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女嬰出生2天因誤吸離世,父母捐其腎臟挽救一名尿毒癥患者
一名體重僅1.07kg、孕周29周、出生僅2天的嬰兒歡歡(化名),還沒來得及看看這個世界,就因誤吸不幸匆匆離世。悲傷之余,歡歡的父母做了一個偉大的決定,將孩子的一對腎臟捐獻出來,成功挽救了一名尿毒癥患者的生命。
10月12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獲悉上述消息。
院方透露,該院泌尿科腎移植團隊近日成功開展這例極低體重早產兒捐獻后腎移植手術。這也是國內迄今為止最低年齡和最低體重的捐獻者。
“當時,我們全家都非常期待寶貝的降生,多么希望她能多看看這個世界,多陪陪爸爸媽媽!”歡歡爸爸說,“但是當我們確定已無法挽留她的那一刻,我們決定捐出寶寶有用的器官,讓寶寶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下去。”
仁濟醫院OPO(人體器官獲取組織)、泌尿科腎移植團隊等科室緊急啟動器官獲取和移植手術預案,并討論制定詳細的器官獲取及移植手術方案。
據該院腎移植團隊醫生李大偉介紹,與成人供體相比,嬰兒供體的血管較細,腎動脈就跟縫衣針一樣細小,極易血栓形成導致手術失敗;其次,在供腎獲取過程中,也容易造成輸尿管等周圍組織的損傷,要特別注意對輸尿管血供的保護。
“這么低體重的捐獻者,這么小的捐獻器官,任何一個環節的哪怕一個小失誤都會造成手術失敗,僅僅是供腎修整,我們就要花4-5個小時。”主刀醫生泌尿科主任醫師張明說。
張明透露,新生兒供腎由于初始腎功能不足,所以必須進行雙腎移植,同時新生兒腎臟對高血壓非常敏感,受者血壓過高導致腎臟過度灌注,會很快出現蛋白尿。而大多數尿毒癥病人都有高血壓,此時選擇合適的受者非常重要。“大多數病人聽說供者是新生兒都會有疑慮,有的病人甚至直接拒絕接受。基于實際情況進行充分溝通,獲得病人的理解和同意,有時甚至是手術成敗的關鍵。”
歡歡捐獻的雙側腎臟長徑分別為2.5cm和2.9cm,這對雙腎最終被移植到一名患有尿毒癥患者陳曉(化名)體內,腎移植手術順利完成。
術后一個多月后,陳曉的肌酐逐步下降并已接近正常水平,超聲下可見移植雙腎已經由原來冬棗大小長到雞蛋大小。截至目前,陳曉術后恢復良好,已順利出院。
張明介紹,新生兒供腎腎移植是一個向極限沖鋒的手術。兒童器官捐獻是2015年國家器官捐獻和移植系統建立后才出現的新情況,整個移植界都在積極探索。在這個過程中大家遇到了不少問題,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由于供器官的嚴重短缺以及移植醫生經驗的不斷積累和成熟,近年來捐獻者的最低年齡記錄不斷被刷新。
“一般認為,新生兒捐獻腎臟是邊緣供腎,因為在經驗不足的情況下,這樣的手術極易失敗。”張明進一步表示,但是換個角度來看,新生兒供腎其實是優質供腎。因為在胎兒期腎臟形成后,其腎單位的數量就已經等同于成年腎臟。腎移植后只要不出現并發癥,移植腎會在幾個月的時間內迅速適應宿主,達到成年腎臟完全一樣的功能。而供者極其年輕,雙腎移植后得到雙倍腎單位數量,會對遠期移植腎功能產生正面的影響。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