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奧蘭多槍擊案中,躺槍的美國槍王“柯爾特”是家怎樣的企業?
阿富汗裔美國人奧馬爾·馬丁用一把合法購買的步槍,制造了美國歷史上傷亡最嚴重的槍擊案。
當地時間12日凌晨,這一發生在奧蘭多同性戀酒吧的“獨狼行動”能有如此之大的殺傷力,和嫌犯所使用的步槍不無關系。
槍擊案發生數小時后,奧蘭多警察局長約翰·米納(John Mina)表示該步槍系“AR-15族突擊步槍”。AR-15——美國軍火企業柯爾特的爆款產品,在美國人的記憶中是噩夢般的存在,近年來的多起槍擊慘案幾乎都有它的身影。
不過,美國時間本周一晚,柯爾特公司和AR-15身上的“黑鍋”就被甩掉了。警方澄清,兇手所用槍支并非AR-15系列步槍,而是Sig Sauer MCX,一款新式的短步槍,由總部位于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Sig Sauer公司生產。Sig Sauer網站在介紹該系列步槍的特點時,稱其“徹底的無聲、輕和短”,“能接受多種附件來配合各式場景”。

據外媒報道,盡管Sig Sauer MCX和AR-15是兩種不同的武器,但兇手所用的槍和AR-15采用的是同一口徑——5.56毫米。而AR-15正是5.56毫米小口徑步槍的鼻祖。從這個角度看,Sig Sauer MCX可以視為AR-15的近鄰。
比起Sig Sauer MCX,美國人對AR-15的熟悉度要高得多。這一方面因為AR-15是最為普遍的民用步槍,未被強制要求背景審查,年滿18歲的美國人可以在商店合法購買,大賣場還售有其改造零件。另一方面,AR-15步槍屢次沾染美國槍擊案受害者的血,其中包括科羅拉多州電影院槍擊案、美國歷史上死傷最慘重的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以及半年前加州圣貝納迪諾槍擊案。加上和Sig Sauer MCX外形相似,這些都讓AR-15在奧蘭多槍擊事件中背了黑鍋。
作為槍支合法化的國家,槍在美國的歷史和文化中占有獨特的一席之地。《華盛頓郵報》寫道,AR-15系列突擊步槍“像棒球卡和蘋果派一樣具有美國特色”。而作為AR-15的制造商,柯爾特(COLT)公司則是美國槍文化的編織者之一。
與戰爭同生
柯爾特以手槍起家。1835年,創始人塞繆爾·柯爾特(Samuel Colt)著迷于手槍設計,并受船舶駕駛室舵輪啟發,改良了轉輪手槍,自設制造廠進行生產。起初,柯爾特的手槍并不完善,存在不能擊發的漏洞,這直接導致了柯爾特成立的公司在6年后夭折。
后期工藝的改進讓柯爾特重新站立腳跟。美國政府在此時垂青了柯爾特,為1846年美墨戰爭訂購了1000把手槍。這讓柯爾特一炮打響。借此,柯爾特完成了從小作坊向大型輕武器制造企業的轉變。
它的轉輪手槍一度成為美國西部牛仔的標配之一。這種只需更換轉輪就能連續快速射擊的手槍,在一次得克薩斯騎警和印第安人交戰后走紅,它的SAA左輪手槍在西進運動的背景下贏得“平定西部的槍”美譽。
此后,美國的各大戰爭都難少柯爾特的痕跡。南北戰爭時期,柯爾特手槍是使用最為廣泛的槍支武器,并在美國流傳一種“林肯給了所有奴隸自由,而柯爾特使這些奴隸獲得了平等”的說法。一戰時,柯爾特M1911作為美國軍隊的制式手槍裝備士兵,其改良版的M1911A1手槍在二戰時更是成為美國士兵的代名詞,出現在宣傳畫中。
不被熟知的,是M1911背后的淵源。為對抗自動手槍對市場的蠶食,柯爾特改變歷史走向,和機械設計師勃朗寧合作,在勃朗寧M1900的基礎上研制了科特M1911式半自動手槍。而作為前身,M1900為不少政治人物畫上了句號。芬蘭總督尼古拉·波爾尼科夫死于于根·邵曼的M1900槍口下,朝鮮人安重根用它終結了日本首任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的生命,刺殺列寧的三顆子彈也由M1900的槍膛飛出。

二戰后,AR-15步槍的出現則打破了柯爾特以手槍為單一產品線的格局。槍械設計師斯通納的這款步槍最初僅為民用,被柯爾特買斷生產權后,得到了美軍認可,成為此后頻繁出現在美軍士兵肩膀上的M16步槍。在美國人對越南戰爭的記憶中,M16倚在美國傷兵左右,被放置在陣亡大兵的棺木上。
“暗黑”鬼才式的創始人
塞繆爾·柯爾特(Samuel Colt)是個“奇葩”,他的經營之道非常“暗黑”。他熱衷于和政客等潛在的顧客觥籌交錯,挪用公司的資金來籌辦奢華的宴會,贈送鑲嵌有象牙、珍珠的左輪手槍。在一次君士坦丁堡的旅途中,為確保得到土耳其5000支手槍的訂單,柯爾特將一把黃金鑲嵌的左輪手槍,贈送給當時的奧斯曼國王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并特意告知國王,俄國已經訂購了柯爾特的手槍。實際上,對于俄國,他也使用了同樣的伎倆。

除了禮品和賄賂,他對營銷有獨特的認識,是第一個利用藝術品來營銷的美國制造商——雇傭了畫家,在畫作中將柯爾特槍擺放在醒目位置。柯爾特的槍械在標準化的軍事試驗中并不順利,為此,他會鼓動使用柯爾特槍械的士兵書寫推薦信,確保自己能持續獲得政府的訂單。
柯爾特認為負面新聞和正面新聞同等重要。當柯爾特在倫敦開設兵工廠時,他在英國國會大廈的屋頂張貼了14英寸大,寫著“柯爾特上校的手槍工廠”的告牌,成功地轟動了英國媒體,直至英國政府強制要求他取下告牌。有美國歷史學家如此評價柯爾特:他將美國的愛國主義、自由和個人主義與他的手槍捆綁在一起,斷言美國的科技將統領歐洲。
1862年,柯爾特因痛風去世,留下了1500萬美元的遺產。彼時,他已經成為美國最富有的人之一。
昔日龍頭企業
后期,這個美國槍支行業的龍頭企業并不一帆風順。自20世紀70年代越戰帶來的紅利消退后,柯爾特公司幾漲幾落,分別在1984年和1988年失去了美國軍用手槍、軍用步槍的合同。這是致命的打擊,將柯爾特拉向第二次破產的懸崖。1992年,柯爾特尋求破產保護,并在1994年被唐納德·澤爾卡及其投資集團收購。
為扭轉頹勢,柯爾特試圖迎合技術的趨勢,大力推進智能手槍項目,但一年后就宣布放棄。戰爭是軍工企業最好的強心劑。2004年,伊拉克戰爭為柯爾特迎來最后一個銷售春天。
但春天很快過去,隨著槍械設計專利的保護年限到期,柯爾特原有的經典款式,比如M4卡賓槍,被市面上其他槍械公司爭相制造,質量參差不齊。故步自封的柯爾特在訂單銳減的重壓下迎來資金鏈斷裂,2014年,柯爾特債券獲垃圾級評級,并最終于2015年6月14日宣布破產。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