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低碳72策:數字化全生命周期管理苗木|城市呼吸
趁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周年,我們特地刊發《城市低碳72策:實務者言》。
這份低碳72策,來自我們近期對相關學者和實踐者的采訪和約稿,以及對公開報告的摘錄,總結了城市低碳的策略與建議。其中有新鮮的思考,也有反復強調的部分。它涉及能源轉型、產業升級、生態建筑、低碳交通、循環經濟、綠色金融、科技創新和基于自然等八個方面,在中國發出雙碳承諾一周年之際,于“城市呼吸:2021 BMW卓越城市講堂”上發布。

2021年8月,上海公園里的樹木。澎湃新聞實習生 李朝雁 圖
按照生態環境部2019年5月29日頒布的《大型活動碳中和實施指南(試行)》,大型活動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需要以購買碳配額、碳信用的方式,或以新建林業項目產生碳匯量的方式進行抵消。
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籌備和收尾階段的建材碳、建造碳,合計約15.2萬噸。據核算,至2040年,花博園自建中和林,面積約125公頃,新增碳匯量約18.2萬噸,足以抵納以上排放量。
結合完成1.3萬噸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注銷(CCER),抵消花博會舉行階段園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園區,成為中國第一個真正實現涵蓋建設、舉行、收尾階段的全生命期碳中和的大型活動園區,獲得由上海市環境能源交易所頒發的“碳中和示范園區”證書。
而自建林的碳中和,也并非一次性完成,仍需長期管理。花博會園區的七萬余棵苗木,來自全國各地,需要根據種植實施情況,進行全生命周期動態管理。園區開發使用“花博會苗木三位信息化管理系統”,將用于建筑、城市的BIM+GIS模型運用于植物,通過對苗木的GPS坐標定位,形成全域BIM模型地圖,發揮其在工程項目中可視化、可模擬、高協調和強統籌的特點,既提升苗木整體管控能級,又能精準監測碳儲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