和規范診療水平顯著提升。
對于政策層面,周珺在采訪中表示,站在企業角度也希望監管部門可以給予更靈活的空間,加快癌癥早篩領域的產業化審批。
“但我們很理解監管那邊的痛苦,他們的苦惱是之前也沒有審批過類似的產品,也不知道到底應該去怎么批,所以現在我們也很積極地跟監管部門溝通。”周珺表示,癌癥早篩與醫療相關,屬于強監管,目前這批最早發展起來的癌癥早篩企業基本見證了行業的發展,至于癌癥早篩行業的未來發展會有多快,仍然需要時間來驗證。
談及國內癌癥早篩與國外還有哪些差距,周珺認為,國內外癌癥早篩幾乎是同時在布局,中國在某些方面還有優勢,如中國癌癥早篩行業的優勢是人口多,能快速積累數據。國內外在癌癥早篩上更多的不是差距,而是技術手段和產業化方案上的差距。
從早篩的疾病種類來看,以美國為例,發病率更高的前列腺癌存在比較迫切的需求,但在肝炎大國的中國,肝癌等方面的迫切性更高。另外,由于支付方不同,中美兩國癌癥早篩公司的商業化邏輯也存在差別。美國的買單方是保險,因此相關公司更多和保險公司合作;在中國,臨床情況更為復雜,不僅需要證據證明給臨床醫生,企業還需要自己去構建一些支付方。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