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常遇未成年人獨自就診,心理醫生呼吁家長勿回避孩子抑郁情緒
澎湃新聞記者 姚似璐 通訊員 陳靜娜
字號
初中生小玲(化名)患有嚴重抑郁癥,因家長回避甚至抗拒、否定其焦慮、抑郁情緒,她獨自前往醫院就診。
“這幾年臨床遇到患抑郁癥、焦慮癥的未成年人明顯增多,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大約增加30%~40%,其中一部分是獨自來看病的,因為父母堅持認為孩子沒問題。”10月11日,寧波市第一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季蘊辛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
門診中,季蘊辛平均一兩個月會接診一位獨自看病的未成年人,基本是中學生,主要問題是親子關系緊張、厭學、網癮等。“獨自就診的孩子大多非常無助,他們都表示曾和父母表達過自己的情緒問題,但家長認為他們只是在耍小性子,發發脾氣就好,并不重視。”季蘊辛說,遇此類情況,她會第一時間聯系家長說明利害,叮囑其陪孩子前來,“大部分家長的第一反應是非常意外,事后會陪孩子來復診。”
對門診中未成年人明顯增加的原因,季蘊辛認為首先是近年學習內卷嚴重,學業壓力越來越大。其次,疫情后曾密集在家上網課,孩子和父母朝夕相處,沖突增加。此外,現在人們對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提高,孩子的就診意愿強烈。
季蘊辛建議家長學會接納孩子的情緒,子女出現焦慮、抑郁時不能回避,更不能抗拒,如孩子突然情緒激動、厭學、成績下滑、拒絕溝通等,要及時問詢、開導,如長時間情緒異常、成績下滑或有自殘行為,應及時就醫。
責任編輯:張軍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澎湃矩陣
新聞報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