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美國和日本的這個陰謀,破滅了
美國和日本的這個陰謀,剛剛破滅了! 原創 牛彈琴 牛彈琴

幾乎可以確定,這就是美國的一個陰謀,日本當了幫兇,唯一的幫兇。
但最終的結果,法國反對、德國反對、意大利反對、英國反對,全歐洲都反對,自然,俄羅斯反對,中國也反對,整個世界都反對,美日成了孤家寡人,陰謀剛剛破產了。
這個陰謀,就是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誣陷案,又被扯上中國。
大致情況如下。
1,美國一律師事務所指控,格奧爾基耶娃2018年在擔任世界銀行首席執行官時,曾向下屬施壓,從而將中國的營商環境排名,從第85位提升到了78位。
2,陳年往事,但牽扯到了中國,美國政客如獲至寶。于是,過去一段時間,對格奧爾基耶娃各種攻擊,甚至要求她辭職。盡管格奧爾基耶娃本人完全否認,認為這純屬誣陷。
3,但沒辦法,IMF總部在美國,美國是老大。過去一段時間,在美國的推動下,IMF對格奧爾基耶娃進行全面審查,只要查到蛛絲馬跡,結果基本可以肯定,走人!
4,證據呢?查來查去,沒有證據。法國財政部看不下去了,發聲明說:“我們的觀點是,目前所有的東西都擺到了桌面上,但是律師事務所的報告提出的證據不足以指控IMF總裁……也就是如此,法國支持總裁留任。”
5,六名世界銀行的前負責人,也發表公開聲明,認為格奧爾基耶娃清白,而且是“最正直和全力支持發展中國家開發的總裁”。
6,要知道,IMF總裁一直是歐洲人的寶座。現年68歲的格奧爾基耶娃,因為來自保加利亞,也被認為是第一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IMF總裁。在國際金融界和外交界,她素有威望,2016年她還競選聯合國秘書長,一直殺入到決賽。就是這樣一位經濟學家,依然成為美國瞄準的目標。
7,但經過一周的審查,IMF執董會12日最終確認,對格奧爾基耶娃的指控,根本沒有證據,“在研究了所有提交的證據之后,執董會重申其對總裁的領導能力和繼續有效履行職責的能力充滿信心。”
8,面對這樣的結果,美國財長耶倫還固執認為,她推動對此事進行徹底調查,首要任務是“維護世界銀行和IMF的誠信和可信度”,換人是沒法換人了,但“(美國)財政部將密切關注后續行動,評估任何新的事實或發現”。

意思也是很明確的,這一次,美國沒能搞倒格奧爾基耶娃,但美國人還沒罷休,還在動腦筋。
當年在華盛頓工作,世行和IMF是去的最多的國際機構。兩機構總部,就在白宮附近。世行行長一直是美國人的禁臠,IMF總裁一直是歐洲人的地盤,但歸根到底,美國都是老大。
這種格局,其實正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金融秩序的反映。但觸動利益比觸及靈魂還難,尤其是要動發達國家的奶酪。結果就是改革裹足不前,新興經濟體代表性不夠,美國等發達國家又不愿意讓權。
但萬萬沒想到,美國人會對IMF總裁下手,原因還是所謂的中國丑聞,最終卻又是一場烏龍。但事件背后,也讓人倒吸一口涼氣。
簡單三點吧。
第一,美國人下手真狠。
要知道,格奧爾基耶娃來自保加利亞,直接代表的是歐洲利益,按照外媒的表述,“在這起丑聞傳出之前,格奧爾基耶娃一直是一位國際金融領域經驗豐富、受到廣泛尊重的經濟學家”。
但美國不尊重。哪怕你是盟友,哪怕你德高望重,只要你有跟中國走得近的嫌疑,哪怕是捕風捉影,哪怕就沒有證據,美國人也會下黑手。

第二,已經引發了寒蟬效應。
《營商環境報告》是世行最重要產品之一,但美國這么一鬧,現在已經難產。今年的報告就沒出。只要中國提名上升,起草者就有嫌疑,那誰還敢做呢?但美國要的,可能就是這個效果。
第三,美國構陷,日本當幫兇。
很有意思的,在這起獵巫事件中,美國是始作俑者,日本則是唯一的幫兇,聯合構陷一個歐洲人。
試想一下,這種事情,如果不是扯上中國,美日會這么大動干戈?也幸虧構陷的是歐洲人,如果是其他人,十之八九美日已經得逞了。
因為歐洲的集體抵制,因為全世界都看在眼里,最終,美日自打耳光。但從耶倫的講話看,美國還兀自不罷休,還在搜集黑材料,還在恐嚇IMF。
事實上,按照一些媒體分析,美國之所以這樣做,就是認為中國在世行和IMF影響力在擴大,但這都是我的地盤,所以,打壓不擇手段,歐洲人也不例外。
這樣的陰謀,肯定不是第一起,應該也不會是最后一起。世道險惡,歐洲人,你們也要小心了。
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機構
世道險惡
只能說
可憐的格奧爾基耶娃
原標題:《美國和日本的這個陰謀,剛剛破滅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