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胸罩到底是怎么被發明的?| 世界無胸罩日
胸罩到底是怎么被發明的?| 世界無胸罩日 原創 萬三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
如果讓妹子們評選夏天甚至是每一天到家后最爽的一件事,那么「脫掉胸罩」的選項會名列前茅。那種感覺,就像封印解除獲得自由一般,仿佛一秒里擁有了全世界而樂得想轉圈圈。
每年的10月13日是世界無胸罩日。宣傳日旨在提高大眾對乳腺癌篩查的認識,提醒女性注意乳腺癌癥狀,鼓勵大家定期進行自查。
但你知道嗎?關于胸罩的發明,也是一段奇妙的科技史。
溯源:
公元4世紀的“比基尼女孩”
如果只是談對胸部的遮蓋、約束或裝飾,這一歷史可以追溯到古羅馬。在西西里的卡薩爾古羅馬別墅中保存著公元4世紀的馬賽克壁畫,其中有一副被稱為“比基尼女孩”的名作,描繪了參與運動鍛煉的婦女。

參與運動鍛煉的婦女 | 公版圖片
不過畫面中她們拿來束縛胸部的還算不上胸罩,因為那只是一條亞麻布或皮革制成的帶子,用來縮小并固定乳房。
現代胸罩出現的歷史還不到150年。這一產物的雛形與發明專利集中在19世紀末期與20世紀初期涌現。
比如,下圖這件胸罩在1880s被發明,目前在倫敦科技館里展出。

1800s的胸罩 | 見水印
近似的時期,法國姑娘艾米妮·卡多勒(Herminie Cadolle)也于1889年提交了胸罩發明的專利。她將傳統的束身衣一分為二,上面的部分在她自己的專利描述中用來“靠肩膀的支持固定胸部”。這一發明在當年巴黎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上展出。

艾米妮·卡多勒設計的胸罩 | Le corset, histoire, médecine, hygiène. étude historique (1905)
在美國,社交名媛瑪麗·雅各布將兩塊手帕用緞帶縫在一起,為自己制作了時髦且受人追捧的胸罩。這一發明于1914年取得專利。

瑪麗·雅各布設計的胸罩 | U.S. PATENT OFFICE, 1914, 公版圖片
這段時期類似的發明不斷涌現,主要是因為各地的婦女爆發出解放身體,走進社會,加入工作的共同需求。在這之前,從16世紀開始流行并支配婦女數百年的是笨重、難受、且讓人難以行動的束身衣。
問世:
既拯救了人類又拯救了鯨
長期穿著束身衣有很大的危害,如骨骼變形、內臟壓迫帶來的消化不良、背部肌肉萎縮、難產、呼吸受限導致的昏迷等數不勝數……而束身衣中起到構型、支撐用的“鯨骨”來自于鯨須,為此大量的藍鯨、露脊鯨等須鯨被捕殺。

穿著束身衣對身體的影響 | Valencian Museum of Ethnology

當時商家為了攫取利益,束身衣被包裝成一件能夠保護內臟、治療腰椎無力、幫助胸部發育的保健品,甚至建議兒童也盡早穿上以“保持健康” | elle.com
在胸罩問世之后,這項發明真是既拯救了人類又拯救了鯨。隨著時尚審美與社會需求的不同,胸罩也發生過各種細節上的改變。比如1940s開始出現往罩杯內填錐形填充物的“子彈胸罩”(bullet bra);同時期耶魯畢業的高材生查爾斯·郎(Charles L Langs)發明的無肩帶黏貼式胸罩;以及從1950s開始普及的鋼圈胸罩等。

帕蒂·佩姬穿著子彈胸罩的照片 | Wikimedia Commons, General Artist Corporation-management/photographer-James Kriegsmann, New York / Public domain
關于胸罩背后的聯排小鉤子有個神奇的故事。時間倒回到1871年,當時的時尚潮流讓男士的褲腰越來越高,皮帶已經無法發揮作用。為了不出現褲子掉落的糗事兒,背帶出現了。
大文豪馬克·吐溫因為對背帶褲的背帶深惡痛絕,覺得它實在不舒服,因而兼為發明家的他給自己弄出一項小發明:可調節扣帶。

大文豪馬克·吐溫給自己弄出了一項小發明:可調節扣帶 | U.S. Pat. No. 121992,公版圖片
這個裝置可以一端固定在襯衫或者馬甲上,一端固定在褲子上,那樣就省去了需要掛在肩膀上的背帶。但隨著套裝馬甲內出現了類似作用的搭扣,而男士們的褲子又跟著潮流回落到腰部可以重新靠腰帶固定,馬克·吐溫的這項發明被扔進了垃圾桶。
誰料19世紀30年代當人們需要找東西固定胸罩時,發現馬克·吐溫的小發明再合適不過。彼時發明者本人已經過世二十多年,而他的專利也已經過期了(根據當時的專利法,美國的專利有效期為發布后的17年)。相信他本人應該會喜歡發明的沿用!
正名:
缺乏論證的胸罩致癌論
內衣在發明后的數十年里,跟它的老前輩束身衣一樣都宣傳對女性健康有益,尤其是維持胸部形狀,防止下垂。但不斷發展的醫學研究不再支持這一論斷。
各項研究顯示佩戴胸罩與胸部下垂之間沒有相關性,既不會阻止下垂,也不會加重下垂,穿上內衣只能讓胸部維持設計出來的形狀。胸部下垂主要跟年齡、BMI指數、吸煙、較大的體重變化、支撐性膠原蛋白流失、腺體組織老化激素水平變化(如懷孕或更年期)等因素有關。

哺乳本身并不會導致下垂 | Pixabay
90年代曾經一度引起恐慌的胸罩致癌論也因為實驗設計缺陷而被詬病,所謂壓迫淋巴導致毒素積累的論調更是無稽之談。然而尺寸不合適的胸罩的確會導致乳腺問題,以及頸部和背部肌肉疼痛。
可惜的是世界范圍內可能高達80%的女性沒有佩戴尺寸合適的內衣。其中有一部分是不知道怎樣測量尺寸,另一部分是為了外觀審美而選擇了過緊的內衣。還有一些是廠商貨源問題,越多的尺碼意味著越大的庫存壓力。最后還得加上有約5%~10%的女性乳房有明顯的不對稱,差值甚至能超過60%,而胸罩的罩杯總是左右一致的。
順便一提,如今描述罩杯的體系是1930s華納公司建立的。用以將胸罩罩杯大小和胸部體積聯系起來。前方的數字用于表達乳房底下的下胸圍。后面的A、B、C、D則是上胸圍和下胸圍的差值。如今差值多少算A,多少又算B在各國有差異(例如美國市場的A罩杯是12-14cm而中國是7.5-10cm)。但測量方法的基礎是一致的。

在如今描述罩杯體系中,前方的數字用于表達乳房底下的下胸圍,后面的A、B、C、D則是上胸圍和下胸圍的差值 | Wikimedia Commons, Unknown author / Public domain
不過這一測量方法更多是商業驅動而非醫學驅動,只談體積不談具體形狀的測量方法還是有漏洞。這也是為什么如今無尺碼胸罩愈發盛行的原因,因為即便不需要醫學好處上的支持,而僅從舒適度的角度,人們對胸罩的態度和偏好也在逐漸變化。
例如,鋼圈胸罩全球范圍內的銷量在2005年達到巔峰,后逐漸下滑。到了最近幾年,據CBNData發布的《內衣行業趨勢研究》,2016-2018年,無鋼圈內衣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尤其是2017年,市場規模增速近50%。中國國內的購物品平臺上,銷量排名靠前的也都是無鋼圈內衣。
這樣的消費趨勢很好理解,因為鋼圈這種東西,真的一點也不舒服啊!
至于要不要干脆不穿,疫情居家辦公期間全世界的女性已經用實際行動做出了選擇。例如2020年美國胸罩的銷量降低了12%,售出的胸罩中無鋼圈的胸罩銷量增加了40%。
不過既然日常穿胸罩的理由已經跟醫學、生理學、解剖學原因解綁,大家大可根據舒適度與個人美學自行決定。想不穿的時候就不穿了唄~
參考文獻
[1] O'FOLLOWELL-L, Le corset, histoire, médecine, hygiène. étude historique (1905), HACHETTE LIVRE-BNF
[2] Whales and Hunting, https://www.whalingmuseum.org/learn/research-topics/whaling-history/whales-and-hunting/
[3] Brian Rinker, MD, Melissa Veneracion, MD, Catherine P. Walsh, MD, The Effect of Breastfeeding on Breast Aesthetics, Aesthetic Surgery Journal, Volume 28, Issue 5, September 2008, Pages 534–537
[4] Oo M, Myint Z, Sakakibara T, Kasai Y. Relationship between brassiere cup size and shoulder-neck pain in women. Open Orthop J. 2012;6:140-142.
[5] Apsan, Rebecca (20 October 2006). The Lingerie Handbook. Sarah Stark. Workman Publishing Company. pp. 186.
作者:萬三,曾為檢疫犬訓導員,一個想開飛機的古典音樂博主
編輯:zhuo. 一人白
審核:上海市普陀區中心醫院普外科馮雯,主任醫師
本文版權屬于“我是科學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系iscientist@guokr.com
原標題:《胸罩到底是怎么被發明的?| 世界無胸罩日》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